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遲和梭羅:以《瓦爾登湖》的翻譯為中心
本文關鍵詞:徐遲和梭羅:以《瓦爾登湖》的翻譯為中心
【摘要】:徐遲與梭羅《瓦爾登湖》之間的情緣持續(xù)了幾十年時間。徐遲初譯和復譯《瓦爾登湖》的時間跨度極大,其間先后經(jīng)歷了新中國的成立、建國后的一系列政治運動和1980年以后的改革開放。徐遲對梭羅《瓦爾登湖》的翻譯認知,經(jīng)歷了一個肯定——否定——再次肯定的歷程,從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態(tài)勢。在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初,徐遲對梭羅和《瓦爾登湖》的態(tài)度之所以出現(xiàn)陰陽兩重天的巨變,基本上可以歸結為是在政治和個人雙重因素的制約下,譯者對作者和原作本身的體悟有所變動。到了1980年代和1990年代之后,晚年的徐遲對梭羅及其《瓦爾登湖》的欣賞依舊,但更多時候徐遲是在借梭羅和《瓦爾登湖》來巧妙地剖白心跡,進行自我言說。
【作者單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上海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中國外國文學研究60年”(09&ZD071) 上海海洋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梭羅在中國”(A-2400-10-0120)
【分類號】:I046;H315.9
【正文快照】: 梭羅是美國19世紀文人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被譽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引人深思的重要作家”[1],其代表作《瓦爾登湖》自問世之日起便在世界各地廣為傳誦。近十余年來,隨著環(huán)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和生態(tài)批評的逐漸崛起,與《瓦爾登湖》相關的評論更是大有成為顯學的趨勢。徐遲是我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高曉暉;;徐遲與《瓦爾登湖》的終生情緣[J];長江文藝;2005年12期
2 馮亦代;寧靜的《瓦爾登湖》[J];讀書;1997年11期
3 陳思和;;共名和無名:百年中國文學發(fā)展管窺[J];上海文學;1996年10期
4 姚君偉;徐遲與美國文學在中國的譯介[J];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04期
5 古遠清;;徐遲與現(xiàn)代派[J];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鴻芹;王忠;周春輝;;英語術語“Sport”的譯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2 鄭鴻芹;;翻譯原則、策略、方法與技巧的概念范疇及其關聯(lián)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3 朱義華;;論民俗表演藝術樣式的譯介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吳央波;;從多元系統(tǒng)角度看“五四”前后外國文學的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高巍;武曉娜;張松;;簡析《生活的藝術》中的翻譯變體[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劉麗;;論譯者譯材選擇中的主體性——冰心翻譯活動個案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7 徐文輝;熊靜;;論英漢顏色詞匯的翻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8 張雪芳;;從動態(tài)對等到功能對等——奈達對等翻譯觀簡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9 胡庭樹;;翻譯研究的哲學思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10 高路;;從《挪威的森林》在中國的譯介看翻譯文學的二次生命[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帆;;描寫?規(guī)定?——譯學詞典的編纂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雷達;任東華;;新世紀文學初論——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學的走向[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4)[C];2005年
3 方夢之;;從譯學術語看翻譯研究的走向[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曾東京;蘇珊;;論翻譯學詞典的附錄[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周小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西翻譯學詞典之對比研究[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吳遠慶;韓淑紅;;談規(guī)范性翻譯學詞典的特點[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趙巍;;翻譯學術語規(guī)范化的實踐及效果反思[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任東升;;翻譯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林麗玲;;商務口譯中文本信息忠實性與文化信息忠實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許春翎;;多元系統(tǒng)理論視閾下譯者翻譯策略的選擇——以清末閩籍翻譯家嚴復、林紓譯作探析其解釋力[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高玉蘭;解構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薄振杰;中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張鍔;Homi Bhabha后殖民理論闡釋及其對翻譯研究啟示的案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郭萌;生態(tài)美學視域下的20世紀90年代中國都市小說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霞;文化視角下《圍城》中隱喻的翻譯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振;關聯(lián)—順應理論視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葉晶晶;重建文化親緣關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杜韻莎;試論中國俄語專業(yè)翻譯教學體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陳圓圓;從目的論角度分析《京華煙云》中的文化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張娟超;從翻譯的政治角度來看歸化和異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翟海群;《大學英語》文本類型與閱讀績效相關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喻紅華;廣告翻譯中的互文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顏純;意識形態(tài)對廣告語翻譯的操縱[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甘芳芳;目的論視角下的《尤利西斯》三個中譯本對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徐遲;吸收外國文藝精華總和——為《外國文學研究》集刊創(chuàng)刊號而作[J];外國文學研究;1978年01期
2 徐遲;現(xiàn)代化與現(xiàn)代派[J];外國文學研究;198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曼;;從多元系統(tǒng)論看《瓦爾登湖》的譯介[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高曉慧;;《瓦爾登湖》的和諧之美[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王悅;;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另類修行——讀《瓦爾登湖》所感所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4 趙英;;從生態(tài)思想的角度看徐遲對《瓦爾登湖》的誤譯[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曾呢娟;徐雪梅;;《瓦爾登湖》修辭特色賞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亨利·戴維·梭羅;;《瓦爾登湖》[J];環(huán)境;2008年01期
7 楊華;喻禮會;;多元文化語境中徐遲譯《瓦爾登湖》的現(xiàn)代詮釋[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8 方瀾;;《瓦爾登湖》的詞匯特征初探[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袁玉梅;燕明先;;現(xiàn)代性語境下《瓦爾登湖》的啟示[J];名作欣賞;2010年12期
10 孫峰;;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瓦爾登湖》[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曉寧;;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傳統(tǒng)主義批評解析《瓦爾登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波;《瓦爾登湖》的仿制品還有意義嗎?[N];工人日報;2007年
2 吳錫平;心靈和現(xiàn)實的湖[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3 趙荔紅;三格客棧:《瓦爾登湖》似的生活[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4 深圳商報記者 夏和順;《白紙黑字》抒寫中國《瓦爾登湖》[N];深圳商報;2012年
5 徐春培;靜湖之思[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2年
6 張少恩;閱讀《瓦爾登湖》[N];工人日報;2002年
7 楊灝;一生中的一本書[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8 黃里;美國自然文學——感觸與我們平行的世界[N];四川日報;2014年
9 孫 群;如水淌過心靈的文字[N];中國教師報;2005年
10 蘭守亭;《瓦爾登湖》:梭羅獨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N];中華讀書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英;《瓦爾登湖》生態(tài)思想和中國的接受[D];廈門大學;2009年
2 王巍;《瓦爾登湖》中的生態(tài)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范欽佩;《瓦爾登湖》—生態(tài)思想和實踐的朝圣歷程[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4 張輝;多元文化語境中徐遲譯《瓦爾登湖》的現(xiàn)代詮釋[D];中南大學;2006年
5 陳晨;《瓦爾登湖》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解讀[D];揚州大學;2008年
6 鄒玲平;《瓦爾登湖》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蔡菊平;《瓦爾登湖》的生態(tài)敘事—湖泊書寫[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陳麗玲;《瓦爾登湖》的深層生態(tài)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9 丁曉菲;《瓦爾登湖》中的理想主義色彩解析[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趙宇婧;接受美學視角下《瓦爾登湖》兩個中譯本比較[D];青島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1780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17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