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五峰縣土家族婚禮告祖儀式音樂研究
本文關鍵詞:論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蘊——土家族民間遺存舞蹈形象調(diào)查與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央民族大學》 2012年
湖北省五峰縣土家族婚禮告祖儀式音樂研究
粟茜
【摘要】:土家族告祖儀式是流傳于湖北省五峰縣土家族人婚嫁喜事中“向祖先禱告”的一種民間祭祀活動,其中囊括了器樂和聲樂形式作為重要內(nèi)容。該儀式活動的核心人員一般由十多位年長者組成,他們手持嗩吶、長號、橫簫、銅鑼、小鼓等為主祭人(說唱人)伴奏。演唱內(nèi)容是代替逢喜之人告知祖先聯(lián)姻之事并祈求保佑平安昌順。整個活動通宵達旦,晨曦時結束。 根據(jù)史料記載,五峰縣的告祖儀式本是源于漢族的“唐祭”,因唐代貞觀時期復興周禮儒學禮儀而在民間盛行,其內(nèi)容大多源自四書五經(jīng),古時屬于漢族宮廷的祭祀禮儀,在明末清初由于自然遷徙等原因經(jīng)漢人之手傳入湖北五峰地區(qū),在與當?shù)赝良易逦幕诤现?沿襲成俗至今。“唐祭”有四種形式,即婚嫁喜事中的“告祖”、喪葬活動中的“開祭”、宗祠活動中的“祭祖”、后人對孔圣人的“祭孔”。通過實地調(diào)查筆者發(fā)現(xiàn),告祖儀式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漸漸由漢族的傳統(tǒng)文化演變成了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在其中,傳承人起到了繼承傳統(tǒng)與變遷融合的作用。 繼承傳統(tǒng)方面: 首先,當?shù)乩纤嚾耸种兴A舻母孀鎯x式的文本、硬章、頂盒(先輩進士頂子合底)等都是由祖輩流傳而來,在告祖儀式?jīng)]有傳入五峰時,它是漢族的祭祀禮儀,代表著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周禮儒學,孔孟之道,旨在教導后輩子孫遵禮重孝,知書識禮,因而古代參與告祖儀式的主祭人都必須是“貢生",以顯其德高望重的地位。 其次,根據(jù)采訪五峰縣采花鄉(xiāng)長茂司村的幾位老藝人,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的祖輩們都是由外地遷入,曾是漢族,后在五峰地區(qū)落籍經(jīng)過代代繁衍,其后輩子孫們就已衍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土家族,而告祖儀式在他們手中也漸漸的與土家族生活習慣密不可分 變遷融合方面: 首先:告祖儀式扎根于五峰地區(qū)后,經(jīng)過幾代的傳承已與土家族的生活緊密相連,無論是白事中的“開祭”,還是紅事中的“告祖”都已融入了土家族人自己的生活理念與信仰,滿足了對宗教需求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其次:告祖儀式雖是經(jīng)由漢人傳入五峰地區(qū),但其在當?shù)卦俣嗄曛?無論是告祖的唱腔還是器樂合奏部分,都已漸漸融合了當?shù)赝良易迕耖g音樂的曲調(diào),成為了五峰縣名副其實的土家族民俗文化代表。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607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洪;土家歌舞民俗的審美特征及發(fā)展[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2 田世高;土家族音樂形態(tài)論[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3 李真貴,黃傳舜;論土家族“打溜子”的藝術特點[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舒凈;全球化背景下的西南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民居色彩文化[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3年02期
2 楊存田;土地情結——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原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張艷杰;俄漢詞語文化比較[J];北方論叢;2002年03期
4 趙箭平;;大連祭海文化考察[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12期
5 羅成華;劉安全;;湘西永順雙鳳村土家族傳統(tǒng)祭祖儀式的田野記述[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9期
6 陳廷亮;譚婷;;土家族舞蹈審美意識的傳承性與變異性[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彭曲;;論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蘊——土家族民間遺存舞蹈形象調(diào)查與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蔣浩;;淺談巫文化對湘西土家族舞蹈的影響[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9 蕭放;中國民俗文化特征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王武;;鄂西南民間音樂調(diào)式新探[J];北方音樂;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安德明;;家鄉(xiāng)——中國現(xiàn)代民俗學的一個起點和支點[A];民間文化青年論壇第一屆網(wǎng)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巴曉芳;;旅游開發(fā)中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播——以鄂西土家族的“文化旅游開發(fā)”為例[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0年刊)[C];2010年
3 王杰文;;燈節(jié)與秧歌——關于秧歌起源的歷史地理學研究[A];民族遺產(chǎn)(第三輯)[C];2010年
4 彭永慶;;社會變遷與女性歷史地位的文化透視——基于土家族哭嫁風俗的思考[A];第二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中青年學者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褚連波;湘西文化與沈從文的小說創(chuàng)作[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許人;新塘鄉(xiāng)土家族儀典文化與教育法實施的關系分析[D];西南大學;2009年
3 楊亭;土家族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向幫華;符號哲學視野中土家族敬祖習俗育人價值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張曉舒;湖北紅安張家灣舞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丹;個人·家·社會[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梅軍;瀕危的家園[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吳玉鳳(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華南竹枝詞民俗文化詞語與熟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張曉紅;宋代帖子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譚志國;土家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開發(f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書林;明代土兵述略[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其榮;周稚廉戲劇作品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鄧海松;中國共產(chǎn)黨民族文化政策對土家族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和作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陳英;湘西傳統(tǒng)居住文化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5 