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理論論文 >

大眾文化批判的“癥候解讀”對當代中國文論重建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6-11-25 08:57

  本文關鍵詞:大眾文化批判的“癥候解讀”對當代中國文論重建的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學 >> 大眾文化批判的“癥候解讀”對當代中國文論重建的啟示


中國社會科 學  2 0 1 5年 第 4期 

大眾 文化批 判的 “ 癥候解讀 ”   對 當代 中 國文 論 重 建 的 啟示 
文 放 

法蘭克福學派 的大眾文化批 判集 中于 2 0世 紀 4 O年代 ,以霍克海 默 、阿道 爾諾 

合著 的 《 啟蒙辯證法 》 ( 1 9 4 7 )一書 為標

志 ,其 中 《 文化 工業(yè) :作 為 大眾欺 騙 的啟 
蒙 》一文進一步論述 了 “ 文化工業(yè)” 的概念 ,其 中的批判 理論 上接本雅 明 ,下啟 馬  爾庫塞 ,成為法蘭克福學派 的核心理論之一 。然而 ,法 蘭克福 學派 的大眾 文化批 判  從一開始就受到質疑 ,被認 為是夸大其詞 和 闡釋過 度 ,以至于 它一再遭 到冷 遇 。那  么 ,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 的癥候何在呢?  



、

奧 斯 維 辛 之 后 寫 詩 是 野 蠻 的 

“ 大眾文化”在法蘭克福學派辭典 中是個負面詞 ,對于 “ 大眾文化” 的批判是法 
蘭克福學派學術研究 的一項重要 內容 。 “ 奧斯維辛 之后寫 詩是野蠻 的 ! ”阿道爾諾 這 


振聾發(fā)聵 的大聲疾呼表 明法蘭克福 學派對 于大眾 文化 的態(tài) 度 ,也透露 了這一 文化  法蘭克福學派 以美 國的流行文化 為直接 抨擊對 象 ,這 時該 學派成員 已流亡 美 國 

態(tài) 度 的深 層 原 因 。  

多年 ,對于美 國社會 已有相 當了解 ,但對于美 國的流行文 化始終 感到格 格不 入 。他 
們在這一 問題上所持 的否定立場主要基于兩點 :  


是他們所秉承 的歐洲傳統(tǒng)文 化與美 國流行 文化之 間存 在著 巨大 的落差 ,在德 

國古典歌劇 、交響樂 、芭蕾舞 以及文學經(jīng)典 中養(yǎng)成 的審美 趣 味 ,根 本無法 接受好 萊  塢 電影 、爵士樂 、百老匯歌舞 、電視肥皂劇 、廣播劇 等大眾娛 樂形式 ,他 們對 于大 
眾文化 的批判往往是在歐洲古典藝術 的高雅趣 味與美 國流行 文化 的通俗 情趣之 間發(fā)  生 的激烈碰撞 。在討論美 國的流行文化時 ,他 們常 流露 出鄙夷 和不屑 ,并 斥之 為粗 
野和低俗 。  

二是他們將大眾文化批判歸入 反對法西 斯 主義的范 疇。法蘭克福學 派逃離 納粹  的鐵幕后 ,來到傳說 的 “ 自由世界” 的美 國,卻發(fā) 現(xiàn)這里 并非 樂土 ,市 場權力 和技 

*   本 文 為國家 社 科 基 金 重 點項 目 “ 從 形 式 主 義 到 歷 史 主義一 一晚近 文 學 理論 ‘ 向外 轉 ’   的深層機 理探 究” ( 1 1 AZ W0 0 1 ) 和 江蘇 高校 優(yōu) 勢 學科 建 設 工 程資 助 項 目 ( P AP D) 的  
階段性 成果 。  

當代 中國文論 的反 思 與重建 

術 統(tǒng)治消泯 了 “ 民主" 、“ 自由”等 口號 的華 彩 ,廣告 暴力 的強制 并不亞 于希特 勒 的 
宣傳 機器對人 的精 神鉗制 。在法 蘭克福 學派看 來 ,,資本主 義一旦從 早期 的 自由主義  走 向晚期 的極權 主義 ,那就與法西 斯 主義 只有 一步 之遙 。資本 主義在經(jīng) 濟和政 治上  的極權傾 向原本就 胎息著法西斯 主義 的胚 芽 ,而這一 傾 向又往往 借助大眾 文化 表現(xiàn) 

