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背景下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對外譯介反思
本文關鍵詞: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背景下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對外譯介反思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 翻譯 “走出去” 文化構(gòu)建 差異
【摘要】:在當下多元文化語境中,作為異域讀者認識和理解中國少數(shù)民族獨特文化、族群特征和語言結(jié)構(gòu)的場域,少數(shù)民族文學翻譯的根本目的是要通過差異的彰顯,在他文化中構(gòu)建中華文化,擴大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影響力。從一定程度上而言,明確少數(shù)民族文學對外譯介的翻譯目的,確立和篩選最佳源語文本,采用合作翻譯等多種翻譯學策略,或能改變少數(shù)民族文學翻譯的邊緣地位,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文化"走出去"。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西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 翻譯 “走出去” 文化構(gòu)建 差異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翻譯、語言及歷史語境:直譯意譯問題的元理論研究”資助,項目編號:13YJC740019 四川外國語言文學研究中心課題“清末民初譯名問題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CWY14-24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少數(shù)民族文學不僅肩負著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文化的使命,更是中華文化的特征和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翻譯推動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和文化走向世界,展現(xiàn)中國少數(shù)民族自身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族群特征,將有助于中國國家形象建立以及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段峰;;作為表演的翻譯——表演理論視域下的我國少數(shù)民族口頭文學對外翻譯[J];當代文壇;2012年04期
2 馬克·本德爾,吳姍 ,巴莫曲布嫫;略論中國少數(shù)民族口頭文學的翻譯[J];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鴻芹;王忠;周春輝;;英語術(shù)語“Sport”的譯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2 鄭鴻芹;;翻譯原則、策略、方法與技巧的概念范疇及其關聯(lián)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3 朱義華;;論民俗表演藝術(shù)樣式的譯介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相華利;論譯者對翻譯的操控現(xiàn)象[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高巍;武曉娜;張松;;簡析《生活的藝術(shù)》中的翻譯變體[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劉麗;;論譯者譯材選擇中的主體性——冰心翻譯活動個案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7 徐文輝;熊靜;;論英漢顏色詞匯的翻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8 張雪芳;;從動態(tài)對等到功能對等——奈達對等翻譯觀簡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9 胡庭樹;;翻譯研究的哲學思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10 賈洪偉;;王古魯與語言學的譯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帆;;描寫?規(guī)定?——譯學詞典的編纂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方夢之;;從譯學術(shù)語看翻譯研究的走向[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曾東京;蘇珊;;論翻譯學詞典的附錄[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周小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西翻譯學詞典之對比研究[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吳遠慶;韓淑紅;;談規(guī)范性翻譯學詞典的特點[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趙巍;;翻譯學術(shù)語規(guī)范化的實踐及效果反思[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任東升;;翻譯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林麗玲;;商務口譯中文本信息忠實性與文化信息忠實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許春翎;;多元系統(tǒng)理論視閾下譯者翻譯策略的選擇——以清末閩籍翻譯家嚴復、林紓譯作探析其解釋力[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汪化云;;說“形譯”[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高玉蘭;解構(gòu)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sh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薄振杰;中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向紅;互文翻譯的語境重構(gòu)[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9 劉桂蘭;論重譯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徐翰;本科英語專業(yè)技能化口譯教學的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霞;文化視角下《圍城》中隱喻的翻譯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振;關聯(lián)—順應理論視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葉晶晶;重建文化親緣關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陳圓圓;從目的論角度分析《京華煙云》中的文化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翟海群;《大學英語》文本類型與閱讀績效相關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喻紅華;廣告翻譯中的互文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甘芳芳;目的論視角下的《尤利西斯》三個中譯本對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劉淑香;翻譯倫理視角下的文化誤讀[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趙傳銀;論復譯的翻譯倫理學視角[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鄧瓊;從功能派翻譯論角度對《駱駝祥子》兩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馬克·本德爾,吳姍 ,巴莫曲布嫫;略論中國少數(shù)民族口頭文學的翻譯[J];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02期
2 理查德·鮑曼,楊利慧;美國民俗學和人類學領域中的“表演”觀[J];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03期
,本文編號:9113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91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