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學科意識與理論邏輯——對董學文文學理論思想的一種理解
本文選題:文學理論史 +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 參考:《文藝理論與批評》2013年04期
【摘要】:正在中國當代文學理論領域,董學文先生是思想深刻、建樹豐碩的理論大家。他眾多的著作,幾乎都是在梳理、界定、闡述文學理論的基本問題、基本方法和學科體系,澄清遮蔽或扭曲它們的迷障,許多時候他甚至"與荒涼和冷落對話",①在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的"泥濘的坦途"上,"帶著清醒的學派意識和學科建設意識,以一種始終如一的理論定力和鮮明的理論指向,實踐著對理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y , Mr . Dong Xuewen is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 and well - established theories . He has many works , almost all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g , defining and elaborating the basic problems , basic methods and disciplinary systems of literary theories .
【作者單位】: 曲靖師范學院人文學院;
【分類號】:I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學文,金永兵;文學理論科學性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2 董學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理論進程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3 翟泰豐;觀念與物質(zhì)——評董學文的《文藝學當代形態(tài)論》[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王德穎;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和文藝學當代形態(tài)建設——兼評《走向當代形態(tài)的文藝學》[J];東岳論叢;1990年06期
5 金永兵;文學理論科學學派的構建——董學文教授學術思想評介[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4年05期
6 董學文;;文學理論研究的現(xiàn)狀、問題與趨勢[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0年11期
7 李萬武;;文學理論的學科危機與學術創(chuàng)新——兼評董學文著《文學理論學導論》[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張永剛;;文學理論:走向文學實踐的可能及方式——對當前中國文學理論一種吁求的內(nèi)在解讀[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9年03期
9 李龍;;評董學文《文學理論學導論》[J];文學評論;2006年01期
10 金永兵;;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反思與建設——董學文文藝思想與他的時代命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永兵;鄧韻娜;;新時期30年我國文學理論流派的萌芽與雛形[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王彥霞;文學理論的科學性辨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柴瑜;;對我國文學理論重構的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11期
4 李樹榕,孫耀華;理論理想主義者的現(xiàn)實開拓——評董學文教授的治學風格[J];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5 蓋生;;能在 能知 能言——文學理論科學性的價值論敘述[J];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6 董學文;;文學理論史反思研究的意義[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7年05期
7 甘鋒;;試論文藝學的科學性[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綜合版);2007年04期
8 翁禮明;重建中國文論話語述評[J];江漢論壇;2005年09期
9 季水河;;當代形態(tài)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的建構實踐與歷史反思——論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6年02期
10 杜吉剛;;非實踐性:新時期文學理論建設的主導性品格[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杜吉剛;;非實踐性:新時期文學理論建設的主導性品格[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自雄;文學本質(zhì)觀:歷史審視與當代重建[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定清;馬克思恩格斯文藝思想與歐洲文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源;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與中國新時期小說[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葉虎;20世紀后期中國文學思潮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高迎剛;馬一浮詩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6 劉雪松;世紀之交的文學批評新潮[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麗;論新時期我國社會歷史批評的轉(zhuǎn)型[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晉媛;文藝為人民服務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3 羅頌華;現(xiàn)實主義批評語境下的邊緣批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朱履驊;后殖民批評在中國[D];蘇州大學;2003年
5 郭敏;隱蔽的成規(guī)[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王漪瀾;張力化的處境與處境中的張力[D];南昌大學;2007年
7 周偉平;董學文文藝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8 彭海云;從“審美反映論”到“綜合創(chuàng)新論”[D];南昌大學;2008年
9 李耀威;一九九六中國文學理論新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娟;在探索中前進[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泰豐;觀念與物質(zhì)——評董學文的《文藝學當代形態(tài)論》[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王德穎;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和文藝學當代形態(tài)建設——兼評《走向當代形態(tài)的文藝學》[J];東岳論叢;1990年06期
3 Γ.波斯佩洛夫 ,立早;文藝學的科學性[J];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08期
4 金永兵;文學理論科學學派的構建——董學文教授學術思想評介[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4年05期