出來 。以廣播 為例 ,在大眾文 化 的諸 多形 式 中 ,廣播是 后來居 上 ,其優(yōu) 勢在 于 ,它  既是市場 的代 言人 ,又是 國家 的喉舌 ,它既把 所有 文化 產(chǎn) 品都帶 人商業(yè) 領域 ,又變  成獨裁者 的話筒 ,“ 國家社會 主義者很清楚 ,如果說 出版 印刷可 以帶來 宗教 改革 ,那  么 ,無線 電廣播則完全可 以締造他們 的事業(yè)” 。 ① 因此 ,法蘭克福 學派認 為 ,大眾文 
化是極權 主義 的溫床 ,同時也是極權 主義 的附庸 ,極權社會 為它的成員制造 了苦難 ,   大眾文化卻 緊隨其后 、亦步亦趨 ,其 結果就是 釀成 一種 “ 總體性 制度” 或 “ 單 向度  社會” ,而這 正是法蘭克福學派對之予 以 “ 大拒絕” 的。   正是這 兩大心理落差 ,驅動法 蘭克福 學派 對于 大眾文 化與 文化工業(yè) 問題重 新做 

出考量 。作 為批 判理論 的具體運用 和真正嘗試 ,它凝定 了大眾文化批 判的 內涵 。   說到 “ 大眾文化”與 “ 文化工業(yè) ” ,人們往往提起一個 就會想起 另一個 ,但二者  又有根本 區(qū)別 ! 文化工業(yè)” 的概念最早是 霍克海默提 出的 ,而在他 和阿道爾諾合著  的 《 啟蒙辯證 法 》一書 中 ,這一概念 得到 了系統(tǒng) 論述 ,并與 “ 大眾 文化 ” 的概 念 區(qū)  別開來 。阿 道 爾諾 晚年 曾對此 事 進 行 過 回顧 ,其大 意 是 ,當 年將 “ 文 化工 業(yè) ” 與  “ 大眾文化 ”區(qū)分 開來是為 了避免誤解 ,即將 其與傳統(tǒng) 的從百姓 大眾 中 自發(fā)形成并廣  泛流傳 于民間的 “ 大眾文化”混 為一談 。文化 工業(yè) 為大 眾消 費而 制作 的產(chǎn) 品 ,往往 
是經(jīng)過精 心策 劃 、巧妙算計 而炮制 出來 的 ,是在 標準化 、格式 化 、通用化 的運作 過 

程抹平 了個 性 的 ,而經(jīng) 濟 、技術 、行 政力 量 則 是其 背 后 推 手 。阿多 諾 ( 即阿道 爾 
諾 ——筆者 注)表示 :“ 這成其為可 能 ,既是 由于 當代技術 的發(fā)展水平 ,也是 由于經(jīng) 

濟 的和行政 的集 中化 。 ”文化工業(yè)藉此 自上而下地整合 了它 的消費者 ,在這里 “ 大眾 
絕不是首要 的 ,而是次要 的 :他們是算計 的對 象 ,是機器 的附屬物 。顧 客不是上帝 ,  

不是文化產(chǎn) 品的主體 ,而是客體 ” 。 ② 因此 ,將 “ 文化 工業(yè)”稱為 “ 大眾文化 ”并不  合 適 ,需要有 一 個 合 適 的名 稱 來 取 而代 之 ,在 阿多 諾看 來 ,這個 合 適 的名稱 就 是 
“ 文化工業(yè) ” ?梢 ,“ 文化工業(yè) ”并非傳 統(tǒng) “ 大眾文化” 的當代形式 ,并非 當代版 的  “ 大眾文化 ” 。二 者的重大 區(qū)別在 于 :“ 文化工業(yè) ”則是工業(yè)社會 的產(chǎn) 物 、現(xiàn)代技術 的 

成果 ,是標準化 、同一性 的 ,是一種 “ 總體文化” 、“ 肯定文化 ”或 “ 單 面文化” 。而 
這正是法 蘭克福學派要大力抨擊 的 。  



霍 克海 默 、 阿道 爾諾 : 《 啟 蒙辯證法》 ,渠 敬 東 、曹 衛(wèi) 東 譯 ,上 海 :上 海人 民 出版 社 ,   2 0 0 3年 ,第 1 7 8頁。  

②  阿 多諾 :《 文 化工 業(yè)再 思考 》 , 陶東 風 等 主編 :《 文 化研 究》 第 1輯 ,天津 :天津 社 會科  學 出版 社 ,2 0 0 0年 ,第 1 9 8 —1 9 9頁。  
? 

1 6 3  ?  

