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在四個英譯本中的功能對等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7 07:15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古代寓言在四個英譯本中的功能對等對比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古代寓言 功能對等 翻譯策略 對比研究
【摘要】:中國古代寓言,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將中國古代寓言譯為高質(zhì)量而又淺顯易懂的英文,介紹給世界各國人民,可以讓他們分享中國文學(xué)史中語言精煉,故事生動,寓意雋永,發(fā)人深思,耐人尋味的寓言精品,從而博覽中國文化精華,加深彼此間的文化交流。 尤金·奈達(dá)的動態(tài)/功能對等理論,其優(yōu)點就在于實現(xiàn)傳輸效果的最大化,同時又是解決兩種語言轉(zhuǎn)換中文化異質(zhì)性造成的交流不暢的有效方法。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的優(yōu)勢還體現(xiàn)在給語言的初學(xué)者提供一個意義對等的簡易讀本,其成功之處在于故事的可讀性很強(qiáng),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zhǔn)或高或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而通過閱讀通俗化的譯文文本,可以讓更多的外國人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中國文化,有助于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 本文應(yīng)用動態(tài)/功能對等理論,從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喬車潔玲女士、唐敦燕和蔡文謙老師以及袁海旺先生翻譯或編譯的四個英譯本中精心選擇了八個相同的寓言故事進(jìn)行對比研究,分別從語言的四個層面(詞匯,句子,語篇,修辭)對目標(biāo)語(英語)文本進(jìn)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試圖指出譯者使用何種適當(dāng)?shù)姆g策略和方法技巧,使譯文本與原文本之間如何達(dá)到“最貼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在對比過程中,本文對四個英譯本的譯者主體性與翻譯質(zhì)量的密切關(guān)系、四個譯本的敘事結(jié)構(gòu)以及譯者在四個語言層面翻譯的得與失進(jìn)行分析,發(fā)現(xiàn):第一,四個譯本的譯者基于各自的漢英雙語言、雙文化以及寫作能力都在各自的譯本中達(dá)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與形式對等,唐蔡譯本囿于原文本牽制而遜色于其它譯本;第二,功能對等理論對寓言在內(nèi)的文化類文本的翻譯具有指導(dǎo)意義,漢英寓言翻譯是一個從意合到形合的語言轉(zhuǎn)換過程,除了唐蔡譯者因缺乏關(guān)注目標(biāo)語讀者的閱讀習(xí)慣和期待,以表達(dá)重復(fù)累贅的逐行直譯為主,其他三個譯本的譯者則竭力按照目標(biāo)語文本的敘事結(jié)構(gòu)重構(gòu)一個為目標(biāo)語讀者欣然接受的文本,,不能做到意義和形式同時對等,首先完成意義對等,確保信息傳遞;第三,四個譯本的譯者各自主要采用了異化、歸化、逐行直譯和文本改寫的翻譯策略,以對外推介中國文化。翻譯中國古代寓言采取何種策略和技巧,直接關(guān)系到原文(漢語)文化因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為譯文(英文)讀者所吸收,必然對今后文化類文本翻譯實踐具有參考作用,也可以為今后的翻譯課堂教學(xué)提供案例補(bǔ)充,豐富教學(xué)內(nèi)容,也對今后研究以何種方略進(jìn)一步向英語世界推出更多的中國典籍作品具有技術(shù)參考。
【關(guān)鍵詞】:中國古代寓言 功能對等 翻譯策略 對比研究
【學(xué)位授予單位】:新疆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9-11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s11-13
- 1.3 Thesis Structure13-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30
- 2.1 Previous research on fables15-21
- 2.1.1 Definitions of “yu yan” in English and Chinese15-16
- 2.1.2 Source of Term “yu yan”16-17
- 2.1.3 Features of Chinese Fables17-18
- 2.1.4 Theoretical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18-21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Transla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Fables21-23
- 2.3 Functional Equivalent Theory23-28
- 2.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t Theory24-26
- 2.3.2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of Nida’s Theory in Chinese-English Culture Translation26-28
- 2.4 Previous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t Theory28-30
- Chapter 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Selected Ancient Chinese Fables30-66
- 3.1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anslators’ Background and Translation Quality30-35
- 3.1.1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30-32
- 3.1.2 K. L. Kiu32-33
- 3.1.3 Tang Dunyan and Cai Wenqian33
- 3.1.4 Yuan Haiwang33-35
- 3.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arrative Structure35-38
- 3.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tent and Form38-66
- 3.3.1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exicon Level40-45
- 3.3.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yntax Level45-51
- 3.3.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scourse Level51-57
- 3.3.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hetoric Level57-62
- 3.3.5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62-66
- Chapter 4 Conclusion66-70
- 4.1 Major Findings66-68
- 4.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8-70
- Bibliography70-73
- Appendixes73-89
- Acknowledgments89-90
- Publications90
【參考文獻(xiàn)】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東虹;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與翻譯中的邏輯連接[J];江漢論壇;2003年08期
2 黃中習(xí);先秦寓言英譯探討[J];暨南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1997年01期
3 李耕科,蘭凱;英漢民族思維差異與翻譯中語句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J];山東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4年06期
4 王恒展;;中國古代寓言的分類及特點[J];山東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1年05期
5 余高峰;;語篇銜接連貫與翻譯[J];語言與翻譯;2009年04期
6 任生名;;楊憲益的文學(xué)翻譯思想散記[J];中國翻譯;1993年04期
7 劉文;高屋建瓴 有容乃大──評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修訂本)[J];中國文學(xué)研究;1997年02期
本文編號:5524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55246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