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視角下對《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兩個中譯文對話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接受視角下對《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兩個中譯文對話比較研究
【摘要】:作為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童話之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不但深受兒童喜愛,也為成人世界帶來新奇視角;诔扇伺c兒童語言接受的差異,不同風格的譯作吸引的是不同的目標讀者。 該論文主要對兩個中譯文:趙元任版(1998)和王永年版(2003)《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中愛麗絲的獨白和對白進行了對比研究。本文作者摘出了所有愛麗絲獨白和對白的233處場景作為研究對象。先分析判斷出其主要的不同,包括詞匯和結構選擇的不同。本文主要通過三個研究問題進行討論分析:(1)趙元任版和王永年版有何差異?(2)兩位譯者的翻譯特色有哪些?(3)兩譯本有哪些差異造成了其目標讀者的不同?作為接受理論中的主要概念,姚斯的期待視野和伊瑟爾的召喚結構用來作為本文的理論基礎。在理論的指導下,兩個中譯本中詞匯和結構的差異被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從宏觀背景下進行分析的差異:(1)譯者具有不同的期待視野而引起譯文的差異,(2)從目標讀者不同的期待視野分析其譯文的差異。第二類是從微觀角度下分析的差異:分析兩譯本對話中召喚結構翻譯的差異。召喚結構為原作者為讓文本同讀者對話而給留下的一些“空白”。對于召喚結構的翻譯,主要差異來自于譯者填補“空白”的多少。譯者填補這些“空白”越多,對讀者的理解能力需求則少,反之則多。 趙元任的目標讀者大多是兒童,而王永年的目標讀者兒童相對較少。譯者在詞匯和結構選擇上的差異勢必會影響兒童和成人的讀本選擇。不過兩版本的譯文對其所處的年代,及其目標讀者而言,都具有合理性和存在性。
【關鍵詞】:對話翻譯 期待視野 召喚結構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BSTRACT2-3
- 摘要3-6
- List of Tables6-7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7-12
- 1.1 Research Background7-8
- 1.2 Research Methodology8-11
-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11-12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2-19
- 2.1 Studies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12-15
- 2.2 Studies on Fictional Dialogue Translation15-19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19-26
- 3.1 Introduction to Reception Theory19-20
- 3.2 Main Concepts of Reception Theory20-24
- 3.2.1 Horizon of Expectations and Fusion of Horizons20-23
- 3.2.2 Appealing Structure in Text23-24
- 3.3 Reception Theory and the Translation of Alice's Speaks24-26
- Chapter Four Comparing the Two Versions with Jauss's "HoE"26-42
- 4.1 Differences Caused by Translator's Different "HoE"s27-32
- 4.1.1 Historical Differences in the Choice of Words and Structures28-31
- 4.1.2 Dialect Differences in the Choice of Words and Structures31-32
- 4.2 Differences Caused by Reader's Different "HoE"s32-42
- 4.2.1 Differences in the Style of Reproducing Alice's Speaks33-35
- 4.2.2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Model Particles35-38
- 4.2.3 Lexical Differences Rendering to Different Target Readers38-39
- 4.2.4 Sentential Differences Rendering to Different Target Readers39-42
- Chapter Five Comparing the Two versions with Iser's Appealing Structure42-49
- 5.1 Translations of the Appealing Structures in Sound43-45
- 5.2 Translations of the Appealing Structures in Vagueness45-47
- 5.3 Translations of the Appealing Structures in Connotation47-49
- Chapter Six Conclusion49-51
- 6.1 Major Findings49-50
-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50-51
- Bibliography51-54
- Appendix 154-57
- Acknowledgements57-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宇英;董巖;;小說翻譯中會話含義的再現(xiàn)——《德伯家的苔絲》漢譯本實證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1期
2 紀曉斌;申迎麗;;對話翻譯與小說人物形象的再現(xiàn)——兼評《傲慢與偏見》的三個中譯本[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趙曉萌;;順應論視角下的兒童文學翻譯探析——以《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為個案[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4 黃慧;;基于接受美學理論的兒童文學翻譯[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01期
5 趙愛靈;;讓when不再“當當不已”——關于when引導時間狀語從句時的漢譯方式的語料庫分析[J];語數(shù)外學習(英語教育);2013年09期
6 王彥支;;順應論觀照下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譯本評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年07期
7 臧光亞;;基于語料庫的英譯漢兒童文學語言的歐化現(xiàn)象微探[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年12期
8 王晶;;從接受美學視角探討兒童文學翻譯的研究[J];語文學刊;2009年21期
9 徐德榮;江建利;;兒童文學翻譯中的規(guī)范——《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翻譯的個案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10 徐德榮;江建利;;從雙關語的翻譯檢視譯者的兒童文學翻譯觀[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本文編號:11101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11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