中國社會 科學  2 0 1 5年第 4期 

二 、法 蘭 克福 學 派批 判 理 論 在 中 國 
法 蘭克福 學派 的批判 理論影 響中國學界 的時間大約在 2 O世紀 9 O年代初 ,徐崇 
溫 主編 的 “ 國外 馬 克 思 主 義 和 社 會 主 義 研 究 叢 書” ( 重 慶 出版 社 ) 的 出版 推 動 了這 一 

進程 ,其 中收人法蘭克福學派 的多種重要 著述 ,由于當時 國 內缺乏 國外馬克 思主義  的理論資源 ,所 以這些著述一度受到追捧 。此時 ,中國經(jīng)濟正經(jīng)歷 翻天覆地 的變化 ,  
計劃經(jīng)濟體制開始 向市場經(jīng)濟體 制轉化 ,隨之 引發(fā) 了當代 大眾文化 的遍地 開花 ,這 


前所未有 的巨變使得 中國學界猝 不及 防 ,面 臨著 兩個方 面 的尷尬 :一 是對 于市場 

經(jīng)濟背景下文化 的轉型缺乏心理準備 ,二是在 應對新 型 的當代 大眾文化 時缺乏 理論 

工具 。值此時勢 ,如果說 以往種種傳統(tǒng)理論 已不足 以應對 現(xiàn)實 和理論 的新變 ,那么  法蘭克福學派 的批判理論則被視為不 二 的選 擇 。法 蘭克福學 派對于商 品社會 中大眾 
文化 的判斷和評估幾乎是 中國學界 唯一 的思 想借鑒 和理論依 據(jù) ,于是 就 出現(xiàn) “ 人人 

爭說阿多諾” 、“ 人人爭說本雅明” 的熱鬧場面 。  
較早涉及于此 的是 陶東風和金元浦 , ① 他們在文 中逐一 引述霍克海 默 、阿多諾 、   本雅 明、馬爾庫塞等人 的著述 ,對于 中國剛 剛興起 的大眾 文化 的欲望泛 濫 、文化 快  餐 、速食 主義 、明星崇拜 等現(xiàn)象進行批 判 。 ②金元浦也 引述法蘭克福 學派關 于 “ 文化 

工業(yè)” 的批判理論 ,對于 中國市場經(jīng)濟起來 以后 復制 、包 裝 、推銷等 文化 工業(yè) 的運  作 ,對于文化工業(yè)與藝術 的悖 離所造成 的價 值危機 進行批 判 。 ③ 然而 時隔不 久 ,兩  位對 于大眾 文化與文化工業(yè) 的態(tài)度 卻發(fā)生 了 1 8 0 度 的翻轉 。金元浦轉而認 為 :“ 我國   文化 市場的建立 、發(fā) 育和文化產(chǎn)業(yè) 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歷史 必然性 和現(xiàn)實合理性 。 ” ④ 陶   東風第 一次明確對于法 蘭克福學派 的大眾 文化批 判 以及 國內學 者對其批 判話語 與范 

式 的套用和誤置表示異議 ,并 對 自己曾熱衷 于套 用法 蘭克福學 派 的理論來 批判 中國  
當代 的大眾 文化做 出 “ 自我檢討 ”和 “ 自我反省” ,他還提 出了 “ 慎用西方文化批 判 
理論 ”的 口號 。 ⑤ 與之相呼應且能說 明普遍情況 的是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據(jù) “ 中國知 網(wǎng)”   顯示 ,從 1 9 8 8年到 2 0 1 3年底這 2 0多年 間 ,以 “ 文化產(chǎn)業(yè)”為篇 名 的論 文為 1 1 5 5 8   篇 ,特別 是到 2 1世 紀呈 井 噴之狀 ,一 年 多時 間高 達近 2 0 0 0篇 。而 以 “ 文化 工業(yè) ”  

①  同期 持 類似觀 點 的還 有 張汝倫 、潘 知 常、尹 鴻等人 ,參 見 張 汝倫 《 論 大 眾 文 化》 (《 復  旦大 學 學報》 1 9 9 4年 第 3期 )、潘 知 常 《 文 化 工 業(yè) :美 學 面 臨 新 的挑 戰(zhàn)— — 當代 文 化  工業(yè) 的美 學 闡釋 之 一》 (《 文 藝評論 》1 9 9 4年 第 4期 )、尹 鴻 《 為人 文精 神 守望 :當代 
中國大眾 文化 批評 導論 》(《 天 津社 會科 學 》1 9 9 6年 第 2期) 等 。   ②  陶東 風 :《 欲 望 與沉 淪 : 當代大 眾 文化批 判 》 ,《 文 藝爭 鳴》1 9 9 3年 第 6期 。   ③ 金元 浦 :《 試論 當代 的 “ 文化 工業(yè)” 》 ,《 文 藝理論 研 究》1 9 9 4年 第 2期 。   ④  金元 浦 :《 文化 市場 與文 化產(chǎn) 業(yè) 的 當代發(fā) 展 》 ,《 社 會科 學戰(zhàn) 線》1 9 9 5年 第 6期 。  

⑤  陶東 風 :《 文化 批判 的批 判》 ,《 天 津社會 科 學》1 9 9 7 年 第 3期 。  
1   6 4 ?  

