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強制闡釋”概念的幾點補充意見——答張江先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文鋼;;“任性”的叛逆與“坎普”的顛覆——論蘇珊·桑塔格的“風格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2 吳百榮;;亦夢亦真實——對《恩主》中人物形象的原型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4期
3 柯嵐;;“法律與文學”中的“局外人”[J];北大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4 孟君;;作者表述:源自“作者論”的電影批評觀[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劉忠波;;30年來中國紀錄片的內(nèi)在精神與外在形式[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吳曉東;;中國文學中的鄉(xiāng)土烏托邦及其幻滅[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張良叢;;大眾閱讀與解釋的操控——試論托尼·本尼特的閱讀理論[J];北方論叢;2010年03期
8 易潔;;論消費時代小說文本的審美訴求[J];長城;2009年08期
9 周曉明;劉浩;;評電視劇《密戰(zhàn)》的理性思維與影像教育功能[J];長城;2010年10期
10 張淑芳;;反對闡釋:重返隱喻背后的真實——解讀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J];長沙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波;“第三代”詩歌論[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雁;新時期文學中的烏托邦精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莉;“沉默”的言說[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陳后亮;琳達·哈欽后現(xiàn)代主義詩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宮寶龍;記號的迷思[D];浙江大學;2011年
7 孫雯波;傳染病及其防控的倫理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8 陳佳冀;中國文學動物敘事的生發(fā)和建構(gòu)[D];上海大學;2011年
9 劉鵬;詩在道德教育中的價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魏天無;九十年代詩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雯清;;2008大型公共藝術(shù)活動展現(xiàn)場張江[J];浦東開發(fā);2008年10期
本文編號:2872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87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