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舞蹈論文 >

大理白族傳統(tǒng)鼓舞源流與變遷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8-12-22 08:49
【摘要】: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尤其是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由于大理特殊的歷史原因和地理位置,使白族形成了自有文化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因此,鼓在大理白族,雖未像西南其他少數(shù)民族心目中那么至高無上,但持鼓而舞卻在傳統(tǒng)習俗"繞三靈"中承載著民族與文化的微妙關系。
[Abstract]:Drum is an indispensable cultural symbol in the five thousand years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especially in the southwest minority areas. Due to the special historical reason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Dali, the Bai nationality has formed its own culture and multi-culture intermingling with each other. Therefore, the Dali Bai nationality is not as dominant as other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but the traditional custom of "around the three spirits" bears the subtl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ity and culture.
【作者單位】: 云南藝術學院;玉溪師范學院;大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所;
【基金】:2012年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研究生項目“大理白族民間舞蹈的人類學研究”(項目批準號:2012J024) 2012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云南少數(shù)民族舞蹈藝術發(fā)展狀況研究”(項目批準號:YB2012090) 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國家西部項目“云南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鼓舞研究”(批準號:13EE143)
【分類號】:J722.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石裕祖;簡論白族霸王鞭舞[J];民族藝術研究;1989年06期

2 石裕祖;白族巫舞及其流變[J];民族藝術研究;1998年03期

3 馬盛德;;儀式與舞蹈[J];文藝研究;2010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識·遺產資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2 洪九來;;在場與追憶——《東方雜志》建構“辛亥革命”話語的歷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3 劉偉;張佩佩;;南京國民政府國慶紀念中的辛亥記憶[J];安徽史學;2011年03期

4 華智亞;;族譜、民俗生活與村民的記憶——對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曾納;;囚禁的枷鎖還是放飛的自由——論托妮·莫里森《天堂》中的記憶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6 葉展;;從集體記憶的角度解讀《六月慶典》中的父子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9期

7 陳華;潘浪;;當代古巴華僑的家國觀與文化觀——基于黃寶世書信的解讀[J];八桂僑刊;2011年03期

8 李金發(fā);;淺議彝族宗教文獻《指路經》的文化內涵[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潘海波;;城市化進程中的鄉(xiāng)村文化建設——以西寧市城北區(qū)廿里鋪鎮(zhèn)莫家泉灣村為例[J];才智;2011年12期

10 劉良;;建國記憶與政黨認同:關系及其限度[J];長白學刊;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珂;吳斐瓊;;現(xiàn)代虛擬港與集體記憶強化:遺產保護規(guī)劃的另類嘗試[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敏;;村落儀式的傳承與嬗變——可邑村阿細跳月的傳播現(xiàn)象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張?zhí)抑?;存在的幾副面孔——從《入梅叢書》看1990年代以來中國詩歌的語言與現(xiàn)實[A];新詩研究的問題與方法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羅正副;;民族文化的實踐記憶——以一個布依族村寨的“送云”儀式為例[A];布依學研究(之九)[C];2008年

5 田興國;;水滸忠┕壅逡閇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6 黃啟峰;;地景 記憶 權力——郭松h∷檔奶ū筆樾囪芯縖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孟君;;集體記憶的多副面孔——論“文革”的電影城市空間形態(tài)[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陳宇;盧斌;裴凡偉;;保護連續(xù)的城市記憶條碼——以天津市小白樓五號地規(guī)劃設計為例[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曹珊;段進宇;侯碩;邢曉娟;;城市記憶度評測——以北京中軸線研究為例[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10 竇鵬;;“陜甘寧邊區(qū)紅色記憶數(shù)據(jù)庫”建設方略[A];西北地區(qū)圖書館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艾娟;知青集體記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馬京;云南興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變遷[D];云南大學;2010年

3 陶宇;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集體記憶與身份建構[D];吉林大學;2011年

4 呂韶鈞;舞龍習俗與民族文化認同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5 楊子;家園的蹤跡:全球化上海的劇場與藝術空間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謝冰雪;擴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傳統(tǒng)民間組織沙尼調查[D];蘭州大學;2011年

7 劉麗麗;李自成傳說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程森;明清民國時期直豫晉魯交界地區(qū)地域互動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崔鴻飛;從民間藝術到文化遺產[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楊旭東;北京評書的書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鵬;太湖新城南泉古鎮(zhèn)競合模式下的再生策略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朱沛升;“文革”——沉重的集體記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吉方;原真性視角下的周新古鎮(zhèn)保護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4 王柳潤;觀看羌歷年[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5 胡光偉;流散:找尋適意的家居[D];西北大學;2011年

