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中方言翻譯再思考
本文關鍵詞:文學作品中方言翻譯再思考
【摘要】:方言是作家珍愛的創(chuàng)作元素,但濃郁的文化色彩使其在文學作品的翻譯中困難重重,翻譯界對此也是見仁見智,頗多分歧。本文認為,只有將方言翻譯問題區(qū)分為該不該互譯和如何翻譯兩個不同的層次,以往將上述兩個層次歸并研究所導致的矛盾與困惑才有望消除;方言互譯順應了當代倡導異化策略的時代潮流,而且也有助于原作藝術效果的重現(xiàn)。此外,本文將讀者因素納入方言翻譯研究中,認為描寫性而非規(guī)約性的理路是深化方言翻譯研究的有效途徑之一。
【作者單位】: 貴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方言 翻譯 讀者 思考
【基金】: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博士科研啟動項目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方言富含地域文化色彩,形象生動,是作家尤其是小說家喜愛的創(chuàng)作元素。從中國的《紅樓夢》到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以下簡稱《歷險記》),讀者總能領略到方言的魅力。作家精心選擇的方言讓讀者會心一笑的時候,卻給小說的譯者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綱;劉晨;;《紅樓夢》方言研究二十年評述[J];湖南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2 陳國華;王佐良先生的彭斯翻譯[J];外國文學;1998年02期
3 韓子滿;試論方言對譯的局限性——以張谷若先生譯《德伯家的苔絲》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4 黃巖柏;;論《海上花列傳》等吳語小說的歷史教訓[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5 韓子滿;過猶不及——淺論譯文的歸化問題[J];外語教學;2000年02期
6 吳文安;朱剛;;翻譯策略的語境和方向[J];外國文學評論;2006年02期
7 陳國華;論莎劇重譯(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03期
8 陳吉榮;;攝入性改寫視域下的翻譯理論研究——以方言翻譯為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9 柯玲;論方言的文學功能[J];修辭學習;2005年03期
10 孫致禮;中國的文學翻譯:從歸化趨向異化[J];中國翻譯;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紅;;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鐘文;評哈代《德伯家的苔絲》的藝術對比[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3 李書琴;錢宏;;試論全球化語境下文化典籍翻譯策略之選擇[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邵毅;;女性身份的構建與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國20世紀文學翻譯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朱明勝;略論歸化翻譯與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蔡靜;;從魯迅、孫致禮看現(xiàn)當代文學翻譯異化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朱明勝;歸化翻譯與文化形象的缺失[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盧志君;;文學作品名翻譯中文化信息的傳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吳來安;;文學翻譯策略形成的決定性因素[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10 劉明明;;淺探張谷若先生譯作中的注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聿良;;論英漢口譯的跨文化語用策略[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chǎn)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涂秀青;;也談中國英語的標準問題[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余鋒;;翻譯標準的動態(tài)特征和原文差異性的保持[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李寧;;從“Friends”的中文字幕翻譯淺談英文影視作品對白的翻譯原則[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許潔;;論漢譯日中歸化與異化的策略——以中國電影片名的日文翻譯為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張傳彪;;對“異化”的困惑與思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張月亭;;《德伯家的苔絲》中敘述視野的由“小”變“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楊山青;;文化的焦點,,后現(xiàn)代的視角:2000年以來我國異化和歸化研究綜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楊山青;;文化構建語境下歸化與異化的共存[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8年翻譯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匯編[C];2008年
10 陳誼;;《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熟語翻譯中異化和歸化兩種策略的運用[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玉蘭;解構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4 譚曉麗;和而不同—安樂哲儒學典籍合作英譯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劉桂蘭;論重譯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彭愛民;忠實于源語文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李海軍;從跨文化操縱到文化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陳小慰;翻譯研究的“新修辭”視角[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9 韓子滿;文學翻譯中的雜合現(xiàn)象[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10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潔;賽、沙《水滸傳》英譯本文化因素的翻譯策略對比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翁元達;從言語外知識的角度淺談口譯中的理解障礙[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石徑;口譯員視角的歸化與異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敏;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異化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陳圓圓;從目的論角度分析《京華煙云》中的文化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劉俊伯;文學翻譯中的異化與歸化[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娟超;從翻譯的政治角度來看歸化和異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王小靜;文化飛散視角下的翻譯策略—林語堂《浮生六記》個案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劉人杰;求異和求美—許淵沖漢語古詩英譯批評[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姜俊;接受理論視角下的“金陵判詞”霍譯本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園;;京味小說與北京方言文化[J];北京社會科學;1989年01期
