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敘事學建構的問題與方法
本文關鍵詞:中國敘事學建構的問題與方法
【摘要】: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敘事學是學界的愿景。但三十多年來,中國敘事學形象依舊"可遠觀不可褻玩焉"。抵達中國敘事學最根本的途徑是敘事(學)的中國經(jīng)驗。建構中國敘事學,至少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如何抵達中國傳統(tǒng)敘事詩學,在這個方面,傅修延的《中國敘事學》頗具啟示意義,它提出了回望傳統(tǒng)的具體方法,解釋了很多中國特色的敘事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開放的態(tài)度,邀約更多的中國敘事現(xiàn)象參與進來;其次是要處理好四個基礎問題,即敘事學的中國與西方的關系問題、中國敘事學的廣義與狹義的關系問題、中國敘事學的傳統(tǒng)與當下的關系問題以及敘事學中國學派的研究整合問題。
【作者單位】: 華南農業(yè)大學;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西方敘事學本土化研究”(14FZW002)
【分類號】:I04
【正文快照】: “敘事學的中國學派”,這個說法在中國的敘事學研究者心理頗為微妙。 一方面是對自身理論水平的自信, 傳遞出與西方敘事學家比肩的希望; 另一方面也摻雜著多年來對西方文論的復雜態(tài)度,從學習到拿來頗為順手,已成為習慣;但企羨的同時又頗有些不甘,普遍的看法是中國應該有自身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鐵生;;中國敘事學創(chuàng)建述略——兼評楊義《中國敘事學》[J];英語研究;2005年02期
2 盛鳴;評《中國敘事學》[J];文學評論;1998年03期
3 ;楊義的中國敘事學[J];當代作家評論;1999年04期
4 羅書華;中國敘事學事體流變論[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寧稼雨;;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為何要“以中為體,以西為用”——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叢談之一[J];天中學刊;2012年04期
6 杜貴晨;;植根傳統(tǒng) 銳意創(chuàng)新——“中國敘事文化學”評介[J];天中學刊;2013年01期
7 張濤甫;取精用弘 自成一家——評楊義的《中國敘事學》[J];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03期
8 付建舟;中國敘事原點的特征[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9 王瑛;;譚君強敘事學研究與中國敘事學學科新方向[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10期
10 寧稼雨;;關于構建中國敘事文化學的設想[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學義;愧購《中國敘事學》記[N];光明日報;2000年
2 顏翔林 溫州大學文學院;中國敘事思想研究的邏輯建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周翔;楊義:中國敘事學及其研究方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4 特約記者 丁麗潔;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敘事”[N];文學報;2006年
5 特約記者 趙曉悅;點融:Lending Club的中國敘事[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倫瑩瑩;美國華人影視文本中的中國敘事[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1634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6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