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化理論視角下土家族原生態(tài)舞蹈探析
本文關鍵詞:狂歡化理論視角下土家族原生態(tài)舞蹈探析
更多相關文章: 狂歡化理論 土家族原生態(tài)舞蹈 儀式 全民 廣場
【摘要】:土家族原生態(tài)舞蹈是土家族人的智慧結晶,是土家族人根據(jù)生活需要所創(chuàng)作的一種藝術形式,具有儀式性、全民性、廣場狂歡性的特征,而這種舞蹈特征與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極為符合,在此,本文將從狂歡化理論視角下探析土家族原生態(tài)的舞蹈特征。
【作者單位】: 廣東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教研室;
【關鍵詞】: 狂歡化理論 土家族原生態(tài)舞蹈 儀式 全民 廣場
【分類號】:J722.22
【正文快照】: 土家族原生態(tài)舞蹈是生產(chǎn)勞動的產(chǎn)物,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土家人將他們的思想意識、宗教信仰、審美觀念融入其中,從而構建出了極具民族與地域?qū)徝捞厣耐良易逶鷳B(tài)舞蹈,并且形成了多種富有個性化的舞蹈表演形式,如茅古斯舞、擺手舞、花鼓子舞等。在欣賞土家族原生態(tài)舞蹈時,觀賞者能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廷亮;譚婷;;土家族舞蹈審美意識的傳承性與變異性[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彭曲;;論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蘊——土家族民間遺存舞蹈形象調(diào)查與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王松;;一個古老藝術的再生與傳承——淺析土家族舞蹈“毛古斯”[J];戲劇文學;2007年07期
4 彭曲;;土家族舞蹈元素之藝術精神管窺[J];藝術百家;2008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曲;;踢踏擺手 蹁躚進退——略探土家族擺手舞蹈的禮俗精神[J];重慶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2 彭曲;;土家族民間舞蹈生存態(tài)勢研究——土家族民間遺存舞蹈形象調(diào)查與研究之一[J];重慶社會科學;2007年11期
3 杜鵬;;電影中民族舞蹈的審美藝術[J];電影文學;2012年02期
4 張揚;;試論武術、舞蹈、巫術的交融與發(fā)展[J];大眾文藝;2011年03期
5 陳廷亮;;土家族舞蹈中的動物仿生學[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張穎;;對長陽土家族“巴山舞”深層開發(fā)的思考[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彭曲;;土家族擺手舞蹈的禮俗精神[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陳廷亮;李蕾;;土家族舞蹈與山地耕獵文化關系初探——土家族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系列研究之七[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陳廷亮;;析土家族舞蹈中的祭祀風尚——土家族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系列研究之六[J];懷化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10 彭曲;;土家族民間舞藝術態(tài)勢解構[J];民族論壇;2012年1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把紅梅;楚雄彝族十二獸舞文化價值與傳承發(fā)展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2 黃水英;清江舞在巴東縣中學開展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及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田珂;湘西龍山土家族擺手舞的當代特征與功能[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胡平秀;湘西毛古斯的開展現(xiàn)狀及傳承發(fā)展對策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5 石敏;民族地區(qū)現(xiàn)代化進程背景下土家族歷史檔案傳承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6 肖仕云;“文學儀式”理論視域中的土家族《擺手歌》[D];云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彭曲;;論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蘊——土家族民間遺存舞蹈形象調(diào)查與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鮮于煌;論長江三峽地區(qū)土家族民俗生活特色[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3 周賽君;毛古斯——土家族舞蹈的活化石[J];教育藝術;2005年04期
4 王克芬;民族舞蹈審美意識的傳承性與變異性[J];舞蹈;1995年05期
5 盧亞;;“毛古斯”之謎初探[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6 陳廷亮,安靜峰;土家族舞蹈的分類及其藝術特征──土家族民間舞蹈研究之一[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7 黃兆雪;擺手舞的社會功能及發(fā)展趨勢[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蔚;;山東三大秧歌儀式性的傳承轉向[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陳鴻;;論傳統(tǒng)舞蹈的儀式特征對當代傳統(tǒng)舞教學的啟示[J];湖南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3 吳霜;;楚祭祀儀式的音樂化重現(xiàn)——譚盾《九歌》與楚祭祀儀式的對應關系研究[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高小康;音樂的木乃伊[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5 方建軍;中國史前音樂的儀式性因素[J];音樂研究;2004年04期
6 李家軍;;土家族原生態(tài)舞蹈的狂歡意味[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7 張蔚;;鬧節(jié)——山東秧歌的儀式性與反儀式性[J];戲劇藝術;2007年01期
8 尤·布·克爾德什;黃允箴;;古俄羅斯民間歌曲[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9 肖罡;;土家族民間歌舞祈佑功能研究[J];中國音樂;2010年03期
10 項陽;;關于音聲供養(yǎng)和音聲法事[J];中國音樂;2006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蔚;鬧節(jié)—山東秧歌的儀式性與反儀式[D];上海戲劇學院;2007年
2 吳凡;秩序空間中的儀式性樂班[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3 陳宇京;狂歡的靈歌[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彬;皮娜·鮑什“舞蹈劇場”劇場性美學分析[D];浙江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8639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86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