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魯迅現(xiàn)象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延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206.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道新;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及前景[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賈可卿;梁漱溟鄉(xiāng)村建設實踐的文化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舒敏華;“家國同構(gòu)”觀念的形成、實質(zhì)及其影響[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余玲玲;關于“學衡”諸問題之爭[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周曉風;戰(zhàn)爭與20世紀中國文學——紀念抗日戰(zhàn)爭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陳鋒;;城市規(guī)劃理想主義和理性主義之辨[J];城市規(guī)劃;2007年02期
7 金河林;同步與差異——社會進化論對于魯迅與申采浩的影響[J];當代韓國;2005年03期
8 陳駿濤;百年中國文學悖論探議[J];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01期
9 謝暉;經(jīng)驗哲學之興衰與中國判例法的命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10 劉全娥;李娟;;陜甘寧邊區(qū)高等法院檔案及其學術價值[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柏定國;;論毛澤東思想中的革命情結(jié)[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2 王少青;;毛澤東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與實踐[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3 羅浩波;;風騷絕代回天手 詩詞大國推盟主——毛澤東與柳亞子、郭沫若詩詞唱和探析[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4 梁星亮;;論毛澤東的文化創(chuàng)新及其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A];上海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郭德宏;;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研究述評[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白永瑞;;東亞地域秩序:超越帝國,走向東亞共同體[A];“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孫澤學;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桂翔;文化交往規(guī)律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駱冬青;二十世紀中國政治美學與文藝美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黃玉順;超越知識與價值的緊張:“科學與玄學論戰(zhàn)”的哲學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趙延東;下崗職工的社會資本與再就業(yè)[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王暉;百年中國報告文學文體流變論[D];蘇州大學;2002年
9 侯懷銀;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10 陳文聯(lián);五四時期婦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瑞;就亡與啟蒙之間的困惑——王實味文藝思想簡論[D];河南大學;2001年
2 張則振;論抗戰(zhàn)時期延安的文化整合[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唐欣;在此岸與彼岸之間[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湯建榮;評張君勱的人生觀[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鮑雪松;論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文化觀[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6 王鳳青;傅斯年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孫曉文;失態(tài)與狂歡[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傳敏;“化大眾”與“大眾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賈延祥;《洼地上的“戰(zhàn)役”》批判現(xiàn)象解讀[D];蘇州大學;2002年
10 張大偉;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語境中的胡風文藝思想及人格內(nèi)涵[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7557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75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