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櫻桃園》漢譯本語言風格傳達的個案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29 08:30
本文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櫻桃園》漢譯本語言風格傳達的個案比較研究
【摘要】:契訶夫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之一,其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櫻桃園》始終風靡在俄羅斯的話劇舞臺上,不同時代的導演從其自身對契訶夫理解的角度,與這位偉大的劇作家默默地進行著精神上的對話,賦予了《櫻桃園》跨時代的文學魅力。一部偉大的劇作,要使它更加生動,更加能被人們銘記在心,其舞臺效果是重中之重。在俄羅斯的舞臺上,《櫻桃園》戲劇中的人物通過對話、外部表情等,將其內(nèi)在情感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很多國外的翻譯家,包括中國著名的翻譯家滿濤、焦菊隱、童道明、耿式之等,都對《櫻桃園》的翻譯傾注了不少心血。在《櫻桃園》中,最難通過翻譯傳遞出來的語言風格,也正是最令譯者們絞盡腦汁的問題,本研究將從“功能對等”理論視角,著重比較《櫻桃園》漢譯本語言風格的對等傳達問題。本論文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紹了學術(shù)界對契訶夫的戲劇《櫻桃園》的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意義。正文部分包括三個章節(jié)。第一章介紹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分別介紹了功能對等理論的概念、功能對等理論的四個層面、功能對等理論的翻譯原則;第二章以“戲劇劇本的特點及翻譯”為題展開論述,分別對戲劇劇本的三個特點及劇本的翻譯進行說明;第三章是本論文的重點部分——契訶夫《櫻桃園》的漢譯個案比較。分別介紹了焦菊隱和滿濤兩位譯者及兩種譯本,在把握原文語言風格的基礎上,運用功能對等理論,從詞匯、句法和修辭層面對兩個漢譯本中語言風格的傳達問題進行了比較分析。在翻譯過程中,傳達風格方面雖然存在很多制約性因素,但是風格總體是可譯的,只有改變死譯、硬譯的形式,采取靈活的方式才能真正實現(xiàn)風格的傳譯。本文以焦菊隱和滿濤的《櫻桃園》的漢譯本為例,通過文本細讀法和個案比較研究法,從“功能對等”這一翻譯理論角度來研究漢譯本中語言風格的傳達問題,這也正是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所在。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046;H3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艷;翻譯中的文化轉(zhuǎn)換與功能對等[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本文編號:1236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23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