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合力下的嬗變——以云南揚武煙盒舞的文化變遷為例
本文關鍵詞:多重合力下的嬗變——以云南揚武煙盒舞的文化變遷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文化變遷 揚武煙盒舞 節(jié)日效應 多元交融 審美意識 意識形態(tài) 地方政府 多元文化 嬗變 舞蹈藝術
【摘要】:本文將云南揚武煙盒舞的變遷納入政治、經濟、權力分析的視角,從意識形態(tài)、節(jié)日效應、多元文化、區(qū)域交流、審美意識等方面,對云南揚武煙盒舞的變遷進行了詳細分析,以示對整個煙盒舞藝術變遷現象作一個多元的理解和個案性的闡釋。
【作者單位】:
【關鍵詞】: 文化變遷 揚武煙盒舞 節(jié)日效應 多元交融 審美意識 意識形態(tài) 地方政府 多元文化 嬗變 舞蹈藝術
【分類號】:J722.22
【正文快照】: 文化變遷是一切文化的永存現象。舞蹈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其發(fā)展變化與整體的文化變遷密切相關。[1]在當代全球化的語境下,受各種經濟與社會的影響,舞蹈藝術的變遷呈現出復雜多元的態(tài)勢,[2]這決定了我們對舞蹈藝術的文化變遷必須持多維的視角和多元的理解。云南省紅河州地區(qū)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Sartorius N;;跨文化精神病學[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1980年04期
2 吳文藻;;現代西方民族學的發(fā)展趨勢[J];中國民族;1982年04期
3 王蓉芬;;文化社會學[J];民俗研究;1985年01期
4 赤澤建;戴國華;;日本的水稻栽培[J];農業(yè)考古;1985年02期
5 吳方;;把自己鐘樓上的鐘敲響[J];讀書;1986年07期
6 黃克劍;;價值取向與文化整體——讀余英時《從價值系統(tǒng)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J];讀書;1986年09期
7 何金彝;;進化與傳播·適應與沖突——外國民族學家文化觀的啟迪[J];學術月刊;1986年06期
8 亨德森;張橋貴;;人類學史[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6年11期
9 李鐵燹;文化沖突與文學超越的斷想[J];求是學刊;1987年06期
10 文達;“文化變遷”簡說[J];思想戰(zhàn)線;198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良國;;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變遷比較研究[A];民族學研究第十輯——中國民族學會第四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陳述彭;布和敖斯爾;李勝強;;從太空看長城[A];長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3 陳國強;;惠安西北街的寺廟與信仰[A];惠安民俗研討會論文集[C];1992年
4 藍達居;;惠東長住娘家婚俗再考察[A];惠安民俗研討會論文集[C];1992年
5 吳仁安;;《明清江南世家望族考錄》選輯二則[A];第八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6 閻亞寧;;變遷社會的建筑衍化——傳統(tǒng)、衍化、新基型[A];中國傳統(tǒng)民居與文化(第七輯)——中國民居第七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6年
7 王維仁;;東南沿海現代合院住宅的平行演化——漢民居原型變遷的研究假設(大綱摘要)[A];中國傳統(tǒng)民居與文化(第七輯)——中國民居第七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6年
8 楊侯第;;人類學民族學研究與中國社會轉型[A];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2000年中期會議論文集[C];2000年
9 田克華;;傳統(tǒng)民俗文化在當代的退位與升溫[A];荊楚文化與民俗論叢——1997—2001湖北省群眾文化獲獎論文匯編[C];2001年
10 任容;;透過文化變遷審視價值觀念更新[A];西部大開發(fā)與價值觀念更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侯第;人類學民族學研究與中國社會轉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2 張國功;“自言自語”終歸不好[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3 金正;統(tǒng)計數字說明了什么[N];中國婦女報;2001年
4 劉夢溪;“文化中國”:解構與重建[N];中國文化報;2001年
5 浙江大學 顧建民;美研究型大學重建本科教育[N];科學時報;2001年
6 王東峰;西部開發(fā)中的文化變遷[N];學習時報;2001年
7 王勤;西部大開發(fā)要重視文化變遷理論研究[N];西藏日報;2001年
8 高永久 曹志興;簡論西北少數民族地區(qū)城市化[N];光明日報;2002年
9 張嘉木;東北文化:現代化變遷[N];吉林日報;2002年
10 王金利;村委選舉謹防宗族勢力[N];人民法院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進國;事生事死:風水與福建社會文化變遷[D];廈門大學;2002年
2 趙麗紅;廣義發(fā)展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桑郁;云南通海蒙古族文化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4 張曉瓊;變遷與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5 潘秋榮;文化變遷與認同—賽夏族與基諾族的考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6 蔣彬;四川藏區(qū)城鎮(zhèn)化進程與社會文化變遷研究——以德格縣更慶鎮(zhèn)為個案[D];四川大學;2003年
7 何群;環(huán)境與小民族生存[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8 范兆雄;課程文化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嚴功軍;變遷與反思:轉型期俄羅斯大眾傳媒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陸焱;村落社區(qū)的儺儀與象征[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彩紅;論澳門文學之大眾傳播現象[D];暨南大學;2001年
2 李宏光;虛擬空間的文化變遷[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朱國佳;人間勝境的文化變遷——興坪鎮(zhèn)漁村的人文資源與文化傳承[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周淑瑾;於梨華文學作品與海外華人的再社會化[D];福州大學;2002年
5 焦萍;“治警事件”——日據時期首例“政治案件”之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6 宋曉慧;當代文化變遷與青少年社會化[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7 徐彬;文化變遷視野下的公民文化[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8 梁清;我國普通中學課程近代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董春;文化變遷中的民族地區(qū)職業(yè)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饒旭鵬;多民族雜居地區(qū)文化變遷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9128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91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