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茲生成視域下的中國異類文化現(xiàn)象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206.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麥永雄;德勒茲:生成論的魅力[J];文藝研究;2004年03期
2 ;關(guān)注德勒茲(專欄)[J];世界哲學;2006年04期
3 潘科;;本質(zhì)漂移的趣味和意義 讀《德勒茲論?隆冯S感[J];中國攝影家;2008年07期
4 王志敏;;德勒茲走向了自己的反面[J];藝術(shù)評論;2009年12期
5 伊莎貝拉·伽霍爾;夏瑩;;德勒茲、馬克思與革命:如何理解“仍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內(nèi)涵[J];江海學刊;2010年05期
6 尹晶;;吉爾·德勒茲:東方與西方——“2012中國開封德勒茲國際研討會”綜述[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7 江小平;G.德勒茲談富科[J];國外社會科學;1987年09期
8 張法;德勒茲與思想重構(gòu)[J];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05期
9 程黨根;德勒茲對?抡軐W思想形成影響探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麥永雄;后現(xiàn)代濕地:德勒茲哲學美學與當代性[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3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程黨根;;德勒茲的游牧政治試驗[A];法國哲學的現(xiàn)代與未來全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2 崔增寶;;德勒茲或單子世界的復魅[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程黨根;;主體之命運:從“我思”主體到“身體”主體[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于奇智;;德勒茲—伽塔利與欲望機器認識論[A];“西文知識論”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汪民安;德勒茲世紀[N];中華讀書報;2000年
2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蔡熙;德勒茲的概念創(chuàng)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徐敏;德勒茲意象:一個幽靈或一種理論實踐[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記者 魏東柱;2012中國開封德勒茲國際研討會舉行[N];開封日報;2012年
5 唐納(書評人);塊莖生成逃逸之路的可能性[N];中國圖書商報;2012年
6 安靖 法國圖盧茲第二大學哲學理性與知識研究所;德勒茲先驗經(jīng)驗論的兩條基本原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彭耘;夢醒之間的象[N];中華讀書報;2001年
8 吳弘毅;哲學,在生命中運動成長[N];光明日報;2006年
9 陳侗;靈魂充滿了模糊的褶子[N];文匯報;2001年
10 姜宇輝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抵抗”同一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石巖;德勒茲和加塔利微觀權(quán)力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2 程黨根;游牧政治試驗—德勒茲后現(xiàn)代政治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張巖磊;創(chuàng)造概念的大師[D];吉林大學;2012年
4 邰蓓;德勒茲生成思想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4年
5 姜宇輝;審美經(jīng)驗與身體意象[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滟波;比較視域中的德勒茲[D];魯東大學;2012年
2 王連麗;德勒茲的欲望理論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3 李超;裝置與歷史[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韓東;表現(xiàn)問題與德勒茲式的文學批評[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5 史媛;批評與臨床[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張東來;淺析吉爾·德勒茲的哲學思想[D];延邊大學;2016年
7 馮亞麗;《德勒茲與政治》第一章翻譯報告[D];河南大學;2016年
8 黃麗汀;比較視域中的德勒茲后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9 白海瑞;奔跑的竹子—論德勒茲的生成理論[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胡新宇;德勒茲的“感性美學”初探[D];浙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41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74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