當代 中國文論 的反 思 與重建 

為篇名的論文從 1 9 9 4年至 2 0 1 3年底 ,則 只有 1 8 2篇 ,每年 發(fā)表 的論 文 不過 2 0篇 。  

由此可見 ,法 蘭克福 學派 的批判理論 在 當今市場經(jīng)濟勃興 的 中國遭到 了冷遇 。  
這一逆轉 與 2 0世紀 9 0年代 以來 國家關 于文化 工作 的大政方 針所 醞釀 的重大變  化有某種對應性 。1 9 9 2年春鄧小平 南方談話 為這一重大 變化按下 了啟動鈕 ,發(fā)展經(jīng)  濟 、解放生產(chǎn)力 、建立充滿生氣 和活力 的社會 主義 市場 經(jīng)濟 體制 ,這 一 主 旨為文化 

產(chǎn)業(yè)隆重登上 中國的歷史舞 臺拉開 了大幕 。隨后 ,國家先 后 出 臺了 《 關 于加快 發(fā)展  第 三產(chǎn)業(yè) 的決定 》 、《 中共 中央關 于制定 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 十個 五年計劃 的建議 》   等 ,其 中對 于文化 產(chǎn)業(yè)都給予 了高度 重視 。應 該說 ,上層 對于 文化產(chǎn) 業(yè) 的助推 可謂  緊鑼密鼓 ,幾乎每 次 中央全會都將之作 為重要議題 ,并適 時出臺相應 的決定和意見 。   而期間 ,文化部作 為政府主管部 門 ,在促 進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 的過程 中起 到 了牽頭作用 ,   各個地方政府 與 民間機構也紛紛根 據(jù)各 自特 點制訂 文化產(chǎn) 業(yè)發(fā)展 戰(zhàn) 略對 策并付 諸實 
施 ,高等學校也 積極參與其 中 ,擔 當 了重要 的角色 。  

但是 ,在 中國學界有一 種情 況值 得 注意 :2 O世紀 9 0 年 代 中后期對 于 法蘭 克!
學派批判理論 為前恭 后倨 ,但對 于大眾 文化 與文化 工業(yè) 則是前倨 后恭 。而直接 搬用  霍克海默 、阿多諾 、本雅 明、馬爾庫塞 等人 的某些 現(xiàn)成 結論 時 ,其 問題 在于得 其皮  毛而遺其骨血 。對 于法西斯 主義進 行 口誅筆伐 的沖動 已成 為法 蘭克福學 派批判 理論  的有機成分 ,成 為凝 結在其大眾 文化 與文化 工業(yè)概 念 中的 固有 內核 ,但 是在 我們不 

加鑒別和取舍 的搬用 中,這一點 已被 沖淡甚 至完全 被剝 離 了,剩 下 的只是法 蘭克!

學派對于商 品社會 的大眾文化 與文化 工業(yè) 似乎 出 自本 能的拒斥 了。因此 ,移植 過來 
的只是祛 除了具體 語境 的空洞抽象 的一般理念 。  
經(jīng)過這番 山重水復 的轉換 ,恰恰 留下 了一個 重大 的學術 問題 ,即所 謂 “ 文化產(chǎn) 

業(yè) ”與 “ 文化工業(yè) ”在使用上形成 了迥 然不 同的兩套話 語 系統(tǒng) 。所 謂 “ 文 化工 業(yè)” ,   主要與法蘭克 福 學派 的批 判 理論 有關 ,這包 括 其 中 的商 品化 、牟 利 、平 面 、復制 、   無 個性 、反藝術等特 點 ,這是 應該 予 以抵 制 ,也是 應該 進行批 判 的 ;所 謂 “ 文 化產(chǎn) 
業(yè)” ,主要是指與 當今 市場經(jīng)濟體制相關 ,與新 的經(jīng)濟增長點 、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直接相 

連 。商品經(jīng)濟與市場 經(jīng)濟 的發(fā)展 ,人們生 活水平 的提高 ,都 要求 對于 文化 產(chǎn)業(yè) 給予 
高度 重視和大力扶持 。就 目前情況 看 ,在 這兩個 概念 的使用 上普遍存 在著 混淆甚 至 

混 亂的情況 ,不利 于 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 與經(jīng) 濟社會 的發(fā)展 。這是需要 注意和修正 的。  

三 、大 眾 文 化 批 判 的 “ 癥 候 解 讀 " 與 中 國文 論 重 建 
“ 文化工業(yè)”一說 出 自霍 克海默 、阿道爾諾 的表述 ,最初是 由德文 寫成 ,用 的是  Ku l t u r i n d u s t r i e 一詞 。然 而 ,這一詞也 可譯成 “ 文化產(chǎn)業(yè) ” 。在英文 中,與之 可 以進 
行對應 的是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一 詞 ,它 可 以譯 成 “ 文化 工業(yè) ”和 “ 文化產(chǎn) 業(yè)”二 義 。  

總之 ,無論 是德文還是英 文 ,均無 后來譯 成 中文后那 么 明顯 的 E ̄ x , l ,甚 至歧義 。后 
? 

