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劉勰《文心雕龍》的文學史意識
發(fā)布時間:2020-05-07 22:31
【摘要】:《文心雕龍》在中國古代文論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前人多從文學批評、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理論等方面對其進行研究,但對其文學史意識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充分。本文試圖從劉勰的文學史意識在《文心雕龍》中的體現,,在他的文學史意識下所形成的文學史的深層規(guī)律以及文學史意識形成的方法論基礎三個方面進行逐層深入地闡釋。 論文除緒論和結語分為三章: 第一章:從與前代文學論著或者篇章的比較中,劉勰突出文學史的意識,并闡述這種意識在《文心雕龍》中的體現。本章分為兩節(jié):第一節(jié)論述劉勰突出我文學史意識。第二節(jié)論述文學史意識在《文心雕龍》中多層次的體現。在此節(jié)中,劉勰的文學史意識分別體現為經典史、分體文學史、修辭要素史、文學通史和創(chuàng)作主體史。 第二章:論述文學史的演變形態(tài)及其形成的動力因素。本章分為兩節(jié):第一節(jié)論述文學史的演變形態(tài):“質文代變”。此節(jié)從三個方面進行逐步深入地闡釋。其一為“質”和“文”的演化,其二為《文心雕龍》中“質文代變”的理論內涵,其三為“質文代變”在經典史、分體文學史、文學修辭要素史、文學通史、創(chuàng)作主體史的體現。第二節(jié)論述文學史形成的動力因素。 第三章:論述文學史意識形成的方法論基礎。本章分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分析劉勰自覺的方法論意識。第二節(jié)論述原始要終方法的由來以及五類文學史對這種方法的運用。第三節(jié)論述執(zhí)本馭末方法的演變及其五類文學史對這種方法的體現。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206.09
本文編號:2653645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206.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海明;;略論劉勰的文學史撰述策略——以《文心雕龍》之《辨騷》《詮賦》為中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馬新欽;王弼“執(zhí)一御萬”哲學觀與《文心雕龍》“乘一總萬”方法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張利群;“質文代變”的理論內涵及批評學意義——劉勰《文心雕龍·時序》中的文學發(fā)展觀新探[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賴勤芳;;劉勰文質論再釋[J];江淮論壇;2006年01期
5 徐公持;評文學史形態(tài)理論傾向及其意義[J];江海學刊;1994年05期
6 李順剛;劉勰的文學史觀和史的文學批評[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7 鄭昆盛;試談《文心雕龍》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J];華南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4期
8 吳圣昔;劉勰文質統(tǒng)一觀初探——《文心雕龍》綜論之一[J];齊魯學刊;1981年02期
9 彭民權;;論劉勰的文學史書寫——以《文心雕龍·時序》為中心[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董乃斌;;論文本與經典——關于文學史本體的思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本文編號:26536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65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