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中國文學中的知識分子形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23 08:34
1980年代在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史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中國文學在經(jīng)歷了長達數(shù)十年的過分政治化的壓抑之后,再一次回歸到了文學應(yīng)有的審美及思想本位。而知識分子作為在革命話語體系下利益深受損害的群體,在這個時代的文學中自然有著其獨特的反映。這是繼“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文學的又一次復(fù)興,對人的關(guān)照再次回到文學之內(nèi)。但是,在1980年代特殊的文化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其文學又有著和之前明顯不同的思想和形式特質(zhì),這種特質(zhì)表現(xiàn)在文學中知識分子形象上,對其有著或好或壞的影響。在長久以來功利主義的“文學進化論”與對改革開放以后接觸到的西方文學的焦慮的雙重影響下,文學中的知識分子形象越發(fā)的異化和理念化,顯得差強人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卻了其現(xiàn)實觀照的維度。通過考察中國1980年代文學,不難看出,文學上作為“影響的焦慮”存在并一直被文學家們遺棄和斷裂的“傳統(tǒng)”,不失為恢復(fù)知識分子形象在文學中詩意存在的一個坐標,而對于多維度傳統(tǒng)的反思、復(fù)歸與超越也成為了知識分子心靈棲所的找尋路徑。
【文章來源】:海南師范大學海南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作為文學鏡像的知識分子
第一節(jié) 知識分子的品格與文學鏡像
第二節(jié) 知識分子范疇的界定
第一章:演變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一節(jié) 知識分子在中國
第二節(jié) X 皮書及其影響
第二章 焦灼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一節(jié) 時代不安與文化焦慮
第二節(jié) 知識分子作為話語資源
第三章 比較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一節(jié) “五四”文學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二節(jié) 八十年代文學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四章 反思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一節(jié) 知識分子對于生存光景的超越
第二節(jié) 知識分子的內(nèi)部批判
第三節(jié) 知識分子的民間本位
結(jié)語 為知識分子找尋心靈棲所
注釋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知識分子的話語:宗璞小說研究綜述[J]. 吳辰,宋軍.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03)
[2]曖昧的趨同:《我們夫婦之間》再闡釋[J]. 吳辰.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4)
[3]馬克斯·舍勒的知識觀及其生成基礎(chǔ)解析[J]. 阮朝輝. 貴州文史叢刊. 2011(01)
[4]《紅豆》——被革命/愛情雙重主題遮蔽的知識分子藝術(shù)訴求[J]. 羅長青.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2)
[5]后/冷戰(zhàn)情境中的現(xiàn)代主義文化政治——西方“現(xiàn)代派”和80年代中國文學[J]. 賀桂梅. 上海文學. 2007(04)
[6]知識分子的道義擔當與中國當下知識分子的分化[J]. 孫蔚.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 2005(06)
[7]士的精神的現(xiàn)代傳承——論宗璞的小說[J]. 王彩萍. 蘇州大學學報. 2005(01)
[8]歷史滄桑和作家本色——宗璞訪談[J]. 賀桂梅. 小說評論. 2003(05)
[9]論近年小說對人自身丑陋的審視[J]. 李運摶. 小說評論. 1989(02)
[10]需要冷靜地思考——劉心武給馮驥才的信[J]. 劉心武. 上海文學. 1982(08)
本文編號:3548154
【文章來源】:海南師范大學海南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作為文學鏡像的知識分子
第一節(jié) 知識分子的品格與文學鏡像
第二節(jié) 知識分子范疇的界定
第一章:演變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一節(jié) 知識分子在中國
第二節(jié) X 皮書及其影響
第二章 焦灼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一節(jié) 時代不安與文化焦慮
第二節(jié) 知識分子作為話語資源
第三章 比較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一節(jié) “五四”文學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二節(jié) 八十年代文學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四章 反思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一節(jié) 知識分子對于生存光景的超越
第二節(jié) 知識分子的內(nèi)部批判
第三節(jié) 知識分子的民間本位
結(jié)語 為知識分子找尋心靈棲所
注釋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知識分子的話語:宗璞小說研究綜述[J]. 吳辰,宋軍.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03)
[2]曖昧的趨同:《我們夫婦之間》再闡釋[J]. 吳辰.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4)
[3]馬克斯·舍勒的知識觀及其生成基礎(chǔ)解析[J]. 阮朝輝. 貴州文史叢刊. 2011(01)
[4]《紅豆》——被革命/愛情雙重主題遮蔽的知識分子藝術(shù)訴求[J]. 羅長青.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2)
[5]后/冷戰(zhàn)情境中的現(xiàn)代主義文化政治——西方“現(xiàn)代派”和80年代中國文學[J]. 賀桂梅. 上海文學. 2007(04)
[6]知識分子的道義擔當與中國當下知識分子的分化[J]. 孫蔚.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 2005(06)
[7]士的精神的現(xiàn)代傳承——論宗璞的小說[J]. 王彩萍. 蘇州大學學報. 2005(01)
[8]歷史滄桑和作家本色——宗璞訪談[J]. 賀桂梅. 小說評論. 2003(05)
[9]論近年小說對人自身丑陋的審視[J]. 李運摶. 小說評論. 1989(02)
[10]需要冷靜地思考——劉心武給馮驥才的信[J]. 劉心武. 上海文學. 1982(08)
本文編號:35481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54815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