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紅樓顛覆了什么
本文關鍵詞:夢紅樓顛覆了什么
更多相關文章: 古典名著 芭蕾舞劇 紅樓夢 芭蕾舞團 觀眾 舞劇創(chuàng)作 想象力 詼諧幽默 傳統(tǒng)模式 古典芭蕾
【摘要】:正 "沒見過這樣演‘紅樓’的,怎么著也是古典名著,名著是不能隨便動的,動了看著不舒服。""這是一場革命,它打破了芭蕾舞演出的傳統(tǒng)模式,詼諧幽默的手法充滿了想象力。"看過廣州芭蕾舞團演出的芭蕾舞劇《陽光下的石頭——夢紅樓》后,走出劇場的觀眾往往得出這樣兩種完全不同的結論。乍一聽,讓很多習慣了評論一邊倒的觀眾在沒看過這部戲之前,不能不對它產(chǎn)生懷疑,但是很多觀眾走進劇場看完這部顛覆《紅樓夢》的現(xiàn)代芭蕾舞劇后,也不能
【關鍵詞】: 古典名著 芭蕾舞劇 紅樓夢 芭蕾舞團 觀眾 舞劇創(chuàng)作 想象力 詼諧幽默 傳統(tǒng)模式 古典芭蕾
【分類號】:J723
【正文快照】: “沒見過這樣演‘紅樓’的,怎么著也是古典名著,名著是不能隨便動的,動了看著不舒服。”“這是一場革命,它打破了芭蕾舞演出的傳統(tǒng)模式,詼諧幽默的手法充滿了想象力。”看過廣州芭蕾舞團演出的芭蕾舞劇《陽光下的石頭—夢紅樓》后,走出劇場的觀眾往往得出這樣兩種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倫兵;;夢紅樓顛覆了什么[J];舞蹈;2009年01期
2 朱滎;;古國新葩——開羅芭蕾舞團的《伊齊絲與烏祖利斯》觀后[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1年05期
3 翁敏;;譚元元 芭蕾精靈[J];華人世界;2008年01期
4 黃立;;論舞劇《夢紅樓》的間離化實踐[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年06期
5 白淑湘;杰出的編導家──瓦連金·耶利扎列夫[J];舞蹈;1998年02期
6 西西;;茶花凋零,芭蕾飛艷 記英國NBT劇團芭蕾舞劇《茶花女》[J];上海戲劇;2006年03期
7 沈天佑;從連續(xù)劇《紅樓夢》所想到的[J];中國電視;1987年06期
8 張志輝;;英國芭蕾舞的先驅妮內特·德瓦盧瓦[J];英語沙龍;2001年07期
9 張莉;;青春,愿與芭雷共舞——芭蕾舞劇演員孫慎逸的藝術之路[J];上海戲劇;2005年08期
10 劉明華;;芭蕾藝術的俄羅斯學派[J];日本學論壇;199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志軍;;論近代前期狹邪小說與《紅樓夢》之關系:以敘事風格為考察中心[A];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2 汪志偉;;《紅樓夢》的肢體語言[A];2006貴州省首屆古典文學與民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汪潔清;;也談“意淫”及其他——對祝秉權《謾言紅袖啼痕重·紅樓夢分回品賞》的評語[A];2006貴州省首屆古典文學與民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趙丹丹;;Translation of Idioms in Chinese Literature[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5 杜志軍;;再論近代前期狹邪小說與《紅樓夢》之關系——以敘事結構為考察中心[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朱國慶;;《葫蘆廟》中的紅樓夢精神——評戲曲新作《葫蘆廟》[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7 馬國權;;遼海講壇第十九講 《紅樓夢》,中華民族的驕傲[A];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4——遼海講壇·第二輯(文學卷)[C];2008年
8 孫克會;孫萍萍;;對《紅樓夢》傳統(tǒng)醫(yī)藥文化現(xiàn)象的探討和研究[A];中國民族醫(yī)藥學會首屆研討會論文匯編[C];1996年
9 梁揚;謝仁敏;;新時期《紅樓夢》語言研究述略[A];廣西語言文學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3年
10 洪港;;從《紅樓夢》管窺清初義學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蕙茹;23日 去看陣容最豪華的《天鵝湖》[N];成都日報;2008年
2 杜穎波 楊莎靜;莫斯科《天鵝湖》獻演江陰[N];江陰日報;2010年
3 記者 易明燈;大學生高雅藝術體驗活動啟動[N];北京日報;2010年
4 解璽璋;理性看待“紅樓選秀”結果[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曹玲娟;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再出發(fā)[N];人民日報;2009年
6 記者 趙忱;劉延東會見莫斯科大劇院藝術總監(jiān)[N];中國文化報;2010年
7 楊少莆;舞劇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意識[N];中國文化報;2002年
8 池墨;嘲諷舊版“紅樓”,恃才傲物還是自我炒作?[N];工人日報;2007年
9 記者 楊競;優(yōu)秀劇(節(jié))目演出季精品迭出[N];遼寧日報;2009年
10 楊桂青;有什么進入了孩子們的“呼吸”[N];中國教育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潔;芭蕾舞劇《白毛女》與胡蓉蓉的民族芭蕾探索[D];上海戲劇學院;2010年
2 吳秋成;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香港電視劇改編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3 王昊;意義的解碼[D];復旦大學;2005年
4 王曉寧;紅樓夢子弟書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5 張霽;中西交融背景下的紅學研究范式得失考論[D];吉林大學;2008年
6 崔巍;先驗哲學中的想象力學說[D];吉林大學;2006年
7 孫偉科;《紅樓夢》美學闡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8 照日格圖;直覺與創(chuàng)造[D];吉林大學;2009年
9 謝軍;霍克斯英譯《紅樓夢》細節(jié)化的認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10 高小康;中國近古社會文化與敘事[D];南京師范大學;199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秀娟;言語行為轉喻的認知角度研究及其在《紅樓夢》中的語用功能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07年
2 陳威;《紅樓夢》中詩歌的兩個英譯本比較研究[D];南華大學;2008年
3 黎斌;從意大利假面喜劇[D];四川大學;2007年
4 田巍巍;中國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創(chuàng)作實踐及其意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曉娟;《紅樓夢》詞義與現(xiàn)代詞義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楊紹固;《紅樓夢》中的“石生人”神話系統(tǒng)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鵬;可譯性限度[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傳明;《紅樓夢》的“情”思想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侯艷;互文性視角下的詩歌意象翻譯[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謝德俊;論秦可卿與《紅樓夢》的悲劇主題[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739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07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