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文學中民族民俗融合特質(zhì)研究
【學位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玉環(huán);略論遼代契丹人的衣食住行[J];北方文物;1991年03期
2 周秀榮;民族文化融合與遼宋詩詞間的關(guān)系[J];滁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田同旭;;論十六國北朝古劇與民族文化融合[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張毅;遼代文學思想論略[J];南開學報;1999年01期
5 漆俠;從對《遼史》列傳的分析看遼國家體制[J];歷史研究;1994年01期
6 李安民;論民俗的融合[J];民俗研究;1994年04期
7 別廷峰;遼代契丹族文學概說[J];民族文學研究;1997年04期
8 張國慶;遼代牧、農(nóng)經(jīng)濟區(qū)域的分布與變遷[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9 錢國旗;民族融合的良性發(fā)展模式──論南遷拓跋鮮卑與漢族的融合[J];民族研究;1998年04期
10 周惠泉,孫黎,周暉;遼金元文學:民族融合的結(jié)晶[J];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善軍;遼代世家大族研究[D];河北大學;2001年
2 易華;游牧與農(nóng)耕民族關(guān)系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王孝俊;遼代人口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紀楠楠;論遼代幽云十六州的漢人問題[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石光英;從《奉使遼金行程錄》透析遼代社會生活[D];吉林大學;2006年
3 王艷俠;《遼史》中的女性史料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齊建芝;遼代契丹族薩滿教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5 王立鳳;遼代節(jié)度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姜馨麗;遼代詩歌探論[D];蘭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17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81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