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與霍克思《紅樓夢》譯本的評價問題
本文關鍵詞:“歸化”與霍克思《紅樓夢》譯本的評價問題
【摘要】:我國有關霍克思《紅樓夢》英譯全本的翻譯批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新世紀隨著西方新興翻譯理論的東進,尤其是意大利裔美國翻譯理論家韋努蒂歸化異化理論的影響,霍克思及其《紅樓夢》譯本遭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陷入了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譯論者忽視"歸化"概念的中西差別,在進行翻譯批評時混淆傳統歸化概念與韋努蒂特定論域中推出的歸化概念,從而造成評價混亂。傳統語言學視域中的歸化是翻譯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它與文化霸權意識并不存在必然的聯系;韋努蒂后殖民視域中的歸化理論卻將二者緊密聯系在一起,過于牽強。該理論自身存在的漏洞更使基于其上的譯評結論岌岌可危。
【作者單位】: 上饒師范學院;
【關鍵詞】: 歸化 文化霸權 漏洞 霍克思譯本 評價
【基金】:江西省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霍克思《紅樓夢》譯評研究新思考”(WGW141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自上世紀70年代英國霍克思、閔福德師徒翻譯的《紅樓夢》(The Story of the Stone)及中國楊憲益、戴乃迭伉儷的譯本(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陸續(xù)誕生時起,《紅樓夢》英譯批評一直方興未艾。尤其是90年代后,針對兩大譯本的翻譯批評更是掀起了一股熱潮。論者多認為楊譯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鮑德旺;劉洵;;霍克思《紅樓夢》英譯底本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12年S1期
2 張婷;;霍克思《紅樓夢英譯筆記》價值研究[J];中國翻譯;2013年04期
3 龐海燕;;藝術與生活——從特朗斯特羅姆到霍克尼[J];大眾文藝;2012年08期
4 劉艷明;王晨;;霍克思英譯《紅樓夢》的生態(tài)翻譯學詮釋[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年06期
5 曾冬梅;;霍克思《紅樓夢》翻譯背后的規(guī)范[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錢亞旭;紀墨芳;;《紅樓夢》霍克思譯本中醫(yī)藥術語翻譯方法的定量分析[J];譯林(學術版);2011年01期
7 尹小斌;;純真之眼——論大衛(wèi)·霍克尼的藝術[J];文藝爭鳴;2011年17期
8 張晨;付銘;張娜娜;;國際藝訊[J];美術觀察;2012年01期
9 王丹陽;;迷戀與追隨——《紅樓夢》翻譯研究的摹仿詩學視角[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3年03期
10 周曉寒;;從文化誤譯看譯者的再創(chuàng)造——解讀霍克思譯《紅樓夢》[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永軍;紅樓夢譯十五年[N];團結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唐青;試論霍克思英譯《紅樓夢》的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曾冬梅;霍克思《紅樓夢》翻譯過程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鄭冰;霍克思《石頭記》譯本的跨文化解讀[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4 張新營;論霍譯紅樓夢中的飲食文化翻譯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宋海萍;從功能語法角度論霍克思譯本中王熙鳳個性化語言的翻譯[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957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09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