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譯本《蛙》:莫言在德國的“正名”之作
本文選題:莫言 切入點:介史 出處:《小說評論》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一、"無名"的莫言在跨越文化的文學交流中,文學翻譯的角色有目共睹。而在開啟一國文學在他國的接受的進程中,翻譯作為一種有效的途徑,更是被普遍地采用。因此,研究者在梳理類似的接受史時會發(fā)現(xiàn),譯介史不僅必然地參與其中,而且在先期,往往還主導其發(fā)展。~(1)時至今日,中國當代文學在德國的接受,尚停留在譯介階段,故其接受史,也僅稱得上是譯介史,它始
[Abstract]:The rol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obvious to all in the literary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In the process of opening up the acceptance of one country's literature in other countries, translation, as an effective way, is widely used. In combing the similar acceptance history, researchers will find that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is not only necessarily involved in it, but also dominates its development in advance. (1) up to now, the acceptanc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Germany has remained at the stage of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Therefore, the history of its acceptance is onl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作者單位】: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分類號】:H33;I04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旦亮;德之不純者莫言發(fā)展[J];內(nèi)蒙古煤炭經(jīng)濟;2001年06期
2 傅金祥;天涼好個秋——莫言《倒立》內(nèi)蘊解讀[J];名作欣賞;2003年05期
3 李敬澤;莫言與中國精神[J];小說評論;2003年01期
4 曹民光;顛倒的世界 荒謬的存在——莫言《倒立》解讀[J];名作欣賞;2004年01期
5 姜智芹;西方讀者視野中的莫言[J];當代文壇;2005年05期
6 朱賓忠;;福克納與莫言比較研究[J];長江學術(shù);2006年02期
7 朱賓忠;於可訓;;�?思{與莫言比較研究[J];世界文學評論;2007年01期
8 王學謙;;鱷魚的“血地”溫情與狂放幽默——莫言散文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與恣肆反諷[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4期
9 葛浩文;吳耀宗;;莫言作品英譯本序言兩篇[J];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02期
10 殷羅畢;;封閉在歷史洞穴中的想象 《蛙》與莫言暴力史觀的限度[J];上海文化;2010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江楠;;莫言:得諾獎讓我驚奇又惶恐[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5)[C];2012年
2 張志忠;;跨越時空的文學對話——評《�?思{與莫言比較研究》[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3 ;作家評論家共話莫言獲獎[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5)[C];2012年
4 白燁;;莫言獲諾獎引發(fā)的一些思考[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6)[C];2012年
5 鄭周明;;是“幻覺”還是“魔幻”?——對莫言諾獎授獎詞翻譯的辨析[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6)[C];2012年
6 劉正偉;;我看莫言與諾貝爾文學獎[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6)[C];2012年
7 楊揚;;講故事與聽故事——評《木匠與狗》[A];2003年中國小說排行榜[C];2004年
8 陳歡歡;;莫言與諾獎[A];共識(2012秋刊08)——創(chuàng)新邊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C];2013年
9 ;中國作家莫言榮獲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5)[C];2012年
10 ;中國作家協(xié)會對莫言榮獲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發(fā)表賀辭[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5)[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洪軍;莫言游走在多重角色中[N];中國文化報;2002年
2 趙敏;橫讀莫言[N];團結(jié)報;2001年
3 姜楠;莫言印象[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4 本報記者 吳小曼;莫言我不是一個大作家[N];華夏時報;2005年
5 本版撰稿 彭治國;莫言:當作家,,因為想吃肥肉餡餃子[N];華夏時報;2005年
6 小月;回歸文學本身,莫打“莫言牌”[N];中國民族報;2012年
7 樊發(fā)稼;有感于莫言榮膺諾獎[N];中國藝術(shù)報;2012年
8 記者 付小悅;莫言獲獎或?qū)⑼苿印拔膶W熱”[N];光明日報;2012年
9 佘宗明;莫言,一只吟唱的“蛙”[N];�?谕韴�;2012年
10 司馬心;“莫言熱”中一點憂[N];解放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廣遠;莫言的文學世界[D];吉林大學;2010年
2 寧明;論莫言創(chuàng)作的自由精神[D];山東大學;2011年
3 廖增湖;沸騰的土地——莫言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朱賓忠;福克納與莫言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5 何媛媛;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D];蘇州大學;2013年
6 于紅珍;民俗文化資源與莫言及其文學世界[D];山東大學;2015年
7 楊楓;民間中國的發(fā)現(xiàn)與建構(gòu)[D];吉林大學;2009年
8 齋藤晴彥;心理的結(jié)構(gòu)與小說[D];復旦大學;2012年
9 南志剛;敘述的狂歡與審美的變異[D];蘇州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紅莉;莫言,民間的行吟歌者[D];蘇州大學;2004年
2 王佳慧;批評視域中的“莫言形象”演變[D];渤海大學;2012年
3 姜靜;暴力的狂歡—論莫言的暴力敘事[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4 張夏威;莫言對語文教育的啟示[D];信陽師范學院;2014年
5 趙悅;網(wǎng)絡莫言批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6 麻文靜;莫言文學在日本的受容[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7 TRAN THI HUE(陳氏惠);莫言作品在越南的傳播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8 孫月貞;論美國對莫言的接受[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9 賈國俊;莫言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作者形象[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10 朱光玉;論莫言對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借鑒與發(fā)展[D];河北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735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7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