1 6 5  ?  

中國社會 科 學

2 0 1 5年 第 4期 

來 到 了中國,情況 就有些 復雜 。  

沒有誰 可 以否認 晚期 資本主義 在經(jīng)濟 、政 治乃 至文化上 有壟斷 和極 權傾 向 ,也 
沒有誰可以否認 法西斯 主義 的興起 有著 資本 主義極權 體制 的背景 ,但是將 資本 主義  社會條件下形成 的大眾文化 與文 化工業(yè) 統(tǒng)統(tǒng) 當作 法西斯 主義來 批判 ,那顯 然有失 分  寸 ,闡釋過度 了 。試舉一例說 明之 :  
廣告 變 成 了純粹 的 藝 術 ,戈培 爾就 很 有預 見 ,它把 廣 告 和 藝 術 結合 在 一起 :   為藝術而藝術 ( 1 ’ a r t   p o u r   l ’ a r t ) ,為 自己做 廣告 ,廣 告 就 是 社 會 權 力 的 純粹 表 

現(xiàn) !瓘V告和文化工業(yè)在技 術上和 經(jīng)濟上 融合 起 來 了。在這 兩種情 況下 ,在 

任何 地方我們都可 以看到 同樣 的事物 ,對 同一 個文化 產(chǎn)品的機械 重復 ,與 宣傳 
口號 的機 械 重 復 是 一模 一 樣 的 。 ① 

這段話 以廣告為樣本進行 分析 ,認 為在發(fā) 達 的工業(yè) 社會 ,廣 告與技術 、經(jīng)濟之  間形成 了一種合謀 ,從而達 到欺世 惑眾 的宣傳效 果 :一是 廣告制作 受到現(xiàn)代 技術 的  支撐 和工具邏輯 的支配 ,像工 業(yè) 生產(chǎn) 一樣 通 過流 水線 進行 批 量生 產(chǎn) ,采 用綜 合性 、   計劃性 的生產(chǎn)方式 ,而其產(chǎn) 品也就 突出地 表現(xiàn) 出機 械性 、裝 置性 和復制性 。二是 廣 

告 滲透著商 品邏輯 和市 場規(guī)律 ,它不擇手 段地采 取捧場 、迎合 、媚俗 、炫 惑等伎倆  來 推銷商品 ,用 明星形象 和流行 歌 曲來鼓 噪助 陣 。而通過 技術 和經(jīng)濟手段 達到 的宣  傳效果 ,又往往借助 于藝術 的名義 和媒體 的力 量得 到放大 。在霍 克海默 、阿道爾諾  看來 ,這 與當年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 的行 徑簡 直如 出一轍 。文學亦 復如此 ,在商 品  社會 中 ,文學也被用于廣告制作 ,而其本身卻 被割裂 開來 :“ 在 特定 的文學 作 品里 ,  
任何與事件無關 的事物 ,都會被 當作不清 楚或 形而 上學 的東西 而被丟掉 。然而 ,這  樣一來 ,詞語 ,這種今 天看來 沒有 任何 意義 的符 號 ,便 與事 物之 間建立起 了非 常穩(wěn)  定 的關 系 ,以至于變成一種僵化 的程式 。 ”就是說 ,在廣告 中,文學本 身的深度 意義  被拋棄 ,只是 以喪失 意義的語詞 符號 與商 品形 成穩(wěn)定 的關 系 ,這就使得 原本充滿 生 

氣 的活物變成 了僵死 的程式 。而這種抽象化 的語詞符號也成 為納粹思想 的載體 ,“ 球  隊里 的左前衛(wèi) 、黑衫黨 的黨員 、希特 勒青年 軍 的成 員 ,如此 等等 ,都不過 是一些 名  字而 已” 。 ② 這就將商品社會 的廣告運作及其相關聯(lián) 的經(jīng)濟 、技 術 、文學 、藝術 、媒  體 等統(tǒng)統(tǒng)視 為法西斯 主義的宣傳 工具 和思想 載體 ,但這 一估價 不僅與西 方發(fā)達社 會 
的狀況不符 ,也 與當今 中國市場經(jīng)濟 和商 品社 會 的現(xiàn)狀云 泥殊路 。法 蘭克福學 派 的  以上 “ 癥候 ” ,在后來頗受人詬病 。   這里要 提及 阿爾都塞 的 “ 癥候解讀 ”理論 。阿爾都 塞在 馬克思 的經(jīng)濟 學著述 中  發(fā)現(xiàn) ,馬克思對 于英 國古典政 治經(jīng) 濟學 采用的是一種 “ 癥候 解讀” 。與平常 的直接 閱  讀不 同 ,“ 癥候解 讀 ”是一 種反 思性 閱讀 ,它要從 閱讀 的文本 中解 讀 出空 白、缺 失 

①  霍克 海默 、 阿道 爾諾 :《 啟蒙辯 證 法》 ,第 1 8 2頁。   ②  霍克 海默 、 阿道 爾諾 :《 啟蒙 辯證 法》 ,第 1 8 3頁。  
? 