5 譚好哲;尋求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文藝學建設的理論思考[J];齊魯學刊;1996年01期
6 習近平;;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J];求是;2010年07期
7 宋偉;;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哲學基礎及其當代理解——關于“實踐存在論美學”論爭的論爭[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李心峰;移動思維 別有洞天——評董學文《文學理論學導論》[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5年02期
9 吳炫;;當前文藝學論爭中的若干理論問題[J];文學評論;2008年04期
10 葉舒憲;;本土文化自覺與“文學”、“文學史”觀反思——西方知識范式對中國本土的創(chuàng)新與誤導[J];文學評論;2008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董學文 金風;[N];人民日報;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虹;;文學理論的學理性與寄生性[J];文學評論;2007年04期
2 康序;;說說文學亞理論[J];文學評論;1987年03期
3 翟泰豐;;一部值得一讀的文藝理論著作——讀《文藝學當代形態(tài)論》[J];求是;2007年19期
4 凌建英;文學理論教學是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重要內(nèi)容[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5 李益蓀;關于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一些思考[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董學文;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當代形態(tài)論綱[J];文藝研究;1988年02期
7 李衍柱;世紀之交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J];文史哲;1996年01期
8 紀今,南翔;完善體系建構 實現(xiàn)綜合創(chuàng)新——面向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理論研討會討論綜述[J];河北學刊;2000年03期
9 張偉;;關于文藝學創(chuàng)新問題的理論反思[J];文學評論;2010年01期
10 李衍柱;;關于建構當代形態(tài)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幾點思考[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忠翼;鄒正昌;;開展健康的文藝批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8年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馬至融;;歷史在堅定地選擇——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八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93年
3 趙勇;;文化批評: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論80年代以來文學批評的三次轉(zhuǎn)型[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8年年會論文集[C];1998年
4 黃浩;;從“第三種批評”到第四種批評——關于“簡單批評”的說明[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5 申載春;;影視時代的文學批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6 張勝冰;;批評家的角色問題[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高楠;;走向解釋的文學批評[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孫媛;;困頓中的求索——重提“美學的歷史的”批評標準[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8年年會論文集[C];1998年
9 李樹榕;;方法:在批評標準與批評實踐之間[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10 聶珍釗;;序言:文學倫理學批評[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永兵;文學理論史的書寫方式[N];文藝報;2004年
2 韓宇宏;文學批評的“九多九少”[N];光明日報;2003年
3 張濤甫;微博時代,專業(yè)批評如何作為[N];文匯報;2011年
4 解璽璋;80后寫作挑戰(zhàn)文學批評[N];北京日報;2004年
5 鄭正;文學批評怎么能這樣寫[N];重慶商報;2000年
6 張立國;文學批評之前瞻[N];河北日報;2001年
7 秦 俑;文學批評的德性[N];陜西日報;2003年
8 吳亮 楊揚;或前或后:文學批評的位置[N];文學報;2003年
9 范玉剛;文學批評失落了什么[N];學習時報;2004年
10 劉士杰;文學批評的無奈[N];北京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慧平;文學批評的存在方式[D];復旦大學;2003年
2 孫輝;批評的文化之路——20世紀末以來文學批評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3 徐曙海;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中國形態(tài)[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杜瑞華;弗洛伊德與文學批評[D];蘇州大學;2008年
5 劉進;文學與“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學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劉海麗;弗萊文學人類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陳粵;解構與“誤差”[D];吉林大學;2008年
8 汪軍;魏晉南北朝的藝術批評[D];東南大學;2005年
9 王諾;歐美生態(tài)批評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安佰鴻;理查德·羅蒂的文化觀念和文學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春雷;試論審美經(jīng)驗在文學批評中的意義[D];廈門大學;2002年
2 藍愛國;當代文學批評:多維視野中的身份意識[D];中南大學;2005年
3 李玲玲;互文性理論與文學批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樊義紅;作為批評形態(tài)的文學論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麗;論認識論與體驗論相融合的文學批評理論體系[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6 李定青;癥候式閱讀與文學批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謝鵬;生態(tài)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及其在中國的接受[D];湘潭大學;2005年
8 盧鳳平;生態(tài)女性主義理論視野與文學批評[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曄;對“理論的批評化”和“批評的理論化”爭論的反思[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趙勇賓;文學與法律的對話[D];山東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779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777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