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蒙古族作家漢語寫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8 13:57
本文探討的是現(xiàn)代文學時期幾位蒙古族作家的漢語寫作情況。這幾位作家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母語文學與漢語文學的中間地帶尷尬的生存著。他們的作品既有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共性,又有其獨特性。在多元文化充分交融的現(xiàn)代社會,關注第二母語寫作的群體有著特殊的時代意義。文章首先對現(xiàn)代文學的分期以及作品的現(xiàn)代性進行了探討。綜合考察現(xiàn)代性的內涵、社會政治文化背景、文學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蒙古族現(xiàn)代文學的特征等因素,得出“晚清發(fā)生論”的結論。蒙漢文化之間交流的空前繁榮,造就了一批蒙漢兼通的文人知識分子,蒙古族文人的漢語寫作、漢語典籍的譯介、蒙漢文學文化交流也在古代的基礎上加快了發(fā)展的步伐,一直處于邊緣狀態(tài)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隨著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化緊隨其后。對于蒙古族母語文學和漢語文學來說,其現(xiàn)代性特征的出現(xiàn),也是必然趨勢。從晚清到新中國成立期間,這幾位作家用他們的文字書寫了對社會的認知和審視,抒發(fā)了對文學的執(zhí)著和感悟,他們用作品喚醒了沉睡中的蒙古族人民,振奮起了蒙古民族萎靡的精神,以其啟蒙性和現(xiàn)代性推進了蒙古族漢語文學的現(xiàn)代化歷程。其次,文章對作家進行了研究。從作家的民族認同心理、個人經(jīng)歷、教育背景、現(xiàn)實身份以及對西方文化...
【文章來源】: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15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選題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蒙古族漢語文學的現(xiàn)代性
第一節(jié) 晚清—五四:蒙古族漢語文學現(xiàn)代性的發(fā)生
第二節(jié) 啟蒙—現(xiàn)代:蒙古族漢語文學的現(xiàn)代性特征
第二章 蒙古族漢語作家對民族文化的記憶與超越
第一節(jié) 作家的民族身份與文化認同
第二節(jié) 蒙古族作家漢語寫作如何成為可能
第三節(jié) 蒙古族漢語作家對異域文化的接受
第三章 蒙古族漢語作品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第一節(jié) 《可園詩鈔》——三多民族情懷的抒發(fā)
第二節(jié) 《夔盒詩詞集》——貢桑諾爾布對民族精神的探索
第三節(jié) 《科學的藝術概論》——薩空了的民族藝術觀
第四節(jié) 《四國游記》——鳳凌眼中的西方世界
第四章 蒙古族漢語作品的人文關懷與民本思想
第一節(jié) 《庚子都門紀事詩》——延清對庚子事變的慘痛記錄
第二節(jié) 《瑞芝堂詩鈔》——榮祥創(chuàng)作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第三節(jié) 蕭乾短篇小說中的兒童形象分析
第五章 蒙古族作家漢語寫作的邊界性
第一節(jié) 自我中之他者
第二節(jié) 多語混雜,眾聲喧嘩
第三節(jié) 文化身份的模糊與尷尬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少數(shù)民族文學史書寫的問題及其跨越[J]. 顏水生. 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2]從民族文學走向世界文學[J]. 孟昭毅. 中國比較文學. 2012(04)
[3]新時期以來蒙古族作家的“邊界寫作”特征[J]. 南丁. 作家. 2012(18)
[4]論少數(shù)民族作家的漢語創(chuàng)作[J]. 陳一軍.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2(04)
[5]民族精神內涵的現(xiàn)代化價值新建構[J]. 朱順德,蘇國紅.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2)
[6]民族文學的現(xiàn)代化即為“國民文學”——“國民文學”的形成與提倡[J]. 王向遠.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7]海峽兩岸臺灣少數(shù)民族漢語文學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 王志彬. 前沿. 2011(22)
[8]崇正學堂與貢桑諾爾布的教育觀[J]. 白蔭泰,邢莉. 民族教育研究. 2011(03)
[9]崇武尚文,正風移俗——論貢桑諾爾布的歷史貢獻[J]. 劉桂榮.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1(01)
[10]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J]. 菅雪燕. 百科知識. 2011(01)
博士論文
[1]新時期蒙古文小說批評觀念變遷[D]. 包阿拉坦巴根.內蒙古大學 2012
[2]中國少數(shù)民族漢文創(chuàng)作與美國華裔英文創(chuàng)作比較研究(1978-2010)[D]. 朱華.中央民族大學 2011
[3]當代臺灣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D]. 王志彬.山東師范大學 2011
[4]當代少數(shù)民族作家的身份建構與小說創(chuàng)作[D]. 羅四鸰.復旦大學 2011
[5]新時期蒙古語城鎮(zhèn)小說研究[D]. 斯琴.內蒙古大學 2011
[6]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 張雪艷.陜西師范大學 2010
[7]蒙古族歷史題材長篇小說與蒙古人的歷史意識[D]. 哈申高娃.內蒙古大學 2010
[8]蒙古族當代話劇文學研究[D]. 薩礎拉.內蒙古大學 2010
[9]新時期蒙古族作家性別心理研究[D]. 玉蘭.內蒙古大學 2010
[10]“新時期”蒙古族小說傳統(tǒng)文化意識轉變—信仰意識的轉變[D]. 初一.內蒙古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當代藏族作家漢文寫作敘事主題的嬗變[D]. 馬元明.西藏大學 2011
[2]現(xiàn)代蒙古族作家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之觀[D]. 阿茹娜.內蒙古大學 2010
