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理論悅讀——讀周憲著《文學理論導引》有感
本文關鍵詞:立足文本,理論悅讀——讀周憲著《文學理論導引》有感
【摘要】:在當前我國文學理論研究中存在著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文論教材編寫上則體現(xiàn)出注重原理性和注重綜合性兩種傾向。文論知識體系深受本質主義捆綁,疏離于讀者的文學經驗,對文學現(xiàn)實闡釋無力,不能滿足文論教學實踐的需要!段膶W理論導引》一書借助獨特的撰寫理念、嚴謹?shù)闹R剪裁、精巧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和雋永的文風成為一本有系統(tǒng)、有重點、有美感的文論教材,對于豐富和更新我國文學理論教學大有裨益。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文學理論 文學經驗 文本
【分類號】:I0
【正文快照】: 在中國當代的文藝理論建設中,理論先行、理論研究與文學實踐脫節(jié)是一個非常普遍而突出的現(xiàn)象。90年代以來,各種西方學術思潮、理論術語、熱門話題紛至沓來,各種主義被順暢地拿來,在各級學術期刊的文藝理論版面上充斥著新潮的名詞術語和新觀念新思潮。但這一切卻未必關乎文學痛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文安;字面義和隱含義的翻譯——《紅樓夢》英譯文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許太梅;;從走出家庭看西麗的成長[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呂漢卿;宋文靜;劉妮娜;;新視野下對文學理論生產的審視與觀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4 李國新;陳竹;;文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就業(yè)問題淺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5 金錢偉;;試析蘇童小說《米》生存文化——兼論讀者接受[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6 孔敏敏;;對《夏洛的網(wǎng)》的生態(tài)學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7 張雋;;身份的焦慮——處于邊緣的《青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8 張玉紅;當代黑人女性成長的軌跡——淺評《紫顏色》中西麗亞人的人物形象[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黎煜;;《袁將軍的苦茶》:卡普拉的宗教殖民臆想[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卓雅;;后殖民時代雜糅化的異己實體——韓國電影《蝙蝠》的后殖民研究[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傳才;;論文學的精神價值訴求[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吳剛;;趨同存異——民族文學60年的發(fā)展[A];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60年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3 高凱征(高楠);;文學的道德價值[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4 董學文;;文學本質界說:曲折的跋涉歷程——以自我理論反思為線索[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5 金永兵;;近30年我國文學理論的拓展[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6 陳誠;;文藝學“當代形態(tài)”的理論設想與建構[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7 李樹榕;;方法:在批評標準與批評實踐之間[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8 杜吉剛;;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國現(xiàn)代性文論建構中的艾布拉姆斯問題[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9 郭躍輝;;新時期外來文論教材對我國文學理論觀念的影響[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10 馬前;;文學理論與“蘇聯(lián)模式”[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云才;文本意義的詮釋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芳;西方男性學者視角下的女性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欣;師陀論[D];蘭州大學;2011年
7 謝龍新;文學敘事與言語行為[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建飛;中國電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戲劇學院;2011年
9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季海宏;皮爾斯符號學思想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師璐露;《國語》語言藝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雪花;論《白鯨》中人與自然的關系[D];湘潭大學;2010年
3 冷淑敏;再論王績的慕陶情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鄒創(chuàng);在真實和想象的空間中建構自我身份[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胡云菁;空間寓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南吉多杰;藏族書信體詩文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文娟;南帆文藝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唐潔;流浪方舟[D];江南大學;2010年
9 陳海紅;論薩義德的文學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娟;古代文學經典與影視改編[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化研究對文學理論的挑戰(zhàn)[J];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04期
2 傅安輝;文學理論的學科思考[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董學文,李龍;文學理論:知識還是方法?[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4年01期
4 李勝利;當代文學理論體系的建構與《文學理論教程》[J];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5 金惠敏;沒有文學的文學理論——一種元文學或者文論“帝國化”的前景[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4年03期
6 金惠敏;文學理論“帝國化”與元文學的可能[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4年02期
7 董學文;“文學理論學”構建芻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唐文吉;“文學理論學”的價值與意義——評《文學理論學導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9 李春青;我們還需要不需要文學理論?[J];人文雜志;2004年05期
10 趙文;通向文學理論的理論——評《文學理論學導論》的理論建構[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4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龔鵬程;;文學理論跨學科[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學藝術的對話與共生”中國文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元驤;;文學理論能“告別”嗎?[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3 董學文;;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回顧與反思的幾個問題——紀念改革開放30年[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4 馮巍;;文學理論:作為研究對象[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5 楊伯特;;近30年文學理論的“他者化”及其產生的問題[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6 金永兵;;近30年我國文學理論的拓展[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7 錢中文;;文學理論:在新世紀的晨曦中[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馬龍潛;高迎剛;;“文學理論學”的生成邏輯及其現(xiàn)實意義[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9 陶東風;;文學理論:為何與何為[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10 梁巧娜;;文學理論資源芻議[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五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會科學前沿掃描[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馬建輝;文學理論:回歸與轉向[N];中國文化報;2001年
3 王寧;面向新世紀的文學和文學理論[N];文匯報;2000年
4 邢建昌;90年代文學理論的發(fā)展[N];文藝報;2000年
5 黃應全;立場意識[N];文藝報;2001年
6 劉斯奮;我們是否還需要文學理論?[N];文藝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石一寧;為文學理論“難題”尋“新解”[N];文藝報;2004年
8 ;關于大學文藝學教學與教材改革的構想[N];中華讀書報;2004年
9 崔立秋;文學理論遭遇危機了嗎?[N];河北日報;2006年
10 邢建昌;文學理論三十年的知識演進[N];文藝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雄平;文學理論的現(xiàn)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學;2006年
2 黃崇超;從與文化、藝術關系的演進看中國文學理論建構[D];山東大學;2010年
3 謝旭;王學與中晚明文學理論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4 宮銘;經驗和語言——實用主義文學理論轉型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舒坤堯;危機:文學理論的正常狀態(tài)[D];鄭州大學;2005年
2 郭敏;隱蔽的成規(guī)[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馮慶;約翰·塞爾與文學理論[D];南京大學;2013年
4 柴瑜;對童慶炳三版《文學理論教程》的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董雪萍;葉以群的文學理論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學院;2013年
6 陳蕾;朱自清文學理論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耿榮清;走向自由,永遠的建構[D];遼寧大學;2011年
8 陳粵;回到文學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學;2004年
9 齊晴晴;薩特文學理論思想對當代文論的啟示與意義[D];山東理工大學;2013年
10 王煒芳;語言論轉向的兩條路徑及其對文學理論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156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71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