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與《格列佛游記》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9 11:18
本文關鍵詞:《鏡花緣》與《格列佛游記》比較研究
【摘要】:美國的COLLIER大百科全書稱《鏡花緣》為“中國的《格列佛游記》”,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這樣評價:“《鏡花緣》與略早的西方小說《格列佛游記》有異曲同工之妙!边@兩部小說產生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卻是極為相似。本論文意在運用現代敘事學等理論對兩部作品進行比較研究。全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二者比較研究的現狀,闡述本論文的寫作動因和構想,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敘事學理論從背景、情節(jié)、主題和敘事模式四個方面對《鏡花緣》和《格列佛游記》的文本進行比較分析;最后闡述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和方法。 第二章介紹《鏡花緣》和《格列佛游記》的作者和寫作背景。二人生活的年代和國度不一樣,他們都是出自本國的情況觸及到了海外貿易和旅行這個當時很有意義的題材,我們必須深入了解他們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第三章對《鏡花緣》和《格列佛游記》的情節(jié)進行比較,這兩部小說的情節(jié)大致相似,都是主人公從現實世界進入到虛幻奇異的世界。在相似的情節(jié)中,兩位作者運用想象和虛構使作品有著共同的強烈奇幻色彩;在具體的情節(jié)上又有不同的地方,從這些差異中可以透視出兩個民族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歷史、文化及文學傳統(tǒng)。 第四章內容是對兩部作品主題思想的比較。二者都采用游記的體裁和幻想的形式,對黑暗的社會現實作了淋漓盡致的揭露和批判,表達了比較進步的社會理想。但兩位作者在對某些社會問題的認識和批判程度上又有所不同。 第五章內容主要是運用現代敘事學理論,從敘事結構、敘事時間、敘事視角和敘述者四個方面分析比較兩部作品在敘事模式方面的異同。這部分內容是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礎之上,提出自己淺薄的看法。 結論部分概括總結全文。通過對兩部作品的比較,進一步說明了中西方文學有著共同的審美特性,這是文學得以存在的根本價值,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中西方文學自身也存在差異。
【關鍵詞】:鏡花緣 格列佛游記 比較
【學位授予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106.4;I0-0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8
- 第1章 引言8-11
- 1.1 研究現狀概述8-9
- 1.2 寫作動因和構想9
- 1.3 研究意義和方法9-11
- 第2章 作者和寫作背景之比較11-18
- 2.1 作者生平簡介11-13
- 2.2 創(chuàng)作背景之比較13-18
- 第3章 《鏡花緣》與《格列佛游記》情節(jié)之比較18-25
- 3.1 相似情節(jié)之比較18-20
- 3.2 相異情節(jié)之比較20-25
- 第4章 《鏡花緣》與《格列佛游記》主題思想之比較25-32
- 4.1 批判社會現實主題之比較25-29
- 4.2 理想國主題之比較29-32
- 第5章 《鏡花緣》與《格列佛游記》敘事模式之比較32-41
- 5.1 敘事結構之比較32-34
- 5.2 敘事時間之比較34-37
- 5.3 敘事視角之比較37-39
- 5.4 敘述者之比較39-41
- 第6章 結論41-43
- 致謝43-44
- 參考文獻44-46
- 攻讀學位期間獲得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科研成果目錄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驥;楊雅t,
本文編號:8201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82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