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文性視角看冰心文學創(chuàng)作在翻譯作品中的映射
[Abstract]: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er and translator's literary creation and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Intertextuality has developed in two directions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to translation studies: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The practice direction is represented by HarTim and Mason. They focus on the translation of intertextuals in the text. However, the direction of theory is gradually closer to deconstructionism, which holds that all texts absorb and transform other texts, while history, culture, society, ideology and so on can be regarded as texts. Inspired by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intertextual elements such 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deology, living environment, literary taste are reflected in the literary works and translated works of writers and translators, and how their literary works are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ed works. Bing Xin is a famous woman writer in the 20 th century. She is also an excellent translator who has translated a lot of literary works in Asia and Africa. One of Bing Xin's favorite works is Kiburun and Tagore. Her translations of Kiberon's the Prophet and foam, Tagore's Gitangeli, the Gardener's, are well received by read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deology,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terary taste, which are embodied in Bing Xin's literary works and the four translated works mentioned above, and how to translate them from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ymbols. Writing style and ideology reflect his literary creation. By studying Bing Xin's case,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works of the writer and translator and the translated works.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046;I206.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孟影;;冰心·吳文藻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J];八小時以外;2011年07期
2 野莽;;冰心與她的相片[J];北方文學;2006年03期
3 張翼;;女性意識的中國改造——《兩個家庭》中冰心女性意識淺析[J];語文知識;2011年02期
4 馬文樝;;“互文性”對翻譯研究的影響[J];商品與質量;2011年S6期
5 高玉華;;從批評話語分析角度探析新聞英語標題的互文性[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李曼;;�?思{的神話——《我彌留之際》的互文性策略[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7 殷勤勤;;《道連·格雷的畫像》與《驢皮記》的互文性初探[J];文教資料;2011年19期
8 包尕娃;李玉鵬;;從語用順應論看廣告翻譯的互文性[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9 繆佳;;合成空間理論與仿擬修辭的互文性解讀[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丁義揚;;淺析兒童文學作家的“童心”——以冰心為例[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學富;;冰心與基督教——析冰心“愛的哲學”的建立[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玉壺貯冰心》——獻給第五屆歐亞化學大會[A];2002福建省科技界科學道德研討會交流材料[C];2002年
3 汪雨濤;;“新女性神話”的締造——試論冰心五四時期小說創(chuàng)作[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余平;;論“文本間性”與習語的翻譯——文化意象翻譯研究之二[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于海巖;;解析英漢翻譯中源語、目的語的意義聯(lián)想——從互文性角度看翻譯的應對策略[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璐;;互文性理論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李梅紅;;在互文性的指導下進行廣告套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萬麗媛;;從引用看語篇的互文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劉金龍;劉曉民;;論冰心翻譯的“讀者意識”與翻譯原則[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10 胡兆云;;互文性理論與文學翻譯的互文還原原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海夢;夏日售“冰心”狂賺情感錢[N];就業(yè)時報;2009年
2 記者 高建進;“冰心研究”漸熱海外[N];光明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張瀅瑩;今天,,我們如何紀念冰心?[N];文學報;2010年
4 幼潤;冰心研究會舉行第四屆換屆大會[N];文藝報;2010年
5 崔慶蕾;有了愛就有了一切[N];文藝報;2011年
6 李輝;還原晚年冰心[N];文藝報;2011年
7 劉屏;冰心和她的“財寶”[N];文藝報;2011年
8 柳哲;一片冰心在玉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靳曉燕;文學帶給我們什么?[N];光明日報;2011年
10 ;默廬[N];云南政協(xié)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建國;當代漢語公共話語中的篇際互文性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2 王少娣;跨文化視角下的林語堂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楊志欣;俄語電視廣告語篇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4 鄭麗麗;“病”與“藥”——清末新小說中的“救國”想象[D];南開大學;2009年
5 李彥文;不是之是——李銳小說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秀娟;斷裂性問題與新歷史主義[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7 楊抒;電影中的電影:元電影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8 田英華;語言學視角下的傳記體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9 董育寧;新聞評論語篇的語言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趙玉;媒介場中“文學事實”的通變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玉清;從互文性視角看冰心文學創(chuàng)作在翻譯作品中的映射[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年
2 鄭理;《禮拜五:太平洋上的靈薄獄》:一種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陳欣;論互文性在《洛麗塔》中的破壞性與建設性作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4年
4 劉小俠;英漢“神舟五號”新聞報道中轉述語的互文性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李梅紅;在互文性理論指導下進行廣告翻譯的可行方法[D];廈門大學;2006年
6 秦文華;在翻譯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間[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7 錢耘云;互文性與翻譯——《三國演義》羅譯本評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湯水輝;互文理論觀照下的英漢文學互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為艷;互文性與“博爾赫斯”的雙向闡發(fā)[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向芳;互文性與廣告翻譯[D];上海海事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241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22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