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羌樂舞初考
本文關(guān)鍵詞: 羌 舞蹈 吐蕃 連臂踏歌 出處:《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文章借助考古、神話、巖畫對古羌樂舞進行考證和分析。認為舞蹈紋彩陶盆、陶鼓和陶哨,是古羌樂舞最早的實物見證;昆侖神話中的描述是古羌樂舞最早的記載;巖畫是古羌樂舞的影像再現(xiàn);古代文獻中的"連臂踏歌"是古羌樂舞的發(fā)展記錄。提出了古羌樂舞與藏族舞蹈一脈相承的觀點。
[Abstract]:By means of archaeology, mythology and rock paintings, this paper makes textu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ancient Qiang music and danc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painted pottery pots, pottery drums and pottery whistles are the earliest physical testimonies of ancient Qiang music and dance, while the description in Kunlun mythology is the earliest record of ancient Qiang music and dance. Rock painting is the image reproduction of ancient Qiang music and dance, and the "even arm treading song" in ancient literature is the development record of ancient Qiang music and dance.
【作者單位】: 青海民族大學體育系;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和邊疆地區(qū)規(guī)劃基金項目“青海省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號:09XJAZH002
【分類號】:J7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萬代吉;;羌姆表演中的藝術(shù)特征[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澤吉;紅濤;;藏族民間舞蹈與體育的萌芽和發(fā)展[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曲六乙;;序:青海昆侖文化是金色文化[A];2000年青海海峽兩岸昆侖文化考察與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曉波;;近十年來明清時期安多、康區(qū)藏族史研究綜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2 靳婕;;先秦時期的舞蹈藝術(shù)[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3 陳立華;;北方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12期
4 白晉湘,楊斌,彭勁松;交縛、分化、吸納、共生——論中國傳統(tǒng)體育與民族舞蹈的歷史淵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5 楊津津,張雁飛,方征;納西族的東巴跳[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6 彭勁松;;我國民族體育樂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會價值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8期
7 馮雙白;論青海藏傳佛教寺院羌姆的源頭及其流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8 陳廷亮;譚婷;;土家族舞蹈審美意識的傳承性與變異性[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彭曲;;論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蘊——土家族民間遺存舞蹈形象調(diào)查與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張諦;;中國古代舞蹈中的道具運用[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秦瑩;;南澗彝族“跳菜”禮儀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2 鐘銀梅;;近代甘寧青皮毛貿(mào)易中的回族商人[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3 鐘銀梅;;近代甘寧青皮毛貿(mào)易中的回族商人[A];中國回商文化(第一輯)[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劉雯;番瑤音樂文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笑頻;民族民間藝人生活的苦樂原則[D];云南大學;2010年
4 賈文麗;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趙永斌;中國漢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遺傳學初探[D];吉林大學;2011年
6 楊文法;熱貢賽姆耘宗教信仰類型與功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楊衛(wèi);清代青海藏族社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馮玉新;界域變動與地方社會[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佳;傳統(tǒng)民族歌舞的現(xiàn)代走向[D];云南大學;2011年
10 尹潔;西北近代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艷雁;達斡爾族舞蹈的流變與傳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立揚;對鄂倫春“古倫木沓”節(jié)中音樂文化展演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思考[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曦;廣西南丹白褲瑤銅鼓舞考察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馬俊勇;廣西田林縣平山村木柄瑤銅鼓舞傳承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何志芳;土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小樹;國民軍入甘及社會影響[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包國娟;從城鎮(zhèn)化過程中居住格局的變化看民族關(guān)系[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張福春;近代國家與游牧社會[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程玉;云南少數(shù)民族舞蹈藝術(shù)的教學網(wǎng)站平臺設(shè)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10 李嬌璐;探究中國戲曲藝術(shù)對中國舞蹈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惿新強;;西藏巖畫中原始體育圖像的解讀[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2 倫珠旺姆;拉卜楞寺院的宗教舞蹈欽木[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1996年03期
3 丁玲輝;略談藏族舞蹈的健身作用[J];西藏民俗;2000年03期
4 葉玉林;變形造神 飛天舞云——藏密雕像審美漫儀[J];西藏藝術(shù)研究;2005年02期
5 康·格桑益希;藏傳佛教寺院“羌姆”神舞面具藝術(shù)探秘[J];宗教學研究;2005年01期
6 馬成富;一枝獨秀——嘉絨鍋莊[J];中國西藏(中文版);2004年05期
7 田聯(lián)韜;藏傳佛教樂舞“羌姆”音樂考察[J];中國音樂學;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雄巖;;羌族舞蹈文化傳承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2期
2 張軍;說渤海的“踏歌”[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 羅雄巖;;羌族舞蹈文化傳承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索[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劉杏改;;原始舞樂在宗教活動中的意義[J];青海師專學報;2006年S2期
5 格桑;;透視音樂中的西藏歷史[J];西藏藝術(shù)研究;2010年01期
6 彭玲;奇葩綻放河州[J];絲綢之路;2003年12期
7 劉恩伯;彩陶中的原始舞蹈圖象[J];舞蹈;1996年03期
8 冷炎;;悠久燦爛的川西北羌寨歌舞[J];舞蹈;2009年05期
9 劉芬;;北川羌族釋比活動遺存采薇[J];四川戲劇;2010年06期
10 巫允明;民族民間舞蹈研究的新途徑──“語言系屬分類法”簡介[J];民族藝術(shù);1995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紀廣;;中國古代舞蹈教育述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鵬 王關(guān)海;傳承五千年羌文化 打造全新城市名片[N];中國文化報;2009年
2 李泰年;江河源文化對華夏文化的貢獻[N];青海日報;2005年
3 沈榮峰;《踏歌》舞蹈形態(tài)和意象體會[N];安徽經(jīng)濟報;2006年
4 糜若如;《西藏音樂史話》評析[N];音樂周報;2007年
5 楊俊;千年羌笛聲聲情[N];阿壩日報;2007年
6 糜若如;民族音樂史的“珠穆朗瑪”[N];西藏日報;2007年
7 魏丕植;一部再現(xiàn)羌族災難與重生的悲壯史詩[N];綿陽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張玨娟 裴蕾;悠悠羌笛守望“云朵上的民族”[N];四川日報;2009年
9 張玨娟 裴蕾;悠悠羌笛守望“云朵上的民族”[N];阿壩日報;2009年
10 駐廣東記者 陳杏;廣東十三個作品入圍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N];中國文化報;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格桑;論西藏音樂中的西藏歷史[D];西藏大學;2008年
2 譚壯;羌族舞蹈教材建設(sh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湯嘉;汶川地震后羌笛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米久單增;布達拉宮卡爾樂舞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4946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49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