1 6 6  ?  

當代 中 國文論 的反 思與 重建 

來 。這些文本 似乎表現(xiàn)為沉 默和失語 ,其實是有 意無 意地隱匿 了 自身 的漏洞 和不 足 ,  
譬如斯 密和李嘉 圖關 于利 潤 、地租和利息 的討論 ,就 隱匿 了其經(jīng) 濟學說 中對 于 “ ! 余價值 ”的遺漏和缺失 ,從 而模糊 了資本 主義剝 削 的本質 。 ①而馬克思 正是在發(fā) 現(xiàn)這 


“ 癥候 ” 的基礎上 ,在 《 資本論 》中創(chuàng) 建 了 “ 剩余 價值 ”理論 ,深 刻揭示 了資本 

主義的剝削本質 ,進 而建立 了馬克思 主義 的政 治 經(jīng)濟學 。這就 對 “ 癥 候解 讀”作 了  
絕 妙 的演示 。因此 ,“ 癥候解讀 ”也是 一種 生產(chǎn)性 閱讀 ,它 是從 以往理論 的 “ 癥 候"  
中生 產(chǎn) 出正 確 的答 案 來 。  

有跡象表 明 ,法 蘭克福學派在 激烈 地批判 文化工 業(yè) 時 ,對 于文 化工業(yè) 所倚 重 的  技術 的合理性也并非 視若無睹 ,對 于文 化工業(yè) 潛在 的批判 性 、對抗 性 和救贖功 能還 

是有 所肯定 的 。他們 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文 化工業(yè) 擁有 技術帶來 的優(yōu) 點 ,文 化工業(yè) 的主 流之 中  
隱含著一種批判 的潛力 。 ② 另一情況也足 夠說 明問題 ,霍 克海 默和 阿道爾諾 在 1 9 4 4   年 《 啟蒙辯證法 》的油印本 中說過一 句話 ,后來在 出版 時又刪 去了 ,那就是 :“ 很早  以前就寫過一些 擴展 的片斷 ,它們 還有待最 后 的編輯 。在這些 片 斷 中 ,我 們 主要探 

討 的是大眾文化 中的積極方 面。 " ③ 此事雖未見其詳 ,但在 肯定大眾 文化方 面 ,他們 
留下 的這種空 白和缺環(huán)是耐人尋 味的 ,為對其進行 “ 癥候解讀 ”恰恰 提供 了可能性 。  

對于法蘭克福 學派批判理論所作 的 “ 癥候解讀” ,使我們獲得一 種認 識 :它作為 


種思想資源仍 有價值和意義 ,但用來 切割 現(xiàn)實 問題則值 得深 思 ,尤其 是面對 中國  

的問題更是如此 。因為 中國的情 況遠 比想象 的復雜 和特殊 ,我們 要 突破 以往 的思想 
局限和理論誤 區(qū) ,從 中國的問題 意識 出發(fā)解 決 中國 的問題 ,尤其 是對 中國當下文化  產(chǎn)業(yè)與大眾文 化 的正面意義 給予 充分 的估價 。這也啟 發(fā)我們 對 中國當代 文論 的重建  形 成反思 :如將 國外 的理 論 不加 鑒 別 和 選 擇地 套 用 到 當今 中國這 一 變換 了 的 “ 場  所” ,用法蘭克福 學派 的 “ 視野 ”去衡 量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 的文學實踐和文學  經(jīng)驗 ,那就勢必 陷人有學者所批評 的 “ 強制 闡釋” 的誤 區(qū) 。 ( 壘 )  

中國文學 理論 話語 的建構 可 以利用 的資源甚 多 ,但是 ,這些 資源 的整合 又不 能  是無序 的 ,必須 有其規(guī)律 、核心 、特定模 式 。換 言之 ,應該 突破 西方 ,立 足 于 中國  和 當代 ,尤其是要 立足于 當下轉 型期 的中國現(xiàn)實發(fā) 展 ,而 在學術 上與 中國當代現(xiàn) 實 
發(fā)展 相匹配 的 ,則是 精神層 面的新 格局 。這一新 格 局大致 由思 維水 平 、價值觀 念 和  中 國特色三個方 面構成 ,它們?yōu)?中 國文 學理論話 語融 匯古今 中外話 語 資源而進 行有 

①  阿爾都 塞 、 巴厘 巴爾 : 《 讀 < 資 本論 >》 ,李 其慶 等譯 ,北 京 : 中央 編 譯 出版 社 ,2 0 0 1  
年 ,第 9 9頁 。  

