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交互》:一個混合現(xiàn)實的社交玩?臻g
發(fā)布時間:2022-02-10 05:23
<正>《造物:交互》(2015)是一件大型混合—現(xiàn)實(mixed-reality)藝術作品,它合成使用了沉浸式視覺和交互技術,并且伴有演員的現(xiàn)場引導,以促進具體的運動和社交性玩耍。這件作品被安置在一片動畫制作的澳大利亞風景和灌木叢中,通過參與者的具體運動,它能神奇地召喚出生命。參與者與一群(虛擬的)澳大利亞動物進行互動,它們包括考拉、袋鼠、袋熊、鳥類和蜥蜴。這些動物被表現(xiàn)為巨大的線條狀"圖騰"造物(圖1),感光的粒子云朵,會對運動做出反應,它們會變形或消失。它形成
【文章來源】:世界美術. 2020,(01)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在《造物:交互》中,參與者們可以控制巨大的鳥類“圖騰”,以及參與者的運動
當成年人參與這件作品時,也能自然地形成社交群體。許多成年人被看到一起工作,在虛擬圖騰的圖形中,形成結點;或者從兩個方向上,與感光粒子形成的造物進行互動;展現(xiàn)出完整的圖像;或者用月亮球,玩一種移動網(wǎng)絡的排球游戲。不論觀眾是否認識對方,這件作品是一種經驗的分享,當參與者試圖弄懂他們的運動如何影響虛擬世界時,它在參與者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殊的聯(lián)系。分享的沉浸
想象式的溫度和觸感,在只有一堵墻的版本中,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這暗示了視覺環(huán)境,可能會欺騙大腦,移情地觸發(fā)其他感覺,這些感覺已知是與手的狀態(tài)緊密相關的。相對的是,在古印度教中,羅摩占陀羅曾經定義了截肢者會產生的一種相似現(xiàn)象,他記敘了一種“幻象式”疼痛,或者對截去的肢體的感受!16】他能誘導出控制和碰觸幻象式肢體的感覺,病人能在鏡子的反射中,看到(截去的)肢體的移動。但是鏡子里反射的,其實是病人殘留的肢體。這種幻象式肢體的效果,在神經科學中已經廣泛地研究過。但是它在真實的戲劇和沉浸式裝置中的應用,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方向。圖5 在大型360度《造物:交互》的玩耍空間中,引導者向孩子們進行講解,昆士蘭表演藝術中心
本文編號:3618323
【文章來源】:世界美術. 2020,(01)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在《造物:交互》中,參與者們可以控制巨大的鳥類“圖騰”,以及參與者的運動
當成年人參與這件作品時,也能自然地形成社交群體。許多成年人被看到一起工作,在虛擬圖騰的圖形中,形成結點;或者從兩個方向上,與感光粒子形成的造物進行互動;展現(xiàn)出完整的圖像;或者用月亮球,玩一種移動網(wǎng)絡的排球游戲。不論觀眾是否認識對方,這件作品是一種經驗的分享,當參與者試圖弄懂他們的運動如何影響虛擬世界時,它在參與者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殊的聯(lián)系。分享的沉浸
想象式的溫度和觸感,在只有一堵墻的版本中,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這暗示了視覺環(huán)境,可能會欺騙大腦,移情地觸發(fā)其他感覺,這些感覺已知是與手的狀態(tài)緊密相關的。相對的是,在古印度教中,羅摩占陀羅曾經定義了截肢者會產生的一種相似現(xiàn)象,他記敘了一種“幻象式”疼痛,或者對截去的肢體的感受!16】他能誘導出控制和碰觸幻象式肢體的感覺,病人能在鏡子的反射中,看到(截去的)肢體的移動。但是鏡子里反射的,其實是病人殘留的肢體。這種幻象式肢體的效果,在神經科學中已經廣泛地研究過。但是它在真實的戲劇和沉浸式裝置中的應用,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方向。圖5 在大型360度《造物:交互》的玩耍空間中,引導者向孩子們進行講解,昆士蘭表演藝術中心
本文編號:36183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61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