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與梁實秋的莎劇翻譯對比研究
本文選題:朱生豪 + 梁實秋。 參考:《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年06期
【摘要】:朱生豪與梁實秋都是莎劇的主要譯者,但他們的翻譯思想不盡相同。本文采取譯劇版本對比研究的方法,通過對朱生豪與梁實秋的文學觀分析,指出了他們的翻譯思想與文學觀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即"文如其人,譯如其文"。本文認為,朱生豪追求"神韻",而梁實秋旨在"存真"。二者不同的翻譯思想和文學觀使各自的譯作產(chǎn)生了不同的審美取向。
[Abstract]:Zhu Shenghao and Liang Shiqiu are the main translators of Shakespeare Opera, but their translation thoughts are different. By analyzing Zhu Shenghao's and Liang Shiqiu's literary view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translation thoughts and literary views, that is, "the literature is the same as the others, and the translation is the same as the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Zhu Shenghao pursues "charm", while Liang Shiqiu aims to "preserve truth". Their different translation thoughts and literary views have resulted in different aesthetic orientations of their translations.
【作者單位】: 浙江機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人文學院;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人事處;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朱生豪的文學翻譯思想研究”(項目編號:10CWW004) 浙江省教育廳項目“朱生豪翻譯詩學研究”(項目編號:Y201122165)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046;H315.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柯飛;梁實秋談翻譯莎士比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允;楊家勤;;功能翻譯理論與魯迅翻譯思想[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陳麗;;“人性”與“存真”——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視界中梁實秋的譯莎活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3 吳來安;;文學翻譯策略形成的決定性因素[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4 王亞敏;;目的論視角下莎劇意象翻譯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高麗花;;《雅舍小品》熱成因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6 馮智強;;學者型翻譯家梁實秋翻譯思想研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侯靜;張慶艷;;《駱駝祥子》中歐化漢語句式解讀[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嚴曉江;;梁實秋譯莎的變通方法——以“民族文化符號”為例[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 何津;;從雙關(guān)效果看朱生豪《漢姆萊脫》的雙關(guān)翻譯[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10 冉秀;李明;;魯迅直譯觀及其形成原因[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水萍;古典主義在中國[D];暨南大學;2011年
2 張廣海;“革命文學”論爭與階級文學理論的興起[D];北京大學;2011年
3 代廷杰;探索“探索者”[D];山東大學;2011年
4 劉翼斌;概念隱喻翻譯的認知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方Q趾,
本文編號:19393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93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