②  參 見 馬 丁 ? 杰 :《 法 蘭 克 福 學派 的 宗師— — 阿道 爾諾 》 ,胡 湘譯 ,長 沙 :湖 南 人 民 出版 
社 ,1 9 8 8年 ,第 1 5 8 —1 5 9頁 。  

③  羅爾夫 ?魏格 豪斯 :《 法蘭 克福 學 派 :歷 史、理 論 及 政 治 影 響》 上 冊 ,孟登 迎 等譯 ,上 
海 :上 海人 民 出版 社 ,2 0 1 0年 ,第 4 2 6頁。   ④  張 江 :《 強制 闡釋論 》 ,《 文學評論 》2 0 1 4年 第 6期 。  
? 

1   67  ?  

中國社會 科 學  2 0 1 5年 第 4期 

效建構提供 了必要 的平 臺 。能夠躋 身于這 一平 臺且 切近 文學作 品實際和符合 學術話  語規(guī) 范的 ,則有可能加入 中國文學 理論話語建構 的進程 。   文學是一 種 “ 文本 間文本 ” ,一 種 “ 結構 間結構 ” ,一 種 “ 話 語 間話語 ” ,它是  依 據(jù)不 同文本 、結 構 、話語 之 間 的交 互 關 系而 確證 自身 。 因此 ,文 學 理論 的工 作 

是 “ 闡釋 ”而不僅 僅是 “ 說 明” ! 說 明”只是 持 純 客觀 的態(tài)度 進行 陳述 顯 明 ;而  “ 闡釋”則 離不開 事物 間錯 綜復雜 的交互關 系 ,特別 重視事 物 的背 景和語 境 ,它總 
是 在精神 與物質 、歷史與 現(xiàn)實 、人 與社 會 之 間 的多 重交 互關 系 中闡發(fā) 事 物 。文 學 

理論 對 于文 學作 品的 闡釋 總是 “ 瞻前顧 后 ” 、“ 左 顧 右盼 ” ,而 不 是 “ 自說 白話 ” 、  
“自言 自語 ” 的。進 而言之 ,在文學 理論 中普 遍存在 著 “ 闡釋循 環(huán) ” 的現(xiàn) 象 。這 種 

循環(huán) 轉注現(xiàn)象 是 自然科 學 的大忌 ,但卻 是 人 文學 科 的 常規(guī) 。原 因在 于 ,在人 文 學 
科 中任何研 究都是從 先人 之見 開始 的 ,當然這 種 先人 之 見 的形 成 ,必須 有 以往 的  經(jīng) 驗積 累墊底 ,有 大量 的前期 工 作在 先 ,否 則 就缺 乏合 理 性 ,就 是不 可取 的 。因  此對 于文學 理論來說 ,“ 闡釋循環(huán) ”是否具有 正確性 和有效 性 ,不在全 然棄 絕先 人  之見 ,而在讓 合理 的先人之 見 入主 其 中。而合 理 的先 人 之見 的鑄 成 ,取 決 于豐 富  厚實 的經(jīng)驗積 累和學術 準 備 ,要 做 到這 一 點 ,還有 待 于 長期 的社 會 實 踐 、審美 實  踐和理 論修養(yǎng) 。   總 之 ,所 謂 “ 間性” 、“ 互性”或 “ 交 互 性 ” 作 為 常用 話 語 甚 至 熱 門話 語 ,  

被 當今 文 學理 論 所接 納 和融 合 ,應 該 說 它 具 備 了躋 身 于 中 國文 學 理 論 話 語 建 構 
的學 術 平 臺 的基 本條 件 。首 先 ,這 一 概 念 顯 示 了思 維 水 平 上 的 明顯 提 升 ,體 現(xiàn)  了對 于事 物之 間的交 互關 系 的確認 ,在思 維 方式 上 超 越 了那種 將 事 物看 成 靜 止 、  

封 閉 、孤 立 的存 在 的傳 統(tǒng)觀 念 ,從 形 而上 學 的分 析 思 維 向現(xiàn)代 辯 證 思維 上 升 了 。  
其 次 ,這一 概 念 倡導 在 事 物 的 交 互關 系 、雙 向互 動 、異 質 結 構 、參 照 系統(tǒng) 中來 

看待 文 學 ,謀 求 文學 理論 的 多元 互補 和 多邊 對 話 ,恰 恰 符 合 “ 跨 越 邊 界 、填 平  鴻 溝” 的時 代 風 尚 ,而 這 一 切 都 通 往 交 流 、溝 通 、合 作 、會 通 、開 放 、寬 松 、   包 容 、和諧 等 當今 時 代被 普 遍 接 受 的價 值 觀 念 。最 后 ,這 一 概 念 能 夠 在 中 國本  土 的文 學創(chuàng) 作 和 文學 理論 中 尋得 其 淵 源 ,盡 管 它 在 國外 現(xiàn) 代 理 論 學 術 中得 到分 
析 和厘定 ,使 用 的是 現(xiàn)代 語 詞 的表 達 方 式 ,但 其 精氣 神 終 究 融 貫 著 中 國文 學 的  民族 特 色 和 民族氣 派 。  

