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易卜生主義”對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及女性意識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1-28 07:37
本文主要探討中國化“易卜生主義”的內(nèi)涵,即胡適視野中的“寫實主義”、“個人主義”和在“五四”啟蒙功利化追求下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女性主義”。本文著重探討了這種“女性主義”內(nèi)涵對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及女性意識的影響,并用弗洛伊德的理論,重新闡釋易卜生作品,拓展其“女性主義”的現(xiàn)代性意蘊。本文主要分四個部分:第一章研究中國化“易卜生主義”的構(gòu)建,探討在“五四”啟蒙功利化追求下胡適視野中的“易卜生主義”及被創(chuàng)造的“女性主義”。第二章對中國化的娜拉的身份進行界定,即披著女權(quán)外衣的現(xiàn)代社會啟蒙者。全章通過“娜拉的新生”、“娜拉的隱匿”、“娜拉的復(fù)歸”三節(jié)內(nèi)容探討娜拉在中國的影響及命運。第三章分析了易卜生后期戲劇中“女性主義”內(nèi)涵的現(xiàn)代性意蘊,探討在弗洛伊德理論視角下的“易卜生主義”與新時期中國女性文學的關(guān)系。最后,結(jié)語部分總結(jié)了中國化“易卜生主義”對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及女性意識的影響,探討了它與西方現(xiàn)代性及中國文學、文化現(xiàn)代性的關(guān)系。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化“易卜生主義”的構(gòu)建
第一節(jié) 胡適視野中的“易卜生主義”——“五四”啟蒙者對易卜生思想的功利化改造
第二節(jié) 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女性主義”——中國化“易卜生主義”內(nèi)涵
第二章 披著女權(quán)外衣的現(xiàn)代社會啟蒙者——娜拉在中國的影響及命運
第一節(jié) 娜拉的新生(“五四”時期)——中國文學“娜拉”群像的構(gòu)建13
第二節(jié) 娜拉的隱匿(“五四”落潮至改革開放前)——無性化的文學年代
一、 “五四”落潮至建國前
二、 建國十七年至文革十年
第三節(jié) 娜拉的復(fù)歸(改革開放后至八十年代中期)——重拾“五四”啟蒙傳統(tǒng)
第三章 從娜拉到艾梨達、呂達、海達·高布樂——論易卜生后期戲劇“女性主義”內(nèi)涵的現(xiàn)代性意蘊
第一節(jié) 易卜生后期戲劇“女性主義”內(nèi)涵的現(xiàn)代性意蘊
第二節(jié) 從娜拉到艾梨達——外部抗爭到心靈的掙扎
第三節(jié) 弗洛伊德理論視角下的“易卜生主義”與新時期中國女性文學——《小艾友夫》與《玫瑰門》的變態(tài)性心理描寫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易卜生主義對魯迅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J]. 吳海超.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1(01)
[2]論中國“娜拉”形象系列的構(gòu)建[J]. 葉松青. 韶關(guān)學院學報. 2009(08)
[3]胡適視野中的“易卜生主義”[J]. 譙志宏. 保山師專學報. 2007(04)
[4]用的選擇:“易卜生主義”在中國的發(fā)生[J]. 黎學文. 戲劇文學. 2007(06)
[5]易卜生詩歌的倫理主題[J]. 鄒建軍.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 2006(04)
[6]蕭伯納劇作中的易卜生主義[J]. 陳燕紅,李兵.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6(06)
[7]新時期女性文學的愛情書寫與現(xiàn)代啟蒙敘述[J]. 喬以鋼. 長江學術(shù). 2006(01)
[8]喬伊斯與易卜生[J]. 楊建. 國外文學. 2005(04)
[9]關(guān)于易卜生主義的再思考[J]. 王忠祥. 外國文學研究. 2005(05)
[10]“個人主義”——“五四”一代之“公同信仰”——從魯迅、胡適的易卜生觀切入[J]. 魏韶華,金桂珍. 山東社會科學. 2005(08)
碩士論文
[1]易卜生詩歌與“易卜生主義”[D]. 張廉.華中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04604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化“易卜生主義”的構(gòu)建
第一節(jié) 胡適視野中的“易卜生主義”——“五四”啟蒙者對易卜生思想的功利化改造
第二節(jié) 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女性主義”——中國化“易卜生主義”內(nèi)涵
第二章 披著女權(quán)外衣的現(xiàn)代社會啟蒙者——娜拉在中國的影響及命運
第一節(jié) 娜拉的新生(“五四”時期)——中國文學“娜拉”群像的構(gòu)建13
第二節(jié) 娜拉的隱匿(“五四”落潮至改革開放前)——無性化的文學年代
一、 “五四”落潮至建國前
二、 建國十七年至文革十年
第三節(jié) 娜拉的復(fù)歸(改革開放后至八十年代中期)——重拾“五四”啟蒙傳統(tǒng)
第三章 從娜拉到艾梨達、呂達、海達·高布樂——論易卜生后期戲劇“女性主義”內(nèi)涵的現(xiàn)代性意蘊
第一節(jié) 易卜生后期戲劇“女性主義”內(nèi)涵的現(xiàn)代性意蘊
第二節(jié) 從娜拉到艾梨達——外部抗爭到心靈的掙扎
第三節(jié) 弗洛伊德理論視角下的“易卜生主義”與新時期中國女性文學——《小艾友夫》與《玫瑰門》的變態(tài)性心理描寫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易卜生主義對魯迅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J]. 吳海超.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1(01)
[2]論中國“娜拉”形象系列的構(gòu)建[J]. 葉松青. 韶關(guān)學院學報. 2009(08)
[3]胡適視野中的“易卜生主義”[J]. 譙志宏. 保山師專學報. 2007(04)
[4]用的選擇:“易卜生主義”在中國的發(fā)生[J]. 黎學文. 戲劇文學. 2007(06)
[5]易卜生詩歌的倫理主題[J]. 鄒建軍.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 2006(04)
[6]蕭伯納劇作中的易卜生主義[J]. 陳燕紅,李兵.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6(06)
[7]新時期女性文學的愛情書寫與現(xiàn)代啟蒙敘述[J]. 喬以鋼. 長江學術(shù). 2006(01)
[8]喬伊斯與易卜生[J]. 楊建. 國外文學. 2005(04)
[9]關(guān)于易卜生主義的再思考[J]. 王忠祥. 外國文學研究. 2005(05)
[10]“個人主義”——“五四”一代之“公同信仰”——從魯迅、胡適的易卜生觀切入[J]. 魏韶華,金桂珍. 山東社會科學. 2005(08)
碩士論文
[1]易卜生詩歌與“易卜生主義”[D]. 張廉.華中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046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00460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