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們的當代藝術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強昌文;弱勢群體權(quán)益法律保護意義論綱[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李永東;現(xiàn)代家族小說的“圍城”敘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許蚌;分解與實驗:現(xiàn)代藝術的核心力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安剛強;鄉(xiāng)村“神話”與都市“傳奇”:沈從文、張愛玲比較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袁國興;中國現(xiàn)代“革命”文學敘事傾向[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6 任湘云;;我們?nèi)绾蜗胂裰袊F(xiàn)代文學——關于當前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研究的反思[J];北方論叢;2006年01期
7 劉婉華,梁濤;論后現(xiàn)代建筑的哲學解釋學意義[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肖建華,劉小明;大眾文化的兩副面孔[J];船山學刊;2004年04期
9 西元,雪冰;“文革反思”寫作中的存在主義影響——劉震云長篇小說的政治-歷史闡釋[J];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01期
10 崔衛(wèi)平;;海子、王小波與現(xiàn)代性[J];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永東;;區(qū)域文化與20世紀中國小說的消長沉浮[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2 沈潔;;革命與顛覆舊秩序:激進民族主義氛圍中的反迷信敘事[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朱華陽;;聞一多:民族主義的文化表達與思想實踐[A];2004年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C];2004年
4 黃克武;;魂歸何處?——梁啟超與儒教中國及其現(xiàn)代命運的再思考[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鄭大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戰(zhàn)后(1918~1927)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的解體(1895-1919)[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溫奉橋;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張恨水小說[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吳先伍;現(xiàn)代性的追求與批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敢;繪畫的勝利?美國的勝利?[D];中央美術學院;1999年
6 王蘇君;走向?qū)徝荔w驗[D];浙江大學;2004年
7 段吉方;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批評[D];浙江大學;2004年
8 魏天無;九十年代詩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曉生;“1917—1923”新詩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10 易崇輝;時間的線團[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珍喜;人、文化、社會的互動[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黃艷紅;評中國的反科學主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葉宗寶;論《新青年》角色轉(zhuǎn)換對新文化陣營的影響[D];河南大學;2002年
4 章妮;鏤空夜色的飛鳥[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羅楓;現(xiàn)代主義和現(xiàn)代園林[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6 劉東方;胡適的文體理論及其文學史意義[D];青島大學;2003年
7 崔云偉;論魯迅文本中的表現(xiàn)主義繪畫感[D];青島大學;2003年
8 楊立青;先鋒小說與“個人性”之建構(gòu)[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9 李永東;現(xiàn)代家族小說的“圍城”敘事[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初樞昊;競爭的公共性空間:18世紀中后期的巴黎沙龍[D];中央美術學院;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連剛論當代藝術摘編[J];中國拍賣;2010年04期
2 李U,
本文編號:25845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58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