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諾美學理論中的“物性”問題
本文關鍵詞:阿多諾美學理論中的“物性”問題
更多相關文章: 阿多諾 美學理論 物性 先鋒派 藝術體制 物化
【摘要】:阿多諾"非同一性哲學"的首要特征是堅持"客體優(yōu)先性"。他的美學理論也秉持了這一理念,認為藝術的主題是拯救那些受到主體、觀念和社會體系壓制的"次要"事物。就藝術而言,雖然阿多諾指出藝術無法擺脫其"物性"維度,但他卻更為關注"藝術精神"。他認為藝術因其超越精神而區(qū)別于經(jīng)驗現(xiàn)實和尋常物,進而具有否定性和批判性。"審美形式整一性"是阿多諾美學思想的關節(jié)點。他推崇追求有機形式、強調藝術和現(xiàn)實分離的現(xiàn)代主義藝術,批判試圖瓦解形式整一性、凸顯藝術的"物性"維度、挑戰(zhàn)現(xiàn)代藝術體制的先鋒藝術。如此,他的美學理論便具有了精英主義色彩和壓抑特征。阿多諾哲學與美學的齟齬,與他對現(xiàn)代藝術所處的物化社會情境的判斷有關。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基金】: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西書寫體系的認知效應研究”(15XXW002) 第9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阿多諾藝術批評觀念研究”(2016T90175)
【分類號】:J01
【正文快照】: 阿多諾的美學理論,從其社會內(nèi)涵而言,可稱為“否定美學”——藝術是對直接的社會要素和實用目的的拒絕,正因這種否定,藝術作品獲得了真理性內(nèi)涵和批判性價值。但是從其哲學內(nèi)涵而言,又可稱之為“非同一性美學”——它以“客體優(yōu)先性”為內(nèi)在依據(jù),反對作為“第一哲學”的形而上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弼;發(fā)展文藝學美學理論的主導、基礎和建構問題[J];求是學刊;1994年04期
2 李醒塵;美學研究不可忽視藝術——喜讀李歐《論藝術》[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陳學明;評“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美學理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吳世永;美學與文藝學的互補、交融與創(chuàng)新——“全國美學與文藝學前沿問題學術研討會”綜述[J];臺州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5 高建平;王春辰;;從國際美學大會到中國當代藝術[J];文藝理論研究;2007年06期
6 喬煥江;;經(jīng)驗與美學——評《藝術:詩意地棲居》[J];中文自學指導;2008年04期
7 涂途;;控制論美學中幾個爭議的問題[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01期
8 彭立勛;第12屆國際美學會議述評[J];文藝研究;1993年03期
9 季羨林;美學的根本轉型[J];文學評論;1997年05期
10 蔣濟永;現(xiàn)象學美學的發(fā)展狀況及其基本特點(下)[J];柳州師專學報;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魯揚;;世紀回眸的別樣眼光——讀《20世紀中國浪漫主義美學》[A];東方叢刊(2000年第2輯 總第三十二輯)[C];2000年
2 王柯平;;藝術與社會的雙重關系——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的現(xiàn)代意義[A];和諧·創(chuàng)新·發(fā)展——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喬煥江;走向藝術經(jīng)驗的美學[N];文藝報;2008年
2 王杰;關于文藝學和美學的現(xiàn)實性問題[N];文藝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孫曉艷;藝術與技術的辯證法[D];復旦大學;2010年
2 宋國棟;藝術的放逐與審美的拯救[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孫利軍;作為真理性內(nèi)容的藝術作品[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4 孫斌;守護夜空的星座[D];復旦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婷婷;當代神經(jīng)美學述評[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2 陶國山;現(xiàn)象學與羅曼·英伽登美學[D];蘇州大學;2005年
3 李玨;翻譯研究:從接受美學到多元闡釋[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溫靜;接受美學與中國古代詩歌意象翻譯[D];天津理工大學;2007年
5 崔酣;哲學與藝術的融通[D];吉林大學;2007年
6 何適;藝術的終結與美學的解放[D];黑龍江大學;2014年
7 閆一平;藝術的否定性[D];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2752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27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