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翻譯的生態(tài)視角分析
本文關鍵詞: 毛澤東詩詞 翻譯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態(tài)結構 生態(tài)功能 出處:《東南學術》2013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毛澤東詩詞翻譯進行生態(tài)視角分析可以對毛澤東詩詞翻譯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譯者需要適應文化語言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選擇符合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毛澤東詩詞譯文。生態(tài)結構方面,毛澤東詩詞翻譯具有豐富的生物成分結構(包括譯者、譯語讀者和研究者)和非生物成分結構(包括譯語語種、譯文文本和譯文傳播)。生態(tài)功能方面,毛澤東詩詞翻譯既有其內部功能(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各自的功能),又具有其外部功能(包括政治服務功能和文化傳播功能)。
[Abstract]: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analysis of Mao Zedong's poetry translation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Mao Zedong's poetry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anslators need to adapt to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o-polit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ecological structure, Mao Zedong poetry translation has a rich biological composition (including translators). The translation of Mao Zedong's poems has its own internal functions (including producers) and non-biological components (including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text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translated text)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and researchers. Consumers and decomposers have their own functions, including political service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單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南華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毛澤東詩詞翻譯研究”(項目編號:2010YBA066) 南華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中國詩詞翻譯”(項目編號:2012XYB20)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來,國內外不斷有學者對翻譯與生態(tài)進行了研究。國外Katan對翻譯生態(tài)文化進行了明確的分類①,Cronin在Translation and Globalization一書中首次明確提出“翻譯生態(tài)學”(translation ecology)這一概念②。國內胡庚申教授以達爾文“適應/選擇”學說的基本原理和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安吉;;中國出版的毛澤東詩詞外文譯本[J];出版史料;2003年04期
2 楊建民;葉君健、錢鐘書主譯毛澤東詩詞[J];福建黨史月刊;2004年04期
3 李正栓;陶沙;;國外毛澤東詩詞英譯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鄭詩鼎;文化語境與漢詩英譯──兼評辜正坤《英漢對照韻譯毛澤東詩詞》[J];海南師院學報;1998年04期
5 劉明東;;翻譯選擇的政治思辨[J];外語學刊;2010年01期
6 劉明東;何曉斕;;翻譯對跨文化傳播的影響[J];外語學刊;2011年02期
7 胡庚申;;翻譯生態(tài)vs自然生態(tài):關聯(lián)性、類似性、同構性[J];上海翻譯;2010年04期
8 方夢之;;論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J];上海翻譯;2011年01期
9 沙先貴;詩卷長留天地間——毛澤東詩詞散論[J];黔南民族師專學報;1994年02期
10 竹內實;;我與毛澤東[J];書摘;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遠慶;李潔平;;從《雨中的貓》的翻譯看譯者的角色——基于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朱慧芬;;生態(tài)翻譯理論視域下的“老字號”英譯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王麗萍;;從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看電影《非誠勿擾》的片名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袁素平;;生態(tài)翻譯學視域下的魯迅譯介活動[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欣妍妍;;生態(tài)翻譯中的雙重解構性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魏紅;;適應與選擇,競爭與共存——探析《尤利西斯》兩個中譯本[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肖婷;;從翻譯適應選擇論看林語堂《浮生六記》英譯本中文化信息的傳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8 黃焰結;;翻譯研究的“轉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7期
9 李潔平;吳遠慶;;“譯者的隱身”到“譯者的彰顯”——從海明威《雨中的貓》的翻譯看歸化異化策略的選擇[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谷峰;;翻譯中的選擇性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翻譯適應選擇論視域下魯迅早期科學譯著的選材與翻譯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呂綺鋒;;翻譯活動之中譯者的功能——以生態(tài)翻譯為中心[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熊俊;;從生態(tài)翻譯學視域看翻譯中形合與意合的轉換[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岳中生;;基于生態(tài)譯學論科技翻譯邏輯求解[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許建忠;姬志明;;翻譯生態(tài)學在科技翻譯中的應用[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李婧;;從文化圖式視角看中醫(yī)翻譯[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二輯)[C];2013年
6 緱斌;;全球化視域中的陜北民歌翻譯策略研究[A];陜西新型城鎮(zhèn)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2013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淑敏;翻譯的歷史觀—《獨立宣言》中譯本的歷時共時比較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6 郭蘭英;“適者生存”:翻譯的生態(tài)學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李磊榮;論民族文化的可譯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李占喜;翻譯過程的關聯(lián)—順應研究—文化意象處理舉隅[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5年
9 遲慶立;文化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與多譯本互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劉建剛;語用選擇與等效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平;論重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付瑩U,
本文編號:14520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45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