[3]民族認同的多重表述[D]. 吳偉偉.內蒙古大學 2010
[4]清代漢籍蒙古族民俗文獻及其學術價值[D]. 布和.內蒙古師范大學 2009
[5]報刊與蒙古族現(xiàn)代文學[D]. 李慧.內蒙古大學 2009
[6]報刊與蒙古族現(xiàn)代文學[D]. 韓那順.內蒙古大學 2009
[7]近代蒙古族啟蒙思想研究[D]. 巨瀾.中央民族大學 2009
[8]蒙古文報刊與蒙古族現(xiàn)代文學(1946—1949)[D]. 韓紅霞.內蒙古大學 2007
[9]論新時期少數(shù)民族漢語詩歌創(chuàng)作[D]. 李潔.四川大學 2007
[10]蒙古族作家漢文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1949-1978)[D]. 帶兄.內蒙古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25683
【文章來源】: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15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選題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蒙古族漢語文學的現(xiàn)代性
第一節(jié) 晚清—五四:蒙古族漢語文學現(xiàn)代性的發(fā)生
第二節(jié) 啟蒙—現(xiàn)代:蒙古族漢語文學的現(xiàn)代性特征
第二章 蒙古族漢語作家對民族文化的記憶與超越
第一節(jié) 作家的民族身份與文化認同
第二節(jié) 蒙古族作家漢語寫作如何成為可能
第三節(jié) 蒙古族漢語作家對異域文化的接受
第三章 蒙古族漢語作品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第一節(jié) 《可園詩鈔》——三多民族情懷的抒發(fā)
第二節(jié) 《夔盒詩詞集》——貢桑諾爾布對民族精神的探索
第三節(jié) 《科學的藝術概論》——薩空了的民族藝術觀
第四節(jié) 《四國游記》——鳳凌眼中的西方世界
第四章 蒙古族漢語作品的人文關懷與民本思想
第一節(jié) 《庚子都門紀事詩》——延清對庚子事變的慘痛記錄
第二節(jié) 《瑞芝堂詩鈔》——榮祥創(chuàng)作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第三節(jié) 蕭乾短篇小說中的兒童形象分析
第五章 蒙古族作家漢語寫作的邊界性
第一節(jié) 自我中之他者
第二節(jié) 多語混雜,眾聲喧嘩
第三節(jié) 文化身份的模糊與尷尬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少數(shù)民族文學史書寫的問題及其跨越[J]. 顏水生. 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2]從民族文學走向世界文學[J]. 孟昭毅. 中國比較文學. 2012(04)
[3]新時期以來蒙古族作家的“邊界寫作”特征[J]. 南丁. 作家. 2012(18)
[4]論少數(shù)民族作家的漢語創(chuàng)作[J]. 陳一軍.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2(04)
[5]民族精神內涵的現(xiàn)代化價值新建構[J]. 朱順德,蘇國紅.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2)
[6]民族文學的現(xiàn)代化即為“國民文學”——“國民文學”的形成與提倡[J]. 王向遠.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7]海峽兩岸臺灣少數(shù)民族漢語文學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 王志彬. 前沿. 2011(22)
[8]崇正學堂與貢桑諾爾布的教育觀[J]. 白蔭泰,邢莉. 民族教育研究. 2011(03)
[9]崇武尚文,正風移俗——論貢桑諾爾布的歷史貢獻[J]. 劉桂榮.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1(01)
[10]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J]. 菅雪燕. 百科知識. 2011(01)
博士論文
[1]新時期蒙古文小說批評觀念變遷[D]. 包阿拉坦巴根.內蒙古大學 2012
[2]中國少數(shù)民族漢文創(chuàng)作與美國華裔英文創(chuàng)作比較研究(1978-2010)[D]. 朱華.中央民族大學 2011
[3]當代臺灣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D]. 王志彬.山東師范大學 2011
[4]當代少數(shù)民族作家的身份建構與小說創(chuàng)作[D]. 羅四鸰.復旦大學 2011
[5]新時期蒙古語城鎮(zhèn)小說研究[D]. 斯琴.內蒙古大學 2011
[6]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 張雪艷.陜西師范大學 2010
[7]蒙古族歷史題材長篇小說與蒙古人的歷史意識[D]. 哈申高娃.內蒙古大學 2010
[8]蒙古族當代話劇文學研究[D]. 薩礎拉.內蒙古大學 2010
[9]新時期蒙古族作家性別心理研究[D]. 玉蘭.內蒙古大學 2010
[10]“新時期”蒙古族小說傳統(tǒng)文化意識轉變—信仰意識的轉變[D]. 初一.內蒙古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當代藏族作家漢文寫作敘事主題的嬗變[D]. 馬元明.西藏大學 2011
[2]現(xiàn)代蒙古族作家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之觀[D]. 阿茹娜.內蒙古大學 2010
[3]民族認同的多重表述[D]. 吳偉偉.內蒙古大學 2010
[4]清代漢籍蒙古族民俗文獻及其學術價值[D]. 布和.內蒙古師范大學 2009
[5]報刊與蒙古族現(xiàn)代文學[D]. 李慧.內蒙古大學 2009
[6]報刊與蒙古族現(xiàn)代文學[D]. 韓那順.內蒙古大學 2009
[7]近代蒙古族啟蒙思想研究[D]. 巨瀾.中央民族大學 2009
[8]蒙古文報刊與蒙古族現(xiàn)代文學(1946—1949)[D]. 韓紅霞.內蒙古大學 2007
[9]論新時期少數(shù)民族漢語詩歌創(chuàng)作[D]. 李潔.四川大學 2007
[10]蒙古族作家漢文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1949-1978)[D]. 帶兄.內蒙古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25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12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