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理論論文 >

翻譯適應選擇論視角下的《浮生六記》英譯本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3-19 03:13

  本文選題:適應 切入點:選擇 出處:《蘭州交通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翻譯適應選擇論”是詮釋翻譯活動和翻譯現(xiàn)象的一個嶄新的視角,是生態(tài)翻譯學建立的基礎。翻譯適應選擇論把翻譯定義為:“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活動”。簡單的說就是譯者的適應加上譯者的選擇。這里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指的是原文、原語和譯語所呈現(xiàn)的世界,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lián)互動的整體。這個定義表明了翻譯活動中無論是“適應”還是“選擇”,都是由“譯者”完成的;適應——是譯者的選擇性適應;選擇——是譯者的適應性選擇;譯者集適應與選擇于一身。譯者的適應和選擇包括對“需要”、“能力”與“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選擇。 本文以翻譯適應選擇論為理論框架,研究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旨在說明譯者林語堂對翻譯文本《浮生六記》及翻譯策略的選擇取決于其對“需要”、“能力”與“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和選擇。 根據(jù)理論,譯本的產(chǎn)生過程分為兩個階段:自然選擇譯者和自然選擇譯本,即譯本選擇階段和翻譯(重構)階段。在譯者對譯本的適應選擇階段,譯者適應的是西方世界對中國文化的渴求以及他自身的生活態(tài)度和個人興趣。該部分探討了譯者林語堂對外部需要及其內在需要的適應/選擇。二十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國文學處在轉型階段,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翻譯者從事著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的工作,以此期望改進中國的語言和文學。同時,歷經(jīng)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工業(yè)革命及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的西方世界的人們,意欲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哲學中尋求治療現(xiàn)代文明病根的藥方。然而,作為一個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林語堂非常關注西方世界的需要,主要致力于漢英翻譯。當時他選擇去翻譯《浮生六記》,主要是向西方的人們介紹中國文化,再加上《浮生六記》所反映出的中國文人的處世哲學、性格氣質符合他的性情和自身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也滿足了他當時特定心理狀態(tài)及其自我表達、尋求宣泄的內在心理需求。該部分接著論述了譯者林語堂對其能力的適應選擇。根據(jù)翻譯適應選擇論,譯者總是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選擇那些與自己能力相適應的作品去翻譯,提高譯品“整合適應選擇度”。該能力包括譯者的雙語能力、雙文化能力,及其在譯語中保留原文文學風格的能力。該部分首先探討了《浮生六記》的文體特征與其文學觀的契合之處。林語堂提倡“閑適”文體和“性靈”文學;《浮生六記》具有明顯的“閑適文體”特征,并且頗具“性靈”作品之風格。選擇翻譯《浮生六記》是林語堂對其能力的適應/選擇。該部分解決了為何林語堂選擇翻譯《浮生六記》這一特定文本的問題。隨之介紹了林語堂的雙語及雙文化能力。最后闡述譯者林語堂對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選擇。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包括原文,原語及譯語系統(tǒng)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均可納入語言、文化、交際等不同的維度。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在多維度地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基礎上,做出與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相適應的不同選擇,即所謂“適應性選擇”。.本文選取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分析林語堂英譯表情類文本《浮生六記》過程中的適應和選擇。林語堂認為文章之美,,不在質而在體;體之問題為藝術之中心問題。因此,在語言維上,在句式層面上,古漢語和現(xiàn)代英語差異很大,無法保留原文的句式。出于對譯文讀者的責任,林語堂盡量遵循英語的句法準則。林語堂深諳東西文化,能非常熟練地駕馭漢英兩種文字,在文化維上,自如地運用歸化和異化。運用歸化,使譯文語言文體自然流暢,縮減了譯文讀者對原文的陌生感。同時,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譯文讀者對文化異質的期待,林語堂也兼用了異化方法。 論文最后為結論,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意義,并對未來林語堂翻譯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研究從譯者的適應/選擇角度,全面分析了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的全過程,較全面地解決了林語堂為何選擇該文本及如何翻譯該文本的問題。另一方面,本研究作為一個案,可證明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可行性。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吳遠慶;李潔平;;從《雨中的貓》的翻譯看譯者的角色——基于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王兆勝;林語堂與沈復[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7期

3 胡庚申;;從術語看譯論——翻譯適應選擇論概觀[J];上海翻譯;2008年02期

4 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譯學研究的“跨科際整合”[J];上海翻譯;2009年02期

5 李亞舒;黃忠廉;;別開生面的理論建構——讀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J];外語教學;2005年06期

6 劉云虹,許鈞;一部具有探索精神的譯學新著——《翻譯適應選擇論》評析[J];中國翻譯;2004年06期

7 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年06期



本文編號:16325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6325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d7c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