2 張振昌;《紅樓夢》中的山東方言[J];長春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3 楊平;;馬丁·路德的《圣經(jīng)》翻譯及其影響[J];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4 王艷紅;;淺談黑人英語的漢譯——從《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三譯本比較的視角[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5 吳文安;功能翻譯理論與文學翻譯[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6 高淮生;;《紅樓夢學刊》三十年述論[J];紅樓夢學刊;2010年05期
7 韓子滿;試論方言對譯的局限性——以張谷若先生譯《德伯家的苔絲》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8 群一;《紅樓夢》與云南方言詞匯[J];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9 王毅;;《紅樓夢》與江淮方言——兼評“湘方言”說[J];明清小說研究;2007年04期
10 李奉佐;曹雪芹祖籍鐵嶺,不是遼陽[J];滿族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闞小琴;文學作品中審美感情的抒寫特點[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郭征帆;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及想象[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鄒學軍;淺談幼兒文學作品的朗讀[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李慧,方曉強;淺論文學作品的二重性存在[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郭慶華;;文學作品再現(xiàn)作者個性與時代共性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5期
6 吳玉西;;文學作品在旅游活動中的意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吳建軍;;引導學生從專業(yè)角度發(fā)掘文學作品的魅力元素[J];企業(yè)家天地;2011年05期
8 于秀慧;;試論文學作品中滲透的音樂藝術[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10期
9 王東;;回歸閱讀:從創(chuàng)作優(yōu)秀文學作品開始[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年03期
10 黎英;;中職學校語文課程中的文學作品教學[J];群文天地;2012年1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梅韻;;歌頌、暴露與文學作品的傾向性[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一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二次年會論文集[C];1981年
2 曾自萍;;怎樣培養(yǎng)中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3 潘嘯龍;;論文學作品的“多義性”[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4 鄒玉婷;;文學作品中的模糊語言及其翻譯策略[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5 楊寶珍;;母愛,永恒的主題——母愛在冰心文學作品的再現(xiàn)[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6 蔡運桂;;文學作品的真實性與作家的主觀能動性[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7 王樹清;;語文教學中文學作品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A];2014年2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8 夏魯明;;文學作品姓名翻譯的探討、反思與借鑒——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兩個中譯本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楊堯兵;;文學作品的體驗式教學初探[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10 許祖貴;;淺談怎樣指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憲;“神侃”和“冥想”寫不好工業(yè)題材作品[N];工人日報;2007年
2 雷新鴻 李群室;讓景點在文學作品中活起來[N];中國旅游報;2001年
3 洪琦;鎮(zhèn)江市作協(xié)編輯出版《鎮(zhèn)江文學作品集》[N];文藝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王玉梅;文學作品“走出去”量增質優(yōu)[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5 龔心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從生活中來[N];人民日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陳祥蕉邋實習生 周豫;文學作品是否也需要“分級制”?[N];南方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顏婧;犍為文學作品集體亮相[N];四川日報;2009年
8 廣河中學 馬國民;淺談文學作品的美育作用[N];民族日報;2009年
9 敖忠;文學作品教學與文學教育[N];文藝報;2011年
10 納楊;文學作品更應思考現(xiàn)實[N];文藝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從祥;唐前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孫艷;對莎士比亞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質主義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李霞;語文體悟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喬昕;在語文教學中重新審視文學作品的主題[D];天津師范大學;2002年
2 朱學鋒;理解 對話 融合[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王冬炎;建國“十七”年我國文學作品插圖剖析[D];蘇州大學;2009年
4 陳冬杰;動物題材文學作品的教學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尹中琪;試論文學作品中的人類精神[D];鄭州大學;2006年
6 李娟;試論高中文學作品教學中的探究性閱讀[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段國梁;中學語文非文學作品的閱讀與教學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冰;不同時期文學作品中委婉表達方式的特點及原因[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9 付惠婷;文學翻譯中譯者在譯語形式層面的求美[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10 王漢英;試論中學語文愛情文學作品的欣賞與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000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00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