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敦厚”藝術內涵的現代闡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崔海峰;;從王夫之看“溫柔敦厚”的詩教觀[J];船山學刊;2008年03期
2 鄭春;;留學背景與新文學的標志性創(chuàng)作[J];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覃江華;;典籍英譯中語篇銜接手段的翻譯策略初探——以《論語》的六種英譯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2 郭梅;趙黎;;孔子的為師之道對現代教師的啟示[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袁傳璋;;子夏教衍西河地域考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徐良;李慕蓉;;論“孔顏樂處”中的安貧樂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5 郄普;;略論孔子的性命之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張軼;;神圣的禮器比喻——以“瑚璉”意象為起點淺析孔子的禮儀觀與祭祀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7 李萌;;《論語》中的德育思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0期
8 劉衛(wèi)華;;論中國古代求諸于內的“和心”教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9 李義敏;;楊伯峻《論語譯注》商榷一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向晉怡;;孔子的教育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仇軍;;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的繁榮——奧林匹克精神與中華文化差異和沖突[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奧運精神與世界和諧”奧林匹克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羅江文;;從《論語》等先秦典籍看儒家誠信思想[A];孔學研究(第十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與孔子對話——新世紀全球文明中的儒學》——上海文廟第二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戚良德;;詩騷所標,并據要害——劉勰對《詩經》、《楚辭》創(chuàng)作經驗之總結[A];文心雕龍研究第十輯[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4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付蘭梅;凝眸“過渡人”的文化臉譜[D];吉林大學;2011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浩;《醫(yī)心方》體例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孫旭紅;居今與志古:宋代《春秋》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唐東堰;生命的迷狂與神秘智慧[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呂紅光;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體觀的生成與發(fā)展[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斌;儒家文化與中國國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偉;農村留守兒童道德學習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海華;稼軒詞沉郁頓挫風格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隋慧誠;孔子的育人藝術及其現代價值[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巴永貴;中西方大學校訓倫理思想比較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李莉莉;從孔子教育思想思考現在的語文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米丹丹;《論語》所包含的高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娟;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當代價值及其實踐[D];山東大學;2010年
9 王傳濤;近現代中國仁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遠鑫;朱子詩歌之精神[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晨旭;劉佳佳;;淺談中國藝術內涵中的禪[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2 鄭榮儒;關于藝術中的理與法[J];三明高等?茖W校學報;1997年01期
3 馮源;文學意義的現代闡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鄭奇峰;;論藝術內涵與修養(yǎng)[J];大家;2011年14期
5 王暉;;論物境的藝術內涵[J];齊魯學刊;2010年02期
6 焦亞葳;王貴寶;;溫柔敦厚:“中和”美學觀的典型性表述[J];河北學刊;2010年04期
7 鳳文學;傳統美學的現代闡釋——鄧以蟄書畫美學評議[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9年05期
8 梁文勤;論詩歌中的含蓄[J];新余高專學報;2005年04期
9 劉珊;;小議生活中多樣的藝術表現力[J];大舞臺;2011年08期
10 清風;關于朱彝尊詩論的一個考察[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丁濤;;藝術批評的尺度[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良運;找到古代文論現代闡釋的一把金鑰匙[N];中華讀書報;2002年
2 記者朱威 阮富春;北京翰海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拉開序幕[N];中國文物報;2009年
3 馬建輝;維度與走向[N];文藝報;2006年
4 魏曉霞;都江堰:這個創(chuàng)意讓藝術家驚喜[N];中國旅游報;2007年
5 張連武;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N];文藝報;2000年
6 王永林;書畫有著錄未必靠得住[N];中國文物報;2006年
7 李敏;懷柔打造“中國鄉(xiāng)村藝術品大集市”[N];農民日報;2007年
8 李保平;思想力推進藝術力[N];遼寧日報;2007年
9 姜耕玉;藝術辯證法[N];美術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段遠翎 通訊員 陳衛(wèi)鏵;用藝術演繹土樓神韻[N];閩南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念純;李n珊蛻虻慮鋇摹拔氯岫睪瘛筆杷枷氡冉涎芯縖D];山東大學;2013年
2 解書豐;以悲為美—中國傳統悲劇審美精神的現代闡釋[D];渤海大學;2013年
3 羅立斌;論傅雷藝術修養(yǎng)對其翻譯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施雪瓊;心學背景下的晚明書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5 吳青科;儒家禮樂思想與藝術形而上學[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6 肖水來;試論文學翻譯批評模式[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鄭欣;論翻譯美學視角下的李白詩歌英譯[D];廣西大學;2007年
8 吳愛紅;藝術:烏托邦的守護神[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曉;影視與電子游戲之間的產業(yè)融合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10 范英豪;論本雅明的贖救美學[D];蘇州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5541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55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