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功能對等理論看《圍城》英譯本中的典故翻譯
發(fā)布時間:2017-11-30 09:05
本文關鍵詞:從文化功能對等理論看《圍城》英譯本中的典故翻譯
【摘要】:隨著翻譯研究學派文化意識的逐漸覺醒以及多元系統(tǒng)理論對翻譯學研究影響的日益深入,翻譯研究者越來越重視翻譯中的文化因素,他們從文化轉向角度將翻譯界定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和跨文化交際活動,這不僅深刻揭示了翻譯的文化屬性,而且特別注重考察翻譯過程中的外部制約因素以及譯作的功能與影響。翻譯學文化轉向彌補了以往翻譯學派的學者只注重語言屬性的不足,促進了當代翻譯學研究的繁榮。在文化翻譯觀的眾多研究者中,英國翻譯理論家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功能對等理論為文化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巴斯內特認為翻譯絕不是純粹的語言行為,而是根植于有關文化深處的一種行為;翻譯就是文化內部和文化之間的交流;翻譯對等就是原語與譯語在文化功能上的對等,而這種等值的關鍵是譯文讀者在譯語文化中所獲得的效果要與原語讀者在原語文化中的效果對等。 典故根植于歷史文化的土壤,蘊含著豐富的背景知識和延伸意義,但是由于典故固有的文化屬性,典故翻譯一直以來被視為文學翻譯的難題之一!秶恰肥清X鐘書所著的頗有文學價值的長篇小說,作者在文中使用大量的典故,它們在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功能對等理論為指導,提出實現(xiàn)典故翻譯的功能等值要遵循文化功能對等的原則。接著本文對《圍城》英譯本中出現(xiàn)的歷史典故、文學典故、源于寓言以及社會風俗和民間傳說的典故進行了分類評析,旨在以文化功能對等理論為基礎考察典故翻譯在文化交流中的得失。最后本文得出結論:《圍城》英譯本中的歷史典故翻譯是以直譯加注釋為主,實現(xiàn)了文化功能對等。文學典故的翻譯在文化功能對等上不存在問題。源于中國傳統(tǒng)和西方文化的寓言典故以直譯為主,源于社會風俗和民間傳說的典故以意譯為主,兩者都較好地實現(xiàn)了文化功能對等。在文化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對《圍城》英譯本中典故翻譯的分析和探究能夠對典故翻譯研究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彥春;文化派的理論取向與實質[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本文編號:12387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23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