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之間——司徒安的啟示
本文選題:中國美術館 + 肖像雕塑 ; 參考:《美術觀察》2017年04期
【摘要】:正在中國美術館的后院園地,一座巨大的莎士比亞胸像(鑄銅,860×300×500厘米,2008年)靜靜坐落在灑滿陽光的梧桐樹邊。這是曾擔任英國肖像雕塑家協(xié)會主席的著名藝術家司徒安(Anthony Stones,1934—2016)的作品。他是西方古典雕塑的傳承者,而從那似乎泥土尚未干透的顫動著的塑造手法中,我們即刻感到他實在是羅丹以來的印象主義和浪漫派的注重表現(xiàn)的藝術家——難怪他自己說,“我是為粘土而生!边@
[Abstract]:In the backyard garden of the China Art Museum, a giant statue of Shakespeare (860 x 300 x 500 cm of cast copper, 2008) sits quietly beside the sunlit sycamore tree. This is a famous artist, Anthony Stoneser, who was chairman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Portrait sculptors (1934-2016). He was the inheritor of the classical Western sculpture, and from that quivering technique of molding that seemed to have not yet dried out the soil, we immediately felt that he was the impressionist and romantic expressionist artist of Rodin's time-no wonder he said himself. "I was born for clay." this
【作者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延聲;;十年一夢 再鑄國魂——從“正氣篇人物畫”到“魂系山河畫卷”[A];熱愛祖國 振興中華[C];2007年
2 梅村;;穆青攝影的審美觀——《穆青攝影展》給我們的啟示[A];高揚鄧小平理論旗幟——第七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7年
3 ;宋智利[A];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大典[C];2006年
4 ;包景海[A];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大典[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美術館:更“國家”更“國際”[N];中國文化報;2005年
2 黃振偉;中國美術館變臉背后[N];財經(jīng)時報;2006年
3 美周刊;中國美術館頒發(fā)2006年度新聞獎[N];中國文化報;2007年
4 朱亮亮邋謝康利;中國美術館:讓藝術走近大眾[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5 記者 曾衡林;“美術湘軍”將整體亮相中國美術館[N];湖南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朱永安;中國美術館捐贈大展凸顯公共價值[N];中國文化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嚴長元;中國美術館迎來“免費時代”[N];中國文化報;2011年
8 記者 諶強;中國美術館免費開放[N];光明日報;2011年
9 董維嘉 張小娟;中國美術館“備戰(zhàn)”免費開放[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10 深圳商報駐京記者 田泳;中國美術館步入“免費時代”[N];深圳商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陳榮義;中國美術館的公共性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2 張英劍;個案研究—中國美術館收藏與管理[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3 黃碧赫;中國美術館與中國前衛(wèi)藝術(1979-1993)[D];中央美術學院;2016年
4 文娟;中國美術館陳列與展覽研究[D];云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994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99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