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中的對話機制與科際闡發(fā)——讀《越界與融通:跨文化視野中的文學跨學科研究》
[Abstract]:The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of positiv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made many important achievements since the new era. However,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ity and complexity, it also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difficulties and unavoidable problems. With this in mind, he Yunbo, Zhang Xu and others co-authore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 "Crossing and blending: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an effort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thus made a lot of valuable attempts.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分類號】:I0-0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賢林;;漢學視野中的桐城義法——以錢大昕批評方苞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李麗英;;方苞“義法”說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3 李妍;;1994年—2007年謝榛研究述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4 汪貴;;淺論莊子的寓言特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5 汪銀根;;姚鼐“陽剛陰柔”說探微[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6 夏艷彬;;試論李白詩歌的清、真理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7 梅向東;;“因聲求氣”:桐城派的誦讀之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1期
8 張永葳;;稗史文心——論明末清初白話小說的“文章化”現(xiàn)象[J];北方論叢;2009年05期
9 殷相印;;漢語修辭觀與儒家文化[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李燕;近五十年來沈約文學思想研究評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3 趙陽;清代中期揚州學派文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4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白靜;焦z閹枷胙芯縖D];北京大學;2011年
6 甘生統(tǒng);皎然詩學淵源考論[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何旺生;郭紹虞中國詩學批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良;論詩絕句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陳曉紅;方東樹詩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孫興義;清代《詩經(jīng)》闡釋的詩學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祥勇;中國古代象喻批評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龔瑩瑩;虞山派詩人馮班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徐彥峰;“權(quán)力的合理架構(gòu)”:論中國封建社會的君臣關(guān)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潘高峰;論蘇軾散文理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順中;論王國維的詩學觀[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洪軍;陸機詩歌情感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7 紀敏;誰持彩練當空舞,燦爛清詞兩奇葩[D];南昌大學;2010年
8 王鳳雪;徐渭的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蔣郭晶;辛文房《唐才子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梅;李開先詩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亨利·H.H.雷馬克;耿強;;比較文學的起源、演化及跨學科研究[J];中國比較文學;2009年03期
2 王立民;;系統(tǒng)論、比較文學和文學——淺析比較文學的跨學科性[J];新世紀論叢;2006年02期
3 夏景;教材編寫與學術(shù)創(chuàng)新——兼與王向遠教授商榷[J];中國比較文學;2003年03期
4 黎躍進;學科意識的前沿性與開放性──評《新編比較文學教程》的文化視點[J];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04期
5 陳鉗;加強學科理論的研究和探討[J];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01期
6 費書東;多層面多向度的原創(chuàng)性思考——讀王向遠教授《比較文學學科新論》[J];中國比較文學;2003年03期
7 劉介民;世紀之交的文化挑戰(zhàn)──記“97廣東省比較文學研討會”[J];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02期
8 孫明鶴;;試論跨學科研究的目的性問題[J];學周刊;2011年21期
9 李紅葉;從《文藝心理闡釋》看文學和心理學的跨學科研究[J];婁底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10 呂偉民;比較文學“文學性”問題淺談[J];中州學刊;2003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樂黛云;;二十一世紀比較文學發(fā)展的趨勢[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李星頤;;比較文學與翻譯之間的關(guān)系芻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9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莊文泉;;以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學為平臺,多樣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屆科學論文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4 王紹平;;比較文學的跨文化研究方法[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王玉玨;;論譯者主體性在典故翻譯中的體現(xiàn)——比較文學視角[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鐘名誠;;朱光潛比較研究的原則[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張志忠;;跨越時空的文學對話——評《?思{與莫言比較研究》[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8 ;鄒岳奇訪談錄[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姚文放;;文化在文學領(lǐng)域中的表達——巴赫金的啟示[A];2005:發(fā)展·和諧·公正——江蘇省社科類學會學術(shù)年會成果薈萃[C];2005年
10 王應(yīng)云;唐建初;;漢語格律詩英譯方法論[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程玉梅;比較文學的昨日與今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吳高泉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文學跨社會學研究的可能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浙江工業(yè)大學 劉圣鵬;比較文學:比什么?不比什么?[N];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謝天振 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沖擊與拓展:翻譯研究和比較文學的關(guān)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姚斐菲;告別“比較文學危機論”[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6 小白;恢復對文學表達生命感受的信心[N];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郝嵐;反思·辨析·前瞻[N];中國文化報;2011年
8 實習記者 青羽;從書本到田野:實現(xiàn)學科的視閾融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錢志富;互賞機制的建立[N];文藝報;2008年
10 楊乃喬;比較文學中的文化研究[N];人民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楊;中韓近代新小說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呂超;比較文學視域下的城市異托邦[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曼;文化主體意識與文學關(guān)系個性化特征[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樊星;影響·契合·創(chuàng)造[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5 徐立錢;穆旦與英國現(xiàn)代主義詩歌[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6 龐希云;“人心自悟”與“靈魂拯救”[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7 謝志超;愛默生、梭羅對《四書》的接受[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巖;比較文學視野下的現(xiàn)代化中國想象[D];北京大學;2008年
9 陳志杰;文言在外漢翻譯中的適用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高天;中西古典文獻中的戰(zhàn)爭敘事[D];復旦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晶晶;克萊門茨《大學比較文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楊會;中學外國文學作品教學中比較文學理論的運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任孝霞;比較文學辨“異”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4 張一弛;比較文學視野下的生命意志的主題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5 康薩依;比較文學潮流運動的歷史[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韓冰;從文化角度比較研究艾倫·坡哥特小說與蒲松齡志怪小說[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7 商益措;從比較文學角度試論翻譯得失問題[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8 徐玲;《左傳》與希羅多德《歷史》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9 趙娟娟;翻譯研究的比較文學視角[D];山東大學;2009年
10 田寶梅;德萊塞的《金融家》與朱秀海的《喬家大院》商業(yè)倫理比較[D];山西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231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42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