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過程與草圖初衷的差異性問題的探討
本文關鍵詞:制作過程與草圖初衷的差異性問題的探討
【摘要】:本文的研究方向來源于筆者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即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因為遇到各種主觀或客觀的事物變化而使作品實際制作與草圖的初始概念形成不同程度的差異。本文探討產生這種差異性的原因,并借鑒設計,建筑,電影美術等領域中有效的方法來盡可能的避免差異性帶來的問題。同時,也從另一積極的角度探尋這種差異性帶來的藝術拓展意義。這種意義著重從筆者自身作品制作經歷著手,觀察各個環(huán)節(jié)與原始草圖概念之間不斷變化的疏離關系,并聯系過往藝術歷程中的案例,來找尋較為開闊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向。
【關鍵詞】:草圖 初衷 制作過程 差異性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1 讀解論文題目的定義10-12
- 1.1 草圖的定義與作用10-11
- 1.2 差異性問題的呈現11-12
- 2 產生差異性的原因12-13
- 2.1 意識學范疇因素干擾12-13
- 2.2 外界因素干擾13
- 3 解決問題已有的方法13-18
- 3.1 產品設計中草圖繪制的方法13-15
- 3.2對電影美術的借鑒一以《阿凡達》為例15-17
- 3.3借鑒建筑師的草圖一以巴埃薩為例17-18
- 4 差異性問題背后的藝術拓展意義18-35
- 4.1 現代社會特征18-19
- 4.2 初衷的提升和新的靈感分支19-20
- 4.3 筆者的創(chuàng)作經歷20-32
- 4.4 藝術拓展性的承前啟后32-35
- 5 拓展意義后的回歸35-37
- 參考文獻37-38
- 致謝3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振武;潛隱的心理:《聊齋》創(chuàng)作心態(tài)談之三[J];蒲松齡研究;1998年01期
2 汪德寧;;日常生活如何審美化?——由鮑德里亞的“超美學”看“日常生活審美化”之爭[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傅愛國;;性別意識形態(tài)中的游壽書法風格簡論[J];書畫世界;2007年05期
4 黃吉宏;李興華;;景德鎮(zhèn)陶藝在鄱陽湖生態(tài)經濟區(qū)“都市景觀”規(guī)劃中的品牌效應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5 黃石;杜慶春;;反對電影,還是被烈火吞噬——思想或抽象寫作在居伊·德波作品中的影像呈現[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周瀟瀟;;國際化:以民族志書寫的名義——20世紀90年代以來丹麥電影的主題突破[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7 龐弘;;分裂的快感與殘破的浪漫——當代韓半島電影中的時間形象[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8 徐培卿;;從媒介文本看當代消費社會——兼評《杜拉拉升職記》中的植入式廣告[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9 劉力永;;景觀社會:媒介時代的一種批判話語[J];北方論叢;2006年06期
10 榮鑫;;消費社會情境中的技術與統(tǒng)治——大眾媒介的興起及其意識形態(tài)效用[J];北方論叢;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楊冰瑩;;作為仿像的卡通與作為卡通的藝術[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11年)[C];2012年
2 范欣;;“現實域”還是“烏托邦”——媒體奇觀(化)作為一個生態(tài)學的問題[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楊子;;身體、空間與認同——梅蘭芳訪美演出的價值向度與現實啟示[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金長江;陳小娟;;三峽工程新聞傳播:動力、影響、戰(zhàn)略與策略[A];新聞學論集(第22輯)[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何東;論自覺誤讀[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4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董素青;消費電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明達;多樣性與有限性[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丁可;藝舟雙輯:理性與直覺[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8 胡慧華;符號化:當代消費社會批判的一個維度[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偉斌;后現代視覺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熊宇飛;意識的世界與主體的生成[D];暨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承超;論視覺文化語境下的景觀電影[D];湘潭大學;2010年
2 林燕;影像·擬像·視像[D];暨南大學;2010年
3 金珊;生存游戲型電視真人秀節(jié)目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官其釬;電視選秀時代平民偶像崇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何長江;中國當代室內設計中對傳統(tǒng)空間倫理的繼承[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6 劉鵬;數字影像奇觀的藝術表現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桂艷;消費社會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構[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祁雙;遮蔽與解蔽[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9 李又芳;從光的理想國到光因特網[D];河南大學;2011年
10 齊二娜;品牌與社會階層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695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76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