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理論論文 >

從文學特征論看俄國形式主義與中國古代文論之異同

發(fā)布時間:2018-09-16 21:46
【摘要】:在對文學特性的探討及對文學諸特征的研究中,俄國形式主義與中國古代文論不乏相似之處:二者都是對以往文學理論的反動和糾偏;都是通過對文學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藝術(shù)形式的強調(diào)和對詩歌技法的探討,來達到對文學理論的科學性訴求;并都對后世文學理論產(chǎn)生深遠影響。但由于時代及文化的差異,俄國形式主義非常明確地表現(xiàn)出對具有科學性文學理論的追求,并同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關(guān)系緊密;相反,對文體劃分的重視及對詩歌聲律也即音樂性的強調(diào)則是中國古代文論的兩大特點。
[Abstract]:In the discussion of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udy of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Russian formalism and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oth of them are reactionary and rectifying the former literary theories; By emphasizing the artistic forms of literature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ciplines and probing into the techniques of poetry, we can reach the scientific appeal of literary theory and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iterary theory of later generations.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ime and culture, Russian formalism clearly shows the pursuit of scientific literary theory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modern linguistic theory. The emphasis on stylistic division and the emphasis on the rhythm of poetry, that is, musicality, ar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0-03;I10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國良;蔣茜;;簡評約翰·伯格《G》的立體主義文學實驗[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2 王瑜;劉鐵群;;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學中的文學性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3 孫啟夏;;潛顯理論和人文性理論下的“副+名”現(xiàn)象探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4 李莉;;后現(xiàn)代主義語境下的《讓子彈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5 段宗社;;論宋明之間詩歌范古模式的轉(zhuǎn)換[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田恩銘;中唐大歷時期文體文風改革思想的演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杜曉勤;20世紀唐代文學研究歷程回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李鵬飛;;古代小說主題的接受、傳承及其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倪志娟;詞語破碎之處何物存在——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語言學轉(zhuǎn)向之后[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10 孫文憲;王丹;;語言轉(zhuǎn)向:從語言學到語言哲學[J];北方論叢;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丙珍;;大興安嶺白銀納鄂倫春民族鄉(xiāng)田野調(diào)查——論鄂倫春族薩滿神話及薩滿傳承[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2 周憲;;論作品與(超)文本[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3 李衛(wèi)華;;文學性:從“唯一特性”到“家族相似性”[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慧智;儒經(jīng)及其經(jīng)學闡釋對杜詩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范明靜;大歷、貞元文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一南;晚唐齊梁體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6 沙梅真;敦煌本《類林》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張才剛;數(shù)字化生存與文學語言的流變[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雪松;中國現(xiàn)代詩歌節(jié)奏原理與形態(tài)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黎文麗;唐代校書郎與文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遲蕊;魯迅雜文詩性品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麗莎;塔·托爾斯泰婭長篇小說《野貓精》詩學特征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靜;韓PS詩歌意象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亞蘭;王安石詠史詩與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慧;湯顯祖評《花間集》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鄭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許慧君;論晚唐背景下的許渾詠史懷古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新嶺;中國古典美學“象”范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寶明;五代十國時期馬楚詩人與詩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洋洋;駱賓王三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珂;中唐翰林學士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一鐸;;文學特征論:形式、文筆與詩法——俄國形式主義與中國古代文論之比較[J];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2 馬白;;古代文論研究與當代意識[J];陰山學刊;1988年01期

3 成九田;暢孝昌;;古代文論之“通變”論[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4 李建中;;文論與心論[J];學術(shù)研究;1992年02期

5 陶水平;;中國文論現(xiàn)代性的反思與重構(gòu)——關(guān)于近十年“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zhuǎn)換”學術(shù)討論的思考[J];東方叢刊;2007年01期

6 謝雪梅;張震;;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第十五屆年會綜述[J];文藝理論研究;2008年01期

7 鄧心強;;言說的魅力和奧秘——評李建中《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征研究》[J];船山學刊;2008年04期

8 張萬敏;;西方文論與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田福安;;古代文論中的“含蓄”概念淺議[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10 劉萬勇;俄國形式主義“自足性”文學觀溯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楷;;暢敘真情的文筆[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錄(二0一一年)[C];2011年

2 王宏印;;文筆、譯筆與翻譯筆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本朝;;論藝術(shù)的商品化與商品的藝術(shù)化[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4年

4 李金坤;;《風》與《騷》的夢幻描寫[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5 吳士余;;重視人物關(guān)系的典型化[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6 曾軍;;問題意識的對話——關(guān)于中國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顧與反思[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7 劉英凱;王婷婷;;移情類移就修辭格的標記性特征及其修辭特色[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高萬云;;文學語言的哲學思考[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9 曹順慶;;中國文學理論的斷裂與延續(xù)[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10 周曉秋;;淺談《新詩戲劇化》和英美新批評的影響[A];袁可嘉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歌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研;誰說中國古代文論已經(jīng)百無一用[N];遼寧日報;2011年

2 李凱;中國古代文論學科反思與建設(shè)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李振遠;詩風清新沉郁 文筆酣暢練達[N];大連日報;2010年

4 ;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文論研究史[N];光明日報;2010年

5 伍立楊;方志的文筆之美[N];中華讀書報;2011年

6 記者 許春媚 特約記者 許環(huán)峰 通訊員 黃茲志;文昌百年古塔文筆塔修葺完工[N];海南日報;2010年

7 李春青;中國古代文論的永久魅力[N];人民日報;2009年

8 蘇桂寧;關(guān)注文化生成中的中國古代文論[N];文藝報;2001年

9 俞小石;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標志性轉(zhuǎn)折[N];文學報;2000年

10 記者 譚雪 通訊員 張英宗;臺灣B2B名企文筆天天網(wǎng)助陣廣交會[N];中國貿(mào)易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顏湘君;中國古代小說服飾描寫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2 程鎮(zhèn)海;對全球化語境下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若干問題的思考[D];復旦大學;2007年

3 歐宗啟;印度佛教中國化與中國古代文論的建構(gòu)[D];四川大學;2007年

4 王欣;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之形式主義批評[D];吉林大學;2008年

5 張紅運;唐代詩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麗潔;《妙法蓮華經(jīng)》的一乘思想及其文學特征[D];復旦大學;2005年

7 肖翠云;行走在文本與文化之間[D];蘇州大學;2006年

8 金兵;文學翻譯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現(xiàn)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9 陳靚;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雜糅性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10 蔡歡江;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文學史書寫[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湘豫;論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氣”[D];新疆大學;2010年

2 薛萍;梁啟超的“新學語”與中國古代文論的轉(zhuǎn)型[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魏向陽;俄國形式主義暨陌生化理論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于瀟嵩;王國維“新學語”與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紀軍妮;彰顯中國古代文論文本的特色思想[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6 朱梅花;白石詩的離散文學特征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7 張立忠;張恨水小說的市民文學特征[D];吉林大學;2004年

8 盧楠;當前對于“文學邊緣化”和文學地位的主要認識與思考[D];吉林大學;2008年

9 彭娟;論俄國形式主義的“陌生化”[D];武漢大學;2005年

10 蔡亞敏;論E.E.肯明斯詩歌中陌生化手法的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4490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24490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1d1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