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禪學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24 01:10
蘇軾的文章浩瀚如海,其禪學文章更是具有獨特性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蘇軾禪學思想離不開其對于他自身跌宕起伏人生經(jīng)歷的感悟和他自身曠達灑脫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蘇軾有著深厚的佛學基礎(chǔ)背景。在禪教合一的社會背景下,蘇軾進行了很多佛事活動,但究其思想根本蘇軾受禪宗影響最大,他的思想深處是以禪為主的。本文將通過三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來闡發(fā)蘇軾的禪學思想。第一章分析蘇軾的禪學思想,主要介紹蘇軾的般若空性思想和無念無住的思想。第一節(jié)介紹宋代禪宗的發(fā)展情況。首先分析影響宋代禪宗發(fā)展的時代背景和促進宋代禪宗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即帝王們的崇佛政策;之后介紹宋代禪宗發(fā)展的概況,文字禪是宋代禪宗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獨特的形式,且和蘇軾的禪學文章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因此特別介紹北宋文字禪的概況。第二節(jié)主要介紹蘇軾的般若性空思想,首先介紹禪宗的空性思想,之后挖掘蘇軾文章中的空性思想。第三節(jié)分析蘇軾的無念無住思想和對“靜而達”、“隨緣放曠,任性逍遙”境界的追求。第二章總結(jié)分析蘇軾的禪學修養(yǎng)觀和禪學特征。第一節(jié)內(nèi)容介紹蘇軾對當時禪學流弊問題的批判以及總結(jié)蘇軾的禪學修養(yǎng)觀,體現(xiàn)了蘇軾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對禪學精神的崇高敬仰。第二節(jié)總結(jié)蘇軾禪學思想中禪教一致...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選題緣由和意義
二、研究綜述
三、創(chuàng)新之處及方法
第一章 蘇軾禪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宋代禪宗的發(fā)展
一、宋代禪宗發(fā)展的社會背景
二、宋代帝王們的崇佛政策推動佛教發(fā)展
三、宋代禪宗的發(fā)展概況
四、北宋文字禪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蘇軾的般若性空思想
一、禪宗的空性思想
二、蘇軾的般若空觀思想
第三節(jié) 蘇軾的無念無住思想
一、一念清凈,染污自落
二、瀟灑無住
三、“靜而達”、“隨緣放曠,任性逍遙”的追求
第二章 蘇軾的禪學修養(yǎng)觀和禪法特征
第一節(jié) 蘇軾的禪學修養(yǎng)觀
一、北宋禪學流弊
二、蘇軾的禪學修養(yǎng)觀
第二節(jié) :蘇軾的禪法特征
一、禪教一致
二、注重實際,富有生活趣味性
三、辯證理性思維方式
第三章 《東坡禪喜集》的產(chǎn)生背景和概況
第一節(jié) 《東坡禪喜集》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
一、社會背景
二、文學背景
第二節(jié) 《東坡禪喜集》版本介紹及內(nèi)容體例
一、徐長孺版本
二、明天啟元年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
三、其他版本
四、凌版內(nèi)容體例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蘇軾與佛禪研究百年述評[J]. 吳光正. 社會科學研究. 2017(04)
[2]屠隆 楷書與徐益孫信札[J]. 中國書法. 2015(03)
[3]佛禪事典與蘇軾詩[J]. 梁銀林. 貴州社會科學. 2014(03)
[4]論蘇軾詞的佛禪精神[J]. 王樹海,趙宏. 學習與探索. 2013(11)
[5]蘇軾與佛印交游考[J]. 喻世華.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4)
[6]蘇軾出川前佛教因緣探析[J]. 司聃.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1)
[7]淺析蘇軾少年時期的禪佛因緣[J]. 司聃. 中國佛學. 2012(02)
[8]論蘇軾交佛、辟佛、融佛及禪學思想對他的影響[J]. 楊子怡. 船山學刊. 2012(04)
[9]略論蘇軾早期對佛教的接受[J]. 王樹海,李明華.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10]論蘇軾詞的禪思與禪境[J]. 易水霞,金建鋒.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0(05)
博士論文
[1]蘇軾哲學思想研究[D]. 劉燕飛.河北大學 2011
[2]蘇軾與佛學[D]. 梁銀林.四川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蘇軾小品文研究[D]. 蘆思宏.四川師范大學 2014
[2]蘇軾詩與禪之研究[D]. 阮延俊.華中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41666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選題緣由和意義
二、研究綜述
三、創(chuàng)新之處及方法
第一章 蘇軾禪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宋代禪宗的發(fā)展
一、宋代禪宗發(fā)展的社會背景
二、宋代帝王們的崇佛政策推動佛教發(fā)展
三、宋代禪宗的發(fā)展概況
四、北宋文字禪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蘇軾的般若性空思想
一、禪宗的空性思想
二、蘇軾的般若空觀思想
第三節(jié) 蘇軾的無念無住思想
一、一念清凈,染污自落
二、瀟灑無住
三、“靜而達”、“隨緣放曠,任性逍遙”的追求
第二章 蘇軾的禪學修養(yǎng)觀和禪法特征
第一節(jié) 蘇軾的禪學修養(yǎng)觀
一、北宋禪學流弊
二、蘇軾的禪學修養(yǎng)觀
第二節(jié) :蘇軾的禪法特征
一、禪教一致
二、注重實際,富有生活趣味性
三、辯證理性思維方式
第三章 《東坡禪喜集》的產(chǎn)生背景和概況
第一節(jié) 《東坡禪喜集》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
一、社會背景
二、文學背景
第二節(jié) 《東坡禪喜集》版本介紹及內(nèi)容體例
一、徐長孺版本
二、明天啟元年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
三、其他版本
四、凌版內(nèi)容體例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蘇軾與佛禪研究百年述評[J]. 吳光正. 社會科學研究. 2017(04)
[2]屠隆 楷書與徐益孫信札[J]. 中國書法. 2015(03)
[3]佛禪事典與蘇軾詩[J]. 梁銀林. 貴州社會科學. 2014(03)
[4]論蘇軾詞的佛禪精神[J]. 王樹海,趙宏. 學習與探索. 2013(11)
[5]蘇軾與佛印交游考[J]. 喻世華.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4)
[6]蘇軾出川前佛教因緣探析[J]. 司聃.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1)
[7]淺析蘇軾少年時期的禪佛因緣[J]. 司聃. 中國佛學. 2012(02)
[8]論蘇軾交佛、辟佛、融佛及禪學思想對他的影響[J]. 楊子怡. 船山學刊. 2012(04)
[9]略論蘇軾早期對佛教的接受[J]. 王樹海,李明華.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10]論蘇軾詞的禪思與禪境[J]. 易水霞,金建鋒.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0(05)
博士論文
[1]蘇軾哲學思想研究[D]. 劉燕飛.河北大學 2011
[2]蘇軾與佛學[D]. 梁銀林.四川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蘇軾小品文研究[D]. 蘆思宏.四川師范大學 2014
[2]蘇軾詩與禪之研究[D]. 阮延俊.華中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416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416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