6 楊陽;《仁慈》中人物自卑心理解讀[D];河南大學;2011年

7 張靈;社會身份:關于社會記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8 申琳;論20世紀西方油畫中愛情題材的表現(xiàn)[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謝文興;城市更新中的歷史街區(qū)[D];南京大學;2011年

10 袁潔;革命·消費·認同——當代中國紅色文化的政治學分析[D];南京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紀蘭慰;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喪葬習俗與喪葬舞蹈[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曜;白族異源同流說[J];云南社會科學;2000年03期

2 楊國才;白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與傳承[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田懷清;白族與銅鼓[J];大理學院學報;1985年Z1期

4 羅越先;略談白族舞蹈的審美特征[J];大理學院學報;1986年00期

5 羅明輝;劍川白族道教“奠土”儀式與音樂[J];宗教學研究;1999年03期

6 楊曉;小小布扎形神合一——白族布扎藝人張德和[J];今日民族;2002年02期

7 佚名;;劍湖畔的白族婚禮[J];大理文化;2006年01期

8 龔友德 ,李紹恩;白族的火崇拜[J];大理學院學報;1985年01期

9 楊玉藩;;白族護林俗習二則[J];云南林業(yè);1987年04期

10 李瓊芬;試談白劇的表演藝術及其發(fā)展[J];民族藝術研究;198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詩超;;淺談布依族銅鼓及其社會功能[A];布依學研究(之九)[C];2008年

2 蔣英;;從布依族“摩經”探討銅鼓鑄造的歷史淵源[A];布依學研究(之九)[C];2008年

3 楊莉;;古羌舞風[A];羌去何處——緊急保護羌族文化遺產專家建言錄[C];2008年

4 張錫祿;;白族姓名初探[A];民族學研究第五輯[C];1983年

5 李東紅;;從考古材料看白族的起源[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謝道辛;;山區(qū)白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與保護——云龍白族耳支歌個案研究[A];云龍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劉龍初;;白族各支系喪葬習俗比較及其與毗鄰民族相互影響[A];民族學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民族學學會第五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8 張勁梅;張慶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養(yǎng)方式調查[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劉舒媛;史磊;褚嘉yP;;云南白族和怒族Alu插入多態(tài)性的研究[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10 趙生全;張鐵松;林建云;周麗娟;劉睿清;;漢族、納西族、白族正常兒童嗓音聲學和電聲門圖參數(shù)調查及其異同分析[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守值;白族的本主信仰[N];大理日報(漢);2010年

2 記者 向紅艷邋通訊員 馮佳文;鐵爐白族鄉(xiāng)農民踴躍修路[N];恩施日報;2008年

3 楊玉藩;白風漢俗喜相融[N];大理日報(漢);2010年

4 張泉;白族裝飾之最--景風閣[N];中國建設報;2000年

5 ;州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和秘書長名單[N];大理日報(漢);2010年

6 楊世明;關于白族雄雞圖騰[N];云南日報;2003年

7 王勇;白族女木匠巧手雕出新生活[N];中國民族報;2004年

8 張世輝;白族:自稱白人的民族[N];中國民族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吳建路;滿城盡帶藍扎染[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10 記者 向紅艷 通訊員 馮佳文 張厚成 鐘華;扮靚白族鄉(xiāng)[N];恩施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金東朝;中國云南大理白族傳統(tǒng)宗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2 樸城軍;南詔大理國觀音造像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3 劉雯;番瑤音樂文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立紅;大理挖色白族本主文化傳承的社會心理基礎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淼;白族“霸王鞭舞”調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2 李憲鈞;大理白族經濟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羅文海;云南大理白族本主文化建筑的形式與理念[D];昆明理工大學;2004年

4 李燕;明清時期大理白族飲食文化述論[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鄧小娟;甘肅秦安羊皮鼓祭禮舞蹈的文化解讀[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6 周嵐;云南地區(qū)白族和回族大學生的文化心理適應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孟永;云南省大理白族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及AT2R基因多態(tài)性與高血壓的關聯(lián)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08年

8 邢磊;廣西銅鼓音樂研究[D];廣西藝術學院;2011年

9 章光潔;白族農村社區(qū)中的基礎教育課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褚云生;環(huán)洱海地區(qū)白族傳統(tǒng)村鎮(zhèn)景觀構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23895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23895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091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