進而言之 ,中國文學理論話 語 的建構在操 作層 面上還有 兩個具 體要求 。一 是必 
須切 近 中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 實際和作 品現(xiàn)象 ,文 學理論話 語說 到底仍然 是文學創(chuàng) 作 、文 

學作 品的話語 ,只不過經(jīng)過 了理性 的提煉 和抽象 而 已 ,源 與流 、本 與末 的關 系是 清 
楚 的 。不 言而喻 ,中國文學理論話 語 的建 構也必 須密切 結合 中國文學 創(chuàng)作和作 品 的  實際 。二是 中國文學理論話語 的建 構必須符合 中國學術話 語 的通用規(guī) 范 ,所謂 “ 間  性” 、“ 互 性”或 “ 交互性 ”仍存 在這樣 的問題 ,該 詞譯 自英語 的前綴 詞 i n t e r ,意為 

“ 在 ……之 間” ,“ 互 ……” ,它必 須與某 個 主體 詞相 連接才有 意義 ,單 獨使用不 成其 
? 

1   6 R  ?  

當代 中 國文論 的反 思 與重建 

為 “ 性” 。與此相關 ,所 謂 “ 間性” 、“ 互性 ”并 不符合 中國人說話 的習慣 ,更 容易被  學 界接納和使用 的可能是 “ 交互 性 ”一 詞 ,佐 證 是 王 國維早 在 1 9 0 4年 就使 用 過該  詞 ,其 《 汗德之 知識 論 》一文在譯介康德 ( 即汗德 )提 出 的十二個 悟性 ( 知性 )范  疇之 中就有 “ 交 互性 ”這 一詞 語 。 因此 今 天使 用 “ 文 本 間交 互 性” 、 “ 主體 間交 互  性” 、“ 話語 間交互性 ”、“ 文化 間交互性 ”等說法應是情 理之 中的 。這足 以證 明,對  于 中國學術話語 的通用規(guī)范表示尊重 ,也是 中國文學理論話語 的建 構的一個要義 。   [ 責任編輯 :王兆勝]  

世 界 詩 學 的構 想 
王  寧 

伴 隨著全 球化在文化上 的進程 ,“ 世界文學”近年來 已成 為 國際人文學科 的又一 
熱 門話 題 。當 年 ,歌 德 之 所 以提 出 “ 世 界 文 學 ” 的 構 想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為 他 讀 了 

包括 中國文學在 內的一些非西方 文學作 品后 ,受 到極 大 的啟發(fā) 。同理 ,中國的文學 

理論也 曾對 西方學者 的比較詩學 理論 建構產(chǎn) 生過 較大影 響 ,只不過絕 大多數(shù) 主流 的 
西方文學 理論 家對此卻全然不 知 ,或拒不 承認 。今 天 ,世 界 文學 已成為 一種 審美 現(xiàn) 

實 的情況 下 ,文學理論也進人一個 “ 后理論 時代 ” 。 ① “ 后理 論 時代” 的來 臨使 原先 
被壓抑在 邊緣的一些 理論 話語 步 人前 臺 ,也打破 了西方 中心 主義一 統(tǒng)天 下 的格 局 ,   使得來 自小 民族或非西方學者得 以與西方乃至 國際同行 在 同一層次進行平等 的對話 。   因此 ,我們完全可 以基 于 “ 世 界文學 "這一 概念建 構一 種更具 現(xiàn)實性 和實用 性 的世 
界詩學 。  



、

從 比較 詩 學 、認 知詩 學 到世 界 詩 學 

由于文化研究 的沖擊 ,當下談論 含有諸 多 審美 元 素 的詩 學早被認 為是一 種 奢侈  品。人們 或許會認為 ,在文 化研究 大行 其道 、文學理論 江河 日下 的情形 下 ,文學 面 

*   本文為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 目 “ 馬克思主義 與世界文學研 究” ( 1 4 Z D B 0 8 2 )的 階段性成果 。  

①  關 于 “ 后 理論 時代” 的特 征 , 可參 照王 寧 的相 關著 述 ,如 《“ 后理 論 時代 ” 的文學 與文  化研 究 》( 北 京 :北 京大 學 出版社 ,2 0 0 9年 ) 。  
? 

1 6 9  ?  



  本文關鍵詞:大眾文化批判的“癥候解讀”對當代中國文論重建的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163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9163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273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