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近代翻譯家林紓的文學思想歷程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Zheng Lin Shu to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can not be ignored. The advocates of "new literature", such as Lu Xun, Zhou Zuoren, Guo Moruo and Mao Dun, have all made judgments on Lin Shu's translated literature. The translated novels of Lin Shu's "interpreting and reporting" have opened a window for China's approach to foreign literature and ideas and played a role in setting up a platform for the ex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and art. Zhou Zuoren, who has had experience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once said, "it is almost because of Lin's translation that we all know that there are foreign novels, which gives rise to a little interest in foreign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德州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
【分類號】:I0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宗剛;對林譯小說風靡一時的再解讀[J];東岳論叢;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鄧婕;;譯者主體性與翻譯策略[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2 王寧,楊永良;淺談林紓的翻譯思想[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愛釵;近現(xiàn)代閩籍翻譯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賀小翎;清末民初對外國小說的譯介:1898-1919[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2 李宏順;從隱形翻譯看譯者的主體性[D];武漢大學;2005年
3 周松;譯者:受控于他者的主體[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周志光;歷史語境下的翻譯[D];貴州大學;2006年
5 馬軼;試論“林譯小說”流行之原因[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6 黃菁華;林譯小說的前世今生[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林玩鳳;重評林紓和林譯小說的文化價值[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菁;;淺談林紓的文學翻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2 秦美娟;;如何看待創(chuàng)造性叛逆與林紓文學翻譯中的“訛”[J];洛陽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4期
3 王秀云;是翻譯還是整理——質疑林紓的“翻譯”[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7期
4 馬紅軍;劉仕敏;;翻譯史研究的新作——《五四時期外國文學翻譯研究》讀后[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9年03期
5 徐健;;文學譯作的門徑追尋——淺論錢鐘書的“化境”理論[J];作家;2009年12期
6 劉舒展;王冰;;淺論五四時期中國文學翻譯的現(xiàn)代轉型[J];成功(教育);2008年06期
7 周心怡;;論林紓和龐德“誤譯”的根源[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3期
8 尚文鵬;論林紓“誤譯”的根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0年06期
9 童真;;文學翻譯與文化過濾——以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三個中譯本為例[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孫開建;;從接受美學視域看林譯《茶花女》[J];名作欣賞;2010年3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文浩;;文學翻譯中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林語堂散文自譯和古文小品英譯對文學翻譯的啟示[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從改寫理論的視角析文學翻譯中的有意誤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于應機;;詞典翻譯與文學翻譯:本質與特點淺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傳彪;;對“異化”的困惑與思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鄭雪彬;;異化翻譯和歸化翻譯在文學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劉孔喜;楊炳鈞;;文學翻譯譯文修改的原型論取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胡兆云;;互文性理論與文學翻譯的互文還原原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江藝;;神似種種[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駱賢鳳;;社會文化與文學翻譯的互動關系述略[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靜;;女性主義框架下的《水滸傳》翻譯研究(英文)[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柳斌杰;在中歐文學翻譯出版論壇上的致辭[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2 馮驥才;文學翻譯的兩個傳統(tǒng)[N];文藝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張瀅瑩;文學翻譯應成為“文化驛馬”[N];文學報;2009年
4 陳眾議;文學翻譯為何屢遭詬。縖N];人民日報;2010年
5 劉建林;文學翻譯不宜“專業(yè)化”[N];光明日報;2009年
6 馬愛農;我和文學翻譯[N];文藝報;2011年
7 鐘聞熹;外國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翻譯研究中心成立[N];文藝報;2011年
8 胡志揮;老舍先生與文學翻譯[N];文藝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陳熙涵;文學翻譯人才青黃不接[N];文匯報;2008年
10 明江;“我們強烈感受到民族文學翻譯的使命”[N];文藝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宏照;林紓小說翻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麗華;林紓翻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3 吳文安;文學翻譯中的美學效果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韓子滿;文學翻譯中的雜合現(xiàn)象[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5 趙穎;想象與文學翻譯的“團結”[D];河南大學;2009年
6 郭楊;林譯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盧玉玲;文學翻譯與世界文學地圖的重塑[D];復旦大學;2007年
8 袁新;論“文學譯本是‘氣韻生動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金兵;文學翻譯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現(xiàn)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10 尹衍桐;穿越時空的對話:文學翻譯價值論[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天欽;論文學翻譯中譯者的風格[D];四川大學;2004年
2 楊書;文學翻譯的歸化與異化[D];外交學院;2001年
3 李學萍;文學翻譯的符號學視野[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4 畢海英;文學翻譯中譯文讀者的角色[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5 沈宇;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對等[D];上海海運學院;2002年
6 陳曉霞;從目的論看文學翻譯中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許磊;意識形態(tài)在文學翻譯中的操控[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虹;文學翻譯中創(chuàng)造性叛逆的新闡釋[D];安徽大學;2005年
9 王燕;社會文化在文學翻譯中的操縱[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10 張海卿;文學翻譯中的目標讀者取向原則[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156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31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