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斯坦納闡釋學角度論登特楊譯《水滸傳》中譯者的主體性
發(fā)布時間:2017-10-31 16:02
本文關鍵詞:從斯坦納闡釋學角度論登特楊譯《水滸傳》中譯者的主體性
【摘要】:隨著20世紀70年代翻譯研究中"文化轉(zhuǎn)向"的形成,譯者在翻譯中的主體作用逐漸受到重視。學者們從各種嶄新的視角研究譯者的主體性,其中闡釋學作為一門對意義進行理解和解釋的科學,不僅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而且深化了人們對譯者的認識。本文采用斯坦納的闡釋學觀點,依照"信賴、侵入、吸收、補償"四個步驟,對登特楊父子《水滸傳》譯本分析研究。通過分析《水滸傳》英譯過程中譯者由于歷史、文化、個體意識差異對譯文產(chǎn)生的不同理解,從系統(tǒng)地論證了譯者主體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水滸傳》英譯過程中的體現(xiàn)。
【作者單位】: 四川工商學院;
【關鍵詞】: 《水滸傳》 斯坦納闡釋學 譯者主體性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闡釋學最初是哲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和派系,是有關理解、解釋以及方法論的學科,歷史源遠流長。通過幾個世紀的不斷演變,闡釋學從人文理念上升到一種哲學現(xiàn)象,并發(fā)展成哲學闡釋學。英國翻譯理論家斯坦納(G.Steiner)將闡釋學運用于翻譯研究中,著有《通天塔之后》(After Babel)[1]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唐麗麗;;從斯坦納闡釋翻譯理論看《別雅典女郎》的漢譯[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曹姍姍;;從斯坦納的翻譯四步驟看楊憲益譯《桃花源記》[J];文學教育(上);2011年0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楊玉琴;喬治·斯坦納文學批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2 劉小玉;“語言哲學”之可能性—喬治·斯坦納語言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3 孫倩;斯坦納文藝思想評述[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年
4 于明達;從斯坦納的闡釋翻譯學角度分析李清照詞的英譯[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青;從斯坦納闡釋翻譯理論看文學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星;喬治·斯坦納闡釋運作理論的應用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1227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12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