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在路上”——以“在路上:中國青年藝術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評家論壇”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6-13 21:41
本文選題:在路上 + 提名展。 參考:《美術觀察》2015年03期
【摘要】:正回溯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不論是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畫會熱潮,還是85新潮美術運動,一直到今天的當代藝術現(xiàn)場,青年一直是當代藝術發(fā)展主要的引領和推動力量。然而只有今天,"青年"作為一個有著專門指涉的概念,被心照不宣、不約而同地應用到不同的藝術項目和批評文本中。這說明:今天的"青年"正在蘊藉著一股力量,而這股力量正在醞釀著的,也許正是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轉折。因此,本文所指涉的"青年"不單是普遍意義上和"新"有著同
[Abstract]:Back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whether it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upsurge of painting in 1970s, or the 85 new art movement, and to today's contemporary art scene, young people have been the main leading and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However, only today, "Youth" is a concept that has a special reference. It is unannounced and applied to different artistic and critical texts. This shows that today's "Youth" is holding a force, and this force is brewing, perhaps it is another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Therefore, the "Youth"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is not only in general and "new".
【作者單位】: 關山月美術館學術部;
【分類號】:J0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馮驥才;;散文是悟出來的[J];教師博覽;1997年10期
2 李檳;故鄉(xiāng)尋族的過客畫像——讀王彬彬的《死在路上》[J];文藝評論;1997年05期
3 胡小玲;;春,在路上……[J];美術教育研究;2014年08期
4 施康強;哀矜而勿喜[J];讀書;1994年08期
5 欣然;;在路上 2013年藝術北京[J];市場周刊(藝術財經(jīng));2013年04期
6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跨國攝影藝術機構Lumas藝術總監(jiān) 瓦爾特·凱勒;永遠在路上[N];中國文化報;2007年
2 記者 張春麗 整理;藝考季,在路上[N];光明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張悅;藝術背包客,,冒險,永遠在路上![N];中國藝術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許真學 通訊員 鞠加燕;王雩:生活中的林林總總都是在做“銷售”[N];中國婦女報;2010年
本文編號:20155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01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