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鋼琴特性小品的時代文化精神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19世紀鋼琴特性小品的時代文化精神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19世紀歐洲文化精神 鋼琴特性小品 標題性 抒情性 單純性 民族性
【摘要】:鋼琴特性小品是一種結(jié)構(gòu)短小、情緒單一,并具有抒情性和標題性思維的音樂體裁樣式。它產(chǎn)生于17世紀的巴洛克時期,卻發(fā)展、興盛于19世紀的浪漫主義時期。本文主要采用音樂社會學法、歷史學研究法、社會心理學研究法、音樂分析法,,圍繞19世紀時代文化精神對鋼琴特性小品這一音樂樣式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展開論述。本文從時代文化背景與音樂體裁樣式生成的關(guān)系進行著手分析,深入地闡述了鋼琴特性小品的特征,并論證了19世紀時代文化精神對鋼琴特性小品樣式的生成、創(chuàng)作思維和音樂風格的形成產(chǎn)生的相關(guān)影響。 本文將擬從三個部分進行展開分析。第一章是時代文化精神對鋼琴體裁樣式形成影響的歷史回顧;第二章是19世紀鋼琴特性小品的特征分析;第三章是19時代文化精神對鋼琴特性小品的影響分析。這三個部分分別從歷史回顧、個案分析、總結(jié)分析的角度進行闡述。 第一章,時代文化精神對鋼琴體裁樣式形成影響的歷史回顧。文章以歷史時期為脈絡(luò),結(jié)合各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對17—18世紀、19世紀鋼琴體裁樣式的形成進行分析。 第二章,19世紀鋼琴特性小品特征分析。本章節(jié)主要運用音樂本體分析法對鋼琴特性小品的特征進行詳細分析,而19世紀的鋼琴特性小品以標題性、抒情性和單純性和民族性而見長,所以筆者擬從這些方面來對其特征進行詳細闡述。 第三章,19世紀時代文化精神對鋼琴特性小品的影響分析。鋼琴特性小品的生成受到19世紀時代文化背景的影響,它是19世紀的音樂產(chǎn)物。它不僅影響了音樂體裁樣式的選擇,而且對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思維以及音樂作品風格的形成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關(guān)鍵詞】:19世紀歐洲文化精神 鋼琴特性小品 標題性 抒情性 單純性 民族性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24.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一、時代文化精神對鋼琴體裁樣式形成影響的歷史回顧9-17
- (一)17、18世紀9-13
- 1.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9-11
- 2.鋼琴體裁樣式的形成11-13
- (二)19世紀13-16
- 1.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13-16
- 2.新型鋼琴體裁樣式的形成16
- 小結(jié)16-17
- 二、19世紀鋼琴特性小品的特征分析17-39
- (一)標題性17-21
- 1.概述17-18
- 2.音樂語言分析18-21
- (二)抒情性21-28
- 1.概述21-22
- 2.音樂語言分析22-28
- (三)單純性28-32
- 1.概述28
- 2.音樂語言分析28-32
- (四)民族性32-38
- 1.概述32-33
- 2.音樂語言分析33-38
- 小結(jié)38-39
- 三、19世紀時代文化精神對鋼琴特性小品的影響39-48
- (一)時代文化精神對音樂樣式的影響39-42
- 1.鋼琴制造技術(shù)的革新39-40
- 2.音樂家的精神文化氣質(zhì)40-41
- 3.大眾審美趣味的改變41-42
- (二)時代文化精神對創(chuàng)作思維的影響42-45
- 1.體裁樣式的選擇42-43
- 2.旋律、節(jié)奏思維43
- 3.調(diào)性、和聲思維43-44
- 4.織體、結(jié)構(gòu)思維44-45
- (三)時代文化精神對音樂風格的影響45-47
- 1.創(chuàng)新的時代文化精神與標題性音樂風格45-46
- 2.個性的時代文化精神與抒情性音樂風格46
- 3.自由的時代文化精神與單純性音樂風格46
- 4.民主的時代文化精神與民族性音樂風格46-47
- 小結(jié)47-48
- 結(jié)語48-50
- 參考文獻50-54
- 致謝54-55
-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等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朝安;19世紀中后期德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制度創(chuàng)新[J];德國研究;2003年01期
2 周薇;俯而彈,仰而思——學習《西方鋼琴藝術(shù)史》[J];鋼琴藝術(shù);1997年01期
3 蔡夢;舒伯特鋼琴小品中的抒情性因素[J];鋼琴藝術(shù);2000年03期
4 郭和初;獨特的春景 無限的深情——格里格鋼琴抒情小品《致春天》的音樂分析[J];鋼琴藝術(shù);2002年11期
5 楊漢丹;鋼琴小品:貝多芬之前的發(fā)展和之后的拓展狀況[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6 陳勇;;社會學視野下的19世紀上半葉德國合唱音樂實踐[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郭紅豆;;19世紀歐洲文化沙龍對音樂發(fā)展之影響[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伍維曦;;19世紀上半葉德國浪漫主義音樂中古典形式與時代精神的矛盾及其成因(上)——以舒曼《交響練習曲》為例[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伍維曦;;19世紀上半葉德國浪漫主義音樂中古典形式與時代精神的矛盾及其成因(下)——以舒曼《交響練習曲》為例[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楊燕迪;;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音樂家社會身份建構(gòu):觀察與反思[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會身份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2 傅瓊;19世紀西方文化史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8年
3 車新春;19世紀上半葉的德意志音樂文化與民族主義思潮[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4 楊婧;作曲家個人風格形成及演變機制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901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901291.html