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的藝術與靜的藝術——藝術本體新論
本文選題:藝術本體論 + 動的藝術 ; 參考:《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02期
【摘要】:從全局審視所有的藝術品——藝術家或非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用于審美需要的物質文化實體產(chǎn)品——的時候,人們對藝術品的解讀只有兩種方式,即有些藝術品以運動的形式被解讀,而有些藝術品則以靜態(tài)的形式被解讀;蛘哒f,前一種藝術品具有固定的先后解讀秩序,必須嚴格按照時間順序、遵從藝術品的構成秩序方可解讀,如文學、電影、電視、戲劇、音樂、舞蹈等;而后一種藝術品則以純粹的靜態(tài)形式被直觀,如繪畫、雕塑、攝影、建筑等。依據(jù)藝術品的構成秩序和解讀秩序將藝術品劃分為動的藝術和靜的藝術兩大類,標準清晰,更易被一般藝術接受者所掌握,而且這一標準也能夠揭示各種藝術品的本體特征,涵蓋力、統(tǒng)攝性強,所以我們傾向于按照這一分類標準構建新的藝術格局。
[Abstract]:When looking at all works of art-material and cultural products created by artists or non-artists for aesthetic purposes-there are only two ways to interpret works of art, that is, some works of art are interpreted in the form of movement. Some works of art are interpreted in static form. In other words, the former works of art have a fixed sequence of interpretation order, must be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rt, such as literature, film, television, drama, music, dance and so on; The latter art is visualized in a purely static form, such as painting, sculpture, photography, architecture, etc.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rt composition and the order of interpretation, the works of art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moving art and quiet art. The standard is clear and easy to be mastered by the general art recipients. Moreover, this standard can also reveal the Noumeno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works of art. Coverage is strong, so we tend to build a new art pattern according to this classification.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09BZX060)
【分類號】:J0-0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立新;;動的藝術與靜的藝術——藝術本體新論[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2期
2 朱國慶;藝術本體論[J];文藝評論;1986年06期
3 徐亮;再現(xiàn),表現(xiàn),還是顯現(xiàn)?——關于藝術本體論的一個探討[J];文藝研究;1987年05期
4 王岳川;;當代美學核心:藝術本體論[J];文學評論;1989年05期
5 王坤;生命的精神化[J];讀書;1995年04期
6 黃永健;;情與意:藝術本體論辨識[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吳永強;;現(xiàn)代視覺藝術與現(xiàn)代文學理論[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7年04期
8 馬貴中;;論藝術本體論的嬗變[J];大舞臺;2011年08期
9 魯明軍;;本體的兩面[J];畫刊;2009年09期
10 邢長東;;藝術真理問題的闡明:藝術本體論[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08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解芳;本體追問與精神突圍[N];文藝報;2006年
2 喬煥江;走向藝術經(jīng)驗的美學[N];文藝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邱家和;操縱當代藝術價格現(xiàn)象很少,,但很矚目[N];上海證券報;2007年
4 吳永強;當代藝術:在功利中沉淪[N];中國文化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永健;藝術文化論—藝術在文化價值系統(tǒng)中的位置[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楊ma偉;關注藝術終極視域[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靜;蘇珊·朗格的藝術本體論[D];武漢大學;2005年
3 段超;后現(xiàn)代主義視域中的身體政治批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洪剛;藝術·真理·理解[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5 孫海鳳;審美理解與藝術真理[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44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94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