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文藝思想中的身體觀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凡人;;魏晉樓蘭屯田概況[J];農業(yè)考古;1985年01期
2 書農;;“認真”過緊日子[J];軍事經濟研究;1990年04期
3 李江輝;陳景聚;;論魏晉時期佛教與巫術的關系[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嚴耀中;;魏晉經學主導說——對玄學盛行于魏晉問題的辨正[J];學習與探索;2006年05期
5 陳亞琳;;談《列子》為魏晉時偽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6 陳君慧;;稱情則自然——論魏晉時期的“重情適性”[J];作家;2010年08期
7 巴曉津;;試論魏晉玄學名士思想中之儒家底蘊——以家庭教育為視角[J];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8 李忠義;;邯鄲金質“關中侯印”小考[J];文物春秋;2011年03期
9 皇甫風平;佛僧的名士化與名士的佛僧化——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佛學與玄學的合流[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S1期
10 陳海清;王國道;;青;ブh高寨魏晉墓的清理[J];考古;2002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書瀛;;文海濤濤,誰主沉浮——紀念“三”“六”“九”,重讀“馬”“列”“毛”[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3)[C];2009年
2 陶禮天;雍繁星;;樹立樸實學風 追求學術創(chuàng)新——北京'05中國古代文藝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3 楊建生;;瞿秋白文藝思想的理論缺陷[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三輯)[C];2009年
4 呂其明;;黨的文藝思想哺育我成長——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七十五周年[A];燈塔頌——上海市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歷史研究會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七十五周年論文專輯[C];1996年
5 王得后;;魯迅的文藝思想和《講話》[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一九八二年年會論文集[C];1982年
6 孫書文;;文藝與革命“經歷久遠的戀情”——對周揚文藝思想前史的研究[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7 林澎;;當下的文藝創(chuàng)作仍然離不開毛澤東文藝思想[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8 季世昌;靜智;;瞿秋白與毛澤東文藝思想比較研究[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9 陸克寒;;瞿秋白文藝思想的構成要素與內在理路[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一輯)[C];2007年
10 楊建生;;瞿秋白文藝思想的當代啟示意義[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裕昌;甘肅省博物館所藏三方魏晉金印考述[N];中國文物報;2011年
2 記者 蔣太旭;迄今發(fā)現最早知音故事圖像現身[N];長江日報;2009年
3 王永華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社會性、階級性和時空性:馬克思主義身體觀三維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張炯;深入理解鄧小平的文藝思想[N];人民日報;2004年
5 記者 陳香;《賀敬之研究文選》出版[N];中華讀書報;2008年
6 姜愛平邋 張振華;罕見陶奔馬驚現武威[N];武威日報;2007年
7 張麗娟;甘肅武威發(fā)現陶奔馬[N];西部時報;2007年
8 匡小陽;繼承和弘揚鄧小平以人為本的文藝思想[N];光明日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馬巍;魏晉士人高揚的人文精神[N];珠海特區(qū)報;2008年
10 王艷明;甘肅“地下畫廊”獲重要發(fā)現[N];西部時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玉霞;魏晉時期儒佛道思想互動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李劍虹;自然與自由:莊子身體觀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劉鵬;中醫(yī)學身體觀的構建與演變[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何善蒙;魏晉情論[D];復旦大學;2005年
5 龍丹;魏晉核心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徐桂秋;孟子文藝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7 王天彤;魏晉易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宋展云;漢末魏晉地域文化與文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9 朱賓忠;?思{與莫言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王淑梅;魏晉樂府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艾新華;魏晉文藝思想中的身體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張傳東;魏晉文學史料述略[D];山東大學;2005年
3 姜肇函;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女性的生活狀況[D];蘭州大學;2007年
4 張智強;志怪小說在魏晉時期的興起與裴松之《三國志注》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楊紀榮;魏晉士人生命意識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6 巴曉津;論魏晉玄學代表人物的儒家素養(yǎng)[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常亮;魏晉時期援儒佛入道文化現象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8 劉昱;魏晉“自然”概念的轉變及其對審美文化的影響[D];揚州大學;2007年
9 楊輝;魏晉時期的人生困惑及其道德探求[D];黑龍江大學;2008年
10 張曉琳;魏晉時期災害與救助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108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71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