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藝評論論文 >

莊子與克爾凱郭爾痛感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0-29 18:33
【摘要】: 本論文將研究視角提升到人類普遍存在這一大背景之下,從人類普遍痛感角度切入,比較生活于雅斯貝爾斯所指稱的人類歷史“軸心時期”的中國思想家莊子與十九世紀丹麥宗教思想家克爾凱郭爾不同的痛感體驗。 本文所討論的“痛感”,指人在身心疼痛過程中所并發(fā)的恐懼、顫栗、抑郁,甚至孤獨等精神體驗過程。肉體疼痛引發(fā)心靈、精神疼痛,證實了個體當下存在。 莊子的疼痛感根源是:神本時代的逝去;人本時代對神本時代的終結(jié)。莊子疼痛感具體內(nèi)容有兩個方面:1、生與死(由自然法則引發(fā)的痛感);2、人成為物的奴役(由人的社會法則引發(fā)的痛感)。而克爾凱郭爾的疼痛感來源于兩方面:1、家庭;2、信仰。他的哲學(xué)起點是孤獨的個體,終點是上帝,而信仰是由孤獨的個體通往上帝的中介。 莊子和克爾凱郭爾的思想中,都包含拒絕理性,克氏注重主體的安頓,克爾凱郭爾把他的一生都押在他的信念上。他放棄了個人的世俗幸福,通過自己孤獨的生存體驗來揭示人類的困境。而莊子將主體遁入逍遙之中。莊子通達的本根在于:逍遙游。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 is raised to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al human existence,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universal human pain, The different pain experiences of Zhuang Zi, a Chinese thinker who lived in the "axis period" of human history, and Kierkegaard, a religious thinker in Denmark in the 19th century, are compared. The "pai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mental experience of fear, tremor, depression, and even loneliness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pain. Physical pain causes mental, spiritual pain, confirming the present existence of the individual. The root of Zhuangzi's pain is the passing of the time of God and the end of the age of God. There are two specific aspects of Zhuangzi's pain feeling: 1, life and death (pain caused by the laws of nature); 2, the enslavement of human being (the pain caused by human social law). Kierkegaard's pain comes from two aspects: 1, family, 2, faith. His philosophical starting point is the lonely individual, the end is God, and faith is the intermediary from the lonely individual to God. Chuang Tzu and Kierkegaard's thoughts both contain rejection of reason, while Crane pays attention to the settlement of the subject, and Kierkegaard puts his whole life on his faith. He gave up his worldly happiness and revealed the plight of mankind through his lonely living experience. And Zhuangzi will subject to escape into the unfettered. The root of Zhuangzi's understanding lies in: free-going travel.
【學(xué)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0-03;I10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青云;;聽莊子談快樂[J];中國研究生;2011年05期

2 李振綱;;論莊子思想之美[J];哲學(xué)研究;2011年07期

3 李忠華;;莊子死亡觀的德育價值[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4期

4 樊星;;王蒙與莊子[J];廣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5期

5 劉云云;;惜春精神世界里的莊子思想[J];大眾文藝;2011年12期

6 陸慶祥;;莊子休閑哲學(xué)略論[J];貴州社會科學(xué);2011年07期

7 李劍虹;;論莊子的身體思維[J];合肥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4期

8 王齊;;克爾凱郭爾之為“存在主義先驅(qū)”的再審視[J];杭州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4期

9 趙薇;;逍遙游與師心使氣——論阮籍、嵇康對莊子思想的繼承與實踐[J];衡水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3期

10 崔花艷;;論《莊子》對蘇軾散文創(chuàng)作的影響[J];合肥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水德;;莊子思想三重間架論[A];三生萬物——老子思想論文集[C];2003年

2 趙甲明;;克爾凱郭爾“個人”范疇的倫理和宗教意義[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丁媛;;論《莊子》中的審丑意識[A];黑龍江省文學(xué)學(xué)會2011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馬濤;;《莊子新探》贏得高度評價[A];河北史學(xué)會通訊(1987)[C];1987年

5 李新;;孤獨個體的信仰真理——以克爾凱郭爾為中心[A];全國外國哲學(xué)學(xué)術(shù)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xué)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6 孟周;;莊子體道次第思想簡述[A];《國學(xué)論衡》(第四輯)[C];2007年

7 金松姬;;張衡賦與莊子的自適思想[A];先秦兩漢文學(xué)論集[C];2004年

8 付粉鴿;;論老莊的自然生命價值觀[A];價值哲學(xué)發(fā)展論[C];2008年

9 宗明華;;莊子與魏晉文人的獨立人格意識[A];先秦兩漢文學(xué)論集[C];2004年

10 張瑞君;;莊屈思想與李白性格[A];中國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王恩標 李紅民 韓富生 記者 臧賓;東明借助莊子故里發(fā)展莊子文化[N];菏澤日報;2011年

2 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 趙德鴻;“天籟”一詞的哲學(xué)本意考證[N];光明日報;2011年

3 董延喜;民權(quán)的莊子 商丘的莊子 世界的莊子[N];商丘日報;2006年

4 ;弘揚莊子文化國際高層論壇舉行[N];光明日報;2006年

5 王月喜;偉大的東方智慧[N];臨汾日報;2006年

6 吳淑玲;極端化:《莊子》譎詭怪異風(fēng)格之成因[N];光明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楊委峰;梁園文化的內(nèi)涵與精神[N];商丘日報;2010年

8 劉士林;莊子生存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N];光明日報;2007年

9 通訊員 張飛 徐領(lǐng) 程世領(lǐng);鄉(xiāng)秀村美新家園[N];菏澤日報;2010年

10 張黎;布萊希特與莊子[N];中華讀書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東;自然之道與美學(xué)[D];西南大學(xué);2010年

2 魏韶華;“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D];復(fù)旦大學(xué);2003年

3 劉亞璋;生命與自由[D];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2003年

4 萬勇華;莊子的理想世界[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7年

5 付粉鴿;自然與自由[D];西北大學(xué);2007年

6 馬顥;“順物自然”——《莊子》哲學(xué)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10年

7 楊文娟;宋代福建莊學(xu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8 石仿;科學(xué)創(chuàng)造視角下的意會認知論[D];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2009年

9 夏紹熙;老莊“自然”觀念的產(chǎn)生和變化[D];西北大學(xué);2009年

10 肖海燕;宋代莊學(xué)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曉麗;莊子與克爾凱郭爾痛感比較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10年

2 陳曼青;個體與基督信仰[D];黑龍江大學(xué);2010年

3 秦偉;逍遙于生死之間——莊子的死亡倫理及現(xiàn)代價值研究[D];黑龍江大學(xué);2010年

4 張合宜;莊子身心思想之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10年

5 韓瑩瑩;莊子思想中的孔子圖像[D];復(fù)旦大學(xué);2010年

6 周鈞;莊子“道術(shù)”思想研究[D];青島大學(xué);2010年

7 袁曉陽;莊子的境界論[D];湘潭大學(xué);2010年

8 粟亮;莊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學(xué);2010年

9 孫旭鵬;莊子的生命觀[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10 任濤;莊子憂患意識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

本文編號:22984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2984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71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