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思想評論論文 >

五四時期陳獨秀個人主義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21 12:09
  個人主義是五四時期重要的社會思潮,是轉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推翻封建宗法制度和傳統(tǒng)儒家倫理的有力武器。在眾多宣揚個人主義的思想家中,陳獨秀、胡適、魯迅三人最具特點,而陳獨秀作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者,其個人主義思想更具代表性與獨特性。陳獨秀個人主義思想的形成與其性格特點、成長環(huán)境、教育經(jīng)歷、社會活動及大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聯(lián)系。其個人主義的理論來源,在啟蒙階段主要受到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影響,如梁啟超的“新民”理論和現(xiàn)代民族國家觀念,在形成階段主要受到西方資產(chǎn)階級學說影響,如尼采的主人道德和超人哲學、法國的天賦人權說與社會契約論、英國的功利主義思想等。根據(jù)陳獨秀著作、書信、演講等內(nèi)容,大體可將其個人主義思想的基本主張概括為三個方面:一,強調個人應形成獨立自主的人格,主張將個人從綱常倫理和家族依附中解放出來,形成個體的主體性意識;二,認為個人應擁有自由、平等的權利,包括個人自我實現(xiàn)的自由、思想言論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集會結社的自由,以及人權的平等、男女的平等、種族的平等;三,認為只有民治才能保障個人權利,因此民眾應自覺居于主人地位,積極參政議政。陳獨秀在五四時期所提倡的個人主義,不... 

【文章來源】:湘潭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之處
    四、相關概念的說明
        (一)個人主義
        (二)五四時期
第二章 陳獨秀個人主義思想產(chǎn)生的淵源
    一、對傳統(tǒng)綱常倫理、家族本位制度的聲討
    二、救亡圖存的現(xiàn)實需要
    三、西方資產(chǎn)階級學說的影響
        (一)法國的天賦人權說與社會契約論
        (二)英國的功利主義思想
        (三)尼采的主人道德與奴隸道德
第三章 陳獨秀個人主義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一、獨立自主的人格
    二、自由的權利
        (一)個人自我實現(xiàn)的自由
        (二)思想言論的自由
        (三)宗教信仰的自由
        (四)集會結社的自由
    三、平等的權利
        (一)人權平等
        (二)男女平等
        (三)種族平等
    四、參與政治的權利
第四章 陳獨秀個人主義思想的特點
    一、激進性
        (一)關于傳統(tǒng)文化
        (二)關于思想解放
    二、強烈的愛國情懷
    三、功利主義色彩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Individualism:一個西方概念在中國的譯介與重構——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 朱一凡,秦洪武.  中國翻譯. 2018(03)
[2]自由主義的中國語境、性格和命運[J]. 何卓恩.  文化發(fā)展論叢. 2017(01)
[3]從契約論到功利主義再到改良功利主義的轉變——論英國政治改革的法理正當性[J]. 吳旭龍.  法制與社會. 2017(08)
[4]新文化運動中的個人主義(下)[J]. 楊國強.  探索與爭鳴. 2016(10)
[5]陳獨秀人學思想初探[J]. 張偉.  文史博覽(理論). 2013(04)
[6]個人主義在中國的沉浮[J]. 劉再復,李澤厚.  華文文學. 2010(04)
[7]對尼采道德觀的辯證分析[J]. 毛建儒.  倫理學研究. 2010(02)
[8]孔子形象:歷史知識與社會意識——以清末民國時期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孔子敘述為中心[J]. 劉超.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9]個人主義的起源——“五四”時期的自我觀研究[J]. 許紀霖.  天津社會科學. 2008(06)
[10]尋找“個人”[J]. 羅曉靜.  炎黃春秋. 2008(09)

博士論文
[1]“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個人主義話語[D]. 姬蕾.吉林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試論陳獨秀人權思想的演變[D]. 王麗裙.西南政法大學 2011
[2]從自由主義到社會主義[D]. 屈向東.西南政法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9499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29499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0e5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