魯寧;湖南民間美術元素在禮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梁英;民間美術造型完美性在輔導兒童繪畫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洪婷婷;符號消費視野下當代西安城市青年結婚消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崔師瑜;秀山泥人李泥塑藝術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應叢叢;博古紋與陶瓷裝飾融合的民俗文化涵義[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10 楊花;明代渝東南地區(qū)土司制度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嶸;;土家族梯瑪巫祀儀式音樂研究(上)——以家祭儀式“還土王愿”為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楊曉勛;關于道教音樂內(nèi)涵的實用性的理解[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3 歐陽亮;“還壇神”儀式音樂初探[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鐘思第,吳凡;切勿進行置身事外的研究[J];中國音樂學;2005年03期
5 黃羽;;壯族道教“安龍”儀式音樂——桂中澄泰鄉(xiāng)洋渡村“安龍”儀式調(diào)查報告[J];藝術探索;2007年S2期
6 ;稿約[J];人民音樂;2008年08期
7 陳華;;廣西田陽麼教儀式音樂[J];民族音樂;2008年06期
8 湯潔;;淺析儀式音樂的社會功能與文化意義——以焦作市博愛縣北石澗村喪葬儀式音樂為例[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龐榮;黃洪焱;;淺析壯族道教祭祀儀式音樂與壯族民間音樂的關系[J];作家;2011年12期
10 袁靜芳;樂種的考察步驟與方法[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儲林;;改土歸流后土家族傳統(tǒng)文化的變遷[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柏貴喜;;當代土家族婚姻的變遷[A];民族文化與全球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譚宗艾;楊迎民;;土家族醫(yī)藥——民族醫(yī)藥的瑰寶[A];2002全國土家族苗族醫(yī)藥學術會議論文專輯[C];2002年
4 黃柏權;;土家族的還儺愿與祭虎[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宋祖紅;;儒學對土家族倫理道德的影響[A];中國民族學會第七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田永紅;;土家族儺壇中的女性形象[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蘭紹平;;土家族醫(yī)藥文化圈的地域研究[A];2002全國土家族苗族醫(yī)藥學術會議論文專輯[C];2002年
8 雷翔;陳正慧;;民間視角:清代土家族社會的演變——景陽河社區(qū)個案研究[A];中國民族學會第七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郭洪;許雪青;白云;章波;王燕;鄧國宏;;X-連鎖遲發(fā)性脊椎骨骺發(fā)育不良家系SEDL基因新突變[A];遺傳學進步與人口健康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董珞;;有形、無形皆為寶——談?chuàng)尵任淞晖良覟l危珍稀文化[A];中國民族學會第七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蕭;[N];音樂周報;2008年
2 記者 王笑笑;[N];北京日報;2008年
3 張義兵;[N];貴州日報;2006年
4 ;[N];恩施日報;2007年
5 梅珂;[N];恩施日報;2007年
6 劉小龍;[N];音樂周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潘艷;[N];貴州民族報;2007年
8 杜亞雄;[N];音樂周報;2008年
9 成嘉廷;[N];貴州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田麗平;[N];銅仁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圣鐘;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區(qū)歷史經(jīng)濟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崔玲玲;青海臺吉乃爾蒙古人的人生儀禮及其音樂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4年
3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趙書峰;湖南瑤傳道教音樂與梅山文化[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5 馮敏;秀山土家族家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袁瑾;漢傳佛教瑜伽焰口與全真道教鐵罐施食儀式音樂比較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7 紅梅;當代蒙古族敖包祭祀音樂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8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9 吳慧娟;福建仙游三—教儀式音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10 闞軍;西南地區(qū)三個區(qū)域文化傳承類型與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粟茜;湖北省五峰縣土家族婚禮告祖儀式音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李臻;廣西博白客家“做齋”儀式音樂研究[D];廣西藝術學院;2011年
3 宋文賢;德宏地區(qū)阿昌族南傳佛教儀式音樂的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1年
4 郭聯(lián)俊;“維先達臘”儀式音樂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1年
5 吳越;福建寧化治平池氏關刀文武花燈祭祖儀式音樂文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肖艷平;寧都縣石上割雞儀式音樂的調(diào)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7 劉濤;塔吉克族婚俗儀式音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劉天怡;滿族關姓家族薩滿祭祀儀式音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李上;贛南興國三村跳覡儀式音樂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10 秦建國;土家族地區(qū)小學教育現(xiàn)狀及思考[D];蘭州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論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蘊——土家族民間遺存舞蹈形象調(diào)查與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34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22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