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理論論文 >

泛文學視閾中的微博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6 06:03
  本次論文主要從泛文學的角度探討了微博這一新興文學樣式。微型博客(簡稱微博客或微博,英文nicro-blog)作為一種媒介手段,起源于美國的twitter,是由博客演變來的、建立在web2.0基礎上的一種新型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文學形態(tài)的微博,在利用新媒介傳遞信息的同時,也是文學活動的產(chǎn)物和對象。微博是新的文學形態(tài),是當代文學特別是網(wǎng)絡文學的新發(fā)展,是文學泛化的具體呈現(xiàn),是對純文學的反撥!凹兾膶W”是一個策略性的概念,有它必然的歷史局限性。時間上它經(jīng)歷了近現(xiàn)代的爭取文學學科獨立,文革后的躲避(政治)意識形態(tài),90年代后排斥商業(yè)、大眾文化的三種意義指向,具有爭取文學學科獨立和某種“特殊文體”的內(nèi)涵。它的文體指向、本質(zhì)主義和“審美無功利”指向,嚴重阻礙了我們對微博觀察的可能性。所以我們采取泛文學的觀察視閾。泛文學是相對于純文學提出的一個既年輕又古老的概念。通過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學觀念的整合、折衷,我們得到文學=文字+審美的文學界定方式。文字和審美是文學之所以是文學的最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通過文字和審美兩大屬性我們可以確定一個文本的文學屬性,確定其是不是文學。而微博是文字的,微博是審美的,所以微博是... 

【文章來源】: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引論
一、微博概述
    (一) 微博是什么
        1. 微博的產(chǎn)生
        2. 微博的特點
        3. “微博”的三重涵義
    (二) 微博的地位及意義
        1. 微博是新的文學形態(tài),當代文學的新發(fā)展
        2. 微博是網(wǎng)絡文學的新發(fā)展
        3. 微博是文學泛化的具體呈現(xiàn),是對純文學的提問與反撥
    小結
二、微博與純文學的矛盾
    (一) 純文學的內(nèi)涵及其局限性
        1. 純文學的內(nèi)涵:三個歷史性指向
        2. 純文學的兩重含義
        3. 純文學的局限性
    (二) 微博文學等當代文學實踐的復雜性
    小結
三、泛文學與作為泛文學的微博的文學屬性
    (一) 所謂泛文學
        1. 作為純文學的對立面的泛文學
        2. 文學泛化的層面
        3. 文學=文字+審美,走向時代的合題
    (二) 微博的文學屬性
        1. 微博以文字形態(tài)呈現(xiàn)
        2. 微博的審美屬性
    小結
四、微博的審美意義(上):——微博中幾種常見的文本呈現(xiàn)形態(tài)(類型)和藝術表現(xiàn)技巧
    (一) 類型
        1. 感悟小品
        2. 微小說
        3. 幽默笑話
        4. “冷知識”
        5. 新聞、奇聞異事
        6. 純文字與看圖說話
        7. 原創(chuàng)、節(jié)錄與經(jīng)典改編
        8. 語錄
        9. 原創(chuàng)小說連載
        1 0.總結梳理
    (二) 技巧
        1. 文字接龍
        2. 語言的陌生化
        3. 附加文字圖片與超鏈接
    小結
五、微博的審美意義(下):——微博審美意義生成的外部可能性
    (一) 物質(zhì)層面的上升,技術進步提供重要的技術可能性
        1. 科技上的基礎支持
        2. 技術陌生化
    (二) 大眾閱讀方式和心理的變化
        1. 淺閱讀與對意義的追尋
        2. 表現(xiàn)欲與底層存在的自我強調(diào)
    (三) “日常生活審美化”,文學泛化的文學大趨勢(文學話語權利的爭奪與再分配)
    小結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研究生學習期間發(fā)表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wǎng)絡文學語言的四個特性[J]. 李星輝.  求索. 2010(06)
[2]回望與檢視:網(wǎng)絡文學研究十年[J]. 王小英,祝東.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2)
[3]數(shù)字圖像時代的文學邊界[J]. 歐陽友權.  中州學刊. 2010(02)
[4]網(wǎng)絡文學的發(fā)展與研究現(xiàn)狀[J]. 周志雄.  沈陽大學學報. 2010(01)
[5]網(wǎng)絡語言的表意特征[J]. 曾翠媚.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1)
[6]淺閱讀背景下我國網(wǎng)民的非理性情緒分析[J]. 馬原.  東南傳播. 2009(03)
[7]淺閱讀的時代表征及文化闡釋[J]. 吳燕,張彩霞.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8(05)
[8]馬克思實踐概念的文本探究[J]. 鄧曉臻,溫立武.  北方論叢. 2008(03)
[9]“文學性”:理論“預演”與實踐“命名”之間[J]. 周維東.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4)
[10]論章太炎的文學思想[J]. 郭延禮.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碩士論文
[1]網(wǎng)絡文學對文學性的拓展[D]. 孫偉.蘇州大學 2008
[2]中文原創(chuàng)網(wǎng)絡文學的文學性與陌生化[D]. 李支軍.重慶